李文钊 作品数:104 被引量:1,148 H指数:20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本体论框架 2025年 通过借鉴拉斯韦尔有关政策过程知识的讨论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有关推动知识发展的本体论框架的倡议,在界面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Interface Governanc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IGAD),试图整合治理过程、治理分析和实质性治理,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认为,诊断国家治理需要从治理界面分析着手,聚焦治理实践,重点讨论治理环境、治理哲学、治理目标、治理工作、治理体系、治理制度、治理过程、治理机制、治理绩效和治理调适10个构成要素,其中治理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属于治理界面范畴,并以此为基础来发展理论。框架成为知识发展的指南,实践成为知识创造的源泉。为了检验框架的有效性,利用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对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实践进行了分析,为理解“接诉即办”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知识支撑。同时,结合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提出了构建基于“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中国超大城市治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方向。 李文钊关键词:公共管理 知识体系 “放管服”改革何以优化营商环境?——基于治理结构视角 被引量:38 2023年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既有研究分别从权力、制度和技术3个角度给予解释,但研究视角单一、理论提炼较少,目前学界缺乏总体性视角和理论化研究。本文构建了治理结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以期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作出理论解释和探索,选取2017~2018年289个城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验证本文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成立行政审批局和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与事项的职能整合路径、运用网络技术提供在线服务的数字化运作路径、成立大数据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共享路径,分别构建了平台界面、数字界面和信息界面,实现基于界面的政企互动,降低了政企沟通、信息和合规成本、优化了城市营商环境。以上3种路径的验证为营商环境的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总体性理论框架,“放管服”改革将条块结构转型为界面结构,实现界面式互动,通过解决有限理性与投机、制度摩擦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李文钊 翟文康 刘文璋关键词:营商环境 行政法与公共行政改革的契合及互动 被引量:2 2005年 行政法和公共行政改革之间的契合和互动问题开始得到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然而其理论创新程度还并没有足够的突破。而这种滞后性主要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行政法和公共行政改革互动的内在逻辑和原理,没有研究行政法和公共行政改革如何互动这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受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启发,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需求、供给的角度,对行政法和公共行政改革的契合与互动提出一些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公共行政,一直是公共行政的几个重要研究途径之一,其中行政法是这种途径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随着行政国家的兴起,法律作为一种制约公共权力的重要途径。 刘方 李文钊关键词:行政法 行政学研究 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分析 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全文共分为五章。 导论重点论述了为什么要从权力配置的角度研究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以及研究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具体分析方法。 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建构,试图... 李文钊关键词:政府机构 权力配置 绩效评价 理解中国城市治理:一个界面治理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66 2019年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变革成为理解国家治理的重要窗口。随着 37 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再次召开,中国城市治理引发了巨大变革,新时代的城市治理体系正在形成之中。理解新时代的城市治理,需要新的治理科学。基于西蒙的人工科学思想,我们提出了一个界面治理理论来理解城市治理变革,并试图为城市治理提供一个更一般性框架。界面治理理论强调治理的核心是由内部结构、界面、功能与环境等四个要素构成,治理变革最直接体现为界面重构,而界面重构需要依靠内部结构支撑,通过内部结构改革以适应环境和实现功能。新型城镇化战略引发了中国城市治理变革,城市功能的战略定位重构了城市治理界面,它需要通过价值、制度和技术等内部结构变革为城市治理界面重构提供支撑。不同的公共事务需要不同的治理界面,建构嵌套、合作与多层次的多界面治理体系是城市治理变革的未来之路。 李文钊关键词:内部结构 外部环境 提升“接诉即办”的有效认知 被引量:2 2021年 对“接诉即办”改革的有效认知,不仅直接影响北京市各区、部门和街道的排名,而且影响“接诉即办”改革的效果和进一步深化。各级政府既要着眼当下问题的解决,又要学会主动治理和“未诉先办”,积极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推动对“接诉即办”改革的认知提升,形成对“接诉即办”改革的共同认知、共同理念和共同责任,夯实“接诉即办”的理论根基。 李文钊基层组织任期延长的治理意蕴 被引量:1 2019年 在实行任期制的情况下,时间和届数是关键的制度要素,它们构成了完整任期制度的主要内容。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任期实现从三年向五年的转变,有利于解决治理主体的激励性问题,能够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从而提升基层治理质量,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李文钊奥运治理反思:设计原则、遗产及制度意蕴——北京奥运与伦敦奥运的比较 被引量:1 2012年 北京奥运是当代中国的大事件之一,注定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付了较大代价,为了从北京奥运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我们必须系统、全面和深入地对北京奥运进行反思。北京奥运给中国社会留下了物质、制度和文化等宝贵遗产,它的成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一系列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应用的产物,它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体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应该从北京奥运中学习社会治理的新精神和思考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包括推进社会自主治理、强调个人责任、主张规则和原则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李文钊关键词:北京奥运 遗产 政策论证的逻辑——以土地使用权到期续约问题为例 被引量:1 2017年 土地使用权到期续约问题是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设计中留下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016年,温州首批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到期,这意味着中国急需为土地使用权到期续约提供解决方案。从政策分析的论证转向来看,土地使用权到期续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策论证的过程。在借鉴威廉·邓恩有关政策论证的结构和要素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总结土地使用权到期续约的6种典型政策主张:无偿续期、象征性有偿续期、市价有偿续期、阶梯续期、租税合一续期、根据建筑物质量有偿续期等,讨论其背后的逻辑。政策方案的选择过程是对政策论证的"论证",涉及政策方案的评价。结合弗兰克·费希尔的政策评估逻辑,讨论在政策方案选择中面临的4种对话,即技术分析对话、情景对话、系统对话和意识形态对话。任何评估都涉及反事实的建构,政策方案选择是不同反事实的比较过程。经过系统分析,发现无偿续期或象征性有偿续期这两种方案应该是中国未来土地使用权到期续约方案的选择,其共同特点是要求建构反事实的信息少,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变动不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李文钊关键词:土地使用权 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缘起、路径与展望 被引量:15 2018年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未来转向的讨论,我们提出以实践本土化和理论一般化为参照建构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这意味着要实现学科范式和实践关注的有效整合,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处理好科学逻辑与情景逻辑之间的关系,对实践进行科学研究,让科学服务实践。对于公共管理学科范式而言,可以从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出发,以公共事务治理为主线,考虑时间因素和方法因素,建构一个基于行为、制度与秩序的统一框架,用于知识开发和积累。对于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问题而言,可以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决策、执行和监督、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组织、制度和秩序、城乡治理、公平正义、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等作为研究重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者对于中国公共管理问题研究相比,公共管理学者在理论自觉、方法科学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李文钊关键词:科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