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 2014年
- 目的 评价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以7×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到25 mm×25 mm培养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细胞不进行任何处理;细胞缺氧复氧组(I/R组)细胞在缺氧前加入赋形剂[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1%]孵育40 min;线粒体分裂抑制剂组(M组)细胞在缺氧前加入50 μmol/L线粒体分裂抑制剂(溶于DMSO,DMSO浓度<0.1%)孵育40 min.采用氧糖剥夺法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模型,缺氧6h复氧20 h后用ELISA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计算Bcl-/Bax蛋白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海马神经元ROS含量、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分裂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P<0.05).与I/R组比较,M组海马神经元ROS含量、细胞凋亡率降低、线粒体分裂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P<0.05).结论 线粒体分裂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参与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 王金英王士雷李瑜粱楠于金花宋作艳赵兰涛
- 关键词:线粒体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
-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线粒体途径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细胞的凋亡
- 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分裂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的凋亡和肾小管缺血过程中上皮细胞的凋亡.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是一种选择性的分裂蛋白(Drp1)抑制剂...
- 王金英王士雷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理机制海马细胞
- 文献传递
- 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 2015年
- 目的 评价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0):正常组(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赋形剂组(V组)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孵育40 min,终浓度<0.1%;缺氧复氧组(H/R组)采用氧糖剥夺法制备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缺氧6h,复氧20 h.缺氧复氧+赋形剂组(H/R+V组)于缺氧前40 min加入DMSO,终浓度<0.1%;线粒体分裂抑制剂组(M组)于缺氧前40 min加入50mmol/L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溶于DMSO,DMSO浓度<0.1%).采用Mito Tracker染色法观察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水平,多功能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N组比较,H/R组Drp1、PGC-1α、NRF-1及TFAM表达水平、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升高,Mfn2表达下调(P<0.05);与H/R组比较,M组Drp1表达水平、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降低,Mfn2、PGC-1α 、NRF-1和TFAM表达上调(P<0.05).结论 线粒体分裂参与了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过程.
- 王雪王艳婷韦思思王金英王海彬凌勇王士雷
- 关键词:线粒体海马神经元细胞低氧
- Mdivi-1在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实验目的探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在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实验方法选择出生24h内的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以7×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到25cm×25cm...
- 王金英
- 关键词:线粒体ROS海马神经元脑缺血再灌注
- 文献传递
-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分裂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chondrail calcium uniporter,MCU)在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方法 将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4组(每组20只):A组:假手术组;B组: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钌红(MCU抑制剂)处理组;C组,脑I/R+精胺(MCU激动剂)处理组;D组:脑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缺血侧脑组织测定其线粒体内钙含量、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N)活性、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表达量,并观察线粒体形态. 结果 与D组比较,B组钌红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I/RI引起的神经功能学障碍(1.5±0.7)(P<0.01),降低脑缺血侧大鼠线粒体自由钙含量(265±8) nmol/L(P<0.01),降低CN活性(0.520±0.036) U/mgprot (P<0.01)及Drp1的表达(1.24±0.11) (P<0.01),并减轻线粒体损伤;与D组比较,C组精胺预处理得到与钌红预处理相反的结果. 结论 MCU的开放状态可能影响大鼠脑I/RI线粒体分裂,抑制MCU开放可以抑制线粒体分裂,从而减轻大鼠脑I/RI,保护脑组织.
- 梁楠王鹏王士雷李淑虹王金英贾长新刘佳
- 关键词: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线粒体钙
-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能量代谢障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8d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赋形剂组、mdivi-1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后两组利用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divi-1组建模前给予mdivi—1预处理40min。缺血6h再灌注20h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分裂蛋白1(Drp1)、B细胞淋巴癌/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应用酶标仪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以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ivi-1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rp1(1.001±0.276;1.985±0.301)、Bax(2.752±0.786;4.225±1.10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0.749±0.128;0.336±0.10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细胞数(72.5%;92.7%)均升高,ATP含量[(74.129±5.773)μmoL/g蛋白;(36.986±5.945)μmoL/g蛋白]及NnKiATP酶活性[(4.348±0.451)U/mg蛋白;(1.709±0.477)U/mg蛋白]、Ca^2+-Mg^2+-ATP酶活性[(1.955±0.287)U/mg蛋白;(1.123±0.181)U/mg蛋白]以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15.445±1.699)nmol/(min·mg)、(17.065±1.070)nmol/(min·mg)、(32.123±1.652)nmol/(min·mg)、(2.814±0.180)nmol/(min·mg);(6.810±1.725)nmol/(min·mg)、(9.473±0.751)nmol/(min·mg)、(23.010±1.716)nmol/(min·mg)、(1.598±0.181)nmol/(min·mg)]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mdivi-1组Drpl、Bax表达水平明显减少,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 王敏李瑜王士雷贾长新周瑜王金英梁楠姚如永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