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霞

作品数:61 被引量:86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 16篇哲学宗教
  • 16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儿童
  • 13篇少年
  • 7篇青年
  • 7篇青少年
  • 6篇教育
  • 6篇高中生
  • 5篇少年儿童
  • 5篇社会支持
  • 4篇中日韩美
  • 4篇初中生
  • 3篇大学生
  • 3篇心理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少先队
  • 3篇同一性
  • 3篇人格
  • 3篇男孩
  • 3篇男孩危机
  • 2篇心理健康
  • 2篇抑郁

机构

  • 44篇中国青少年研...
  • 19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科普作家...

作者

  • 58篇赵霞
  • 11篇孙宏艳
  • 10篇李文道
  • 7篇孙云晓
  • 7篇张旭东
  • 6篇邹泓
  • 2篇张学民
  • 2篇魏柳青
  • 2篇刘冰
  • 1篇闫晓倩
  • 1篇陈晨
  • 1篇关颖
  • 1篇郭开元
  • 1篇朱松
  • 1篇邓希泉
  • 1篇鲍金
  • 1篇马国栋
  • 1篇姚建平
  • 1篇王磊
  • 1篇朱松

传媒

  • 15篇中国青年研究
  • 5篇少年儿童研究
  • 3篇中国青年社会...
  • 2篇中国特殊教育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心理科学
  • 2篇中小学管理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2篇云南教育(视...
  • 1篇心理学报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青年探索
  • 1篇中国德育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 1篇中国家庭教育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北京青年研究
  • 1篇青年发展论坛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 1篇第十届全国心...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被引量:16
2009年
本报告重点从未成年人享有的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入手,比较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权益状况,并就中国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赵霞朱松朱松
关键词:高中生权益状况
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该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人格五因素问卷探讨了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较初一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于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对正性事件归因更悲观;(2)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于稳定的原因,对负性事件归因更悲观;(3)人格类型不同的青少年归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和谐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乐观,内向情绪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悲观。
李文道赵霞
关键词:青少年归因风格人格
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被引量:38
2009年
在我国,父教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父教缺失的因素很多,但父教观念缺失是其根本原因。父教缺失的孩子容易违法犯罪,父教缺失还危害到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等。加强父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更新父教观念,二是提供保障支持。
李文道孙云晓赵霞
多目标追踪的任务难度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多目标追踪(MOT)与点探测刺激觉察任务相结合的实验范式,分别通过改变运动与静止非目标数量,考察追踪难度变化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改变运动非目标数量为4、5、6,发现当运动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则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实验二改变静止非目标数量为4、5、6,同样发现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仍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显著大于运动非目标,出现了反转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视野范围内总的对象数量超出了视觉索引容量,被试改变了对静止与运动非目标的抑制策略。综合实验结果表明,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随追踪难度的提高而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对追踪难度的变化不敏感,在不同难度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
魏柳青刘冰张学民赵霞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
面孔形象特征和眼睛朝向对不同属性物体偏好评价的影响
社会交往和互动中,人们通过追随他人眼睛的注视方向(视向)转移注意并且注意到他人注视的物体或事件对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或意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通过追随他人的视向并与其产生共同的注意焦点,即注意到同一物体的能力就是联合注意(...
赵霞
我国儿童发展权保护的进步与思考被引量:3
2019年
发展权是儿童权利的核心内容,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权保护不断深化,受教育权得到有效保障,儿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媒介使用进展迅速。国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儿童发展权保障的法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并实施了多种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儿童发展权。儿童拥有无穷的发展潜力,儿童发展权更充分的实现有赖于继续坚持儿童优先、以儿童为本、平等发展和儿童参与等原则。
赵霞
关键词:儿童发展权
从“90后”到“00后”: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被引量:85
2017年
本报告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数据,从学习、价值观、消费、休闲生活、网络使用、亲子关系、校园环境等方面对"90后"与"00后"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代际差异的表现及成因,并就促进我国少年儿童的发展提出建议。
张旭东孙宏艳赵霞
男孩危机现状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现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出现了更严重的成长危机:从中小学到大学,男孩的学业成绩普遍落后于女生;近20年来,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也要远远多于女孩。男孩危机凸显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危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没有注意到男孩发育落后于女孩的事实,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是造成男孩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与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也与男孩危机密切相关。应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应尊重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同时要平衡教师性别比,充分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赵霞孙云晓
关键词:男孩危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被引量:64
2007年
采用问卷法对439名大学生的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两个维度的得分都呈现出达成型>延缓型>早闭型>混乱型的趋势,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探索得分越高。(2)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困难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分上大致呈现出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决策困难得分越低的趋势。
李文道邹泓赵霞
关键词:同一性
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口学及生活方式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生活方式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分层随机抽样,于2022年7-11月对我国四大经济区10个省(区、市)22693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和自编问卷对抑郁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1)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总发生率为17.9%,其中轻度抑郁症状占12.8%,重度抑郁症状占5.1%。(2)人口学特征上:抑郁症状的女性发生率(19.6%vs 16.2%,χ^(2)=44.445,P<0.001)与抑郁症状得分[(5.53±5.53)分vs(5.10±5.13)分,t=-6.083,P<0.001]显著高于男性。教育阶段、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城乡地区、居住区域等变量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3)生活方式上:睡眠未达标组抑郁症状发生率(20.0%vs 13.1%,χ^(2)=169.680,P<0.001)与抑郁症状得分[(5.73±5.46)vs(4.37±4.85)分,t=18.560,P<0.001]显著高于达标组。摄入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频率、运动频率、学习日上网时长与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得分均显著相关(P<0.001)。(4)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初中生、母亲为军人、居住西部地区、偶尔或经常摄入SSBs、学习日每天上网是抑郁症状的正性相关因素(P<0.001);而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主观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及以上、睡眠达标、偶尔或经常运动是抑郁症状的负性相关因素(P<0.001)。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可能受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及居住地等人口学特征的影响;不达标的睡眠、频繁摄入SSBs、缺乏运动、上网时间长等不良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赵霞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抑郁人口学特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