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勃
- 作品数:189 被引量:87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中国斑痣盘菌目系统分类研究
- 林英任侯成林刘和云王士娟黄勃项艳余盛明唐燕平黄成林李占东唐欣昀
- 该项目对源于中国31省(区)的斑痣盘菌目菌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深入中国26省(区)有代表性林区进行广泛的野外考察与标本采集,对该目各种的生态习性、病原菌所致植病的特点和生防菌对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调查与记述。深...
- 关键词:
- 关键词:标本采集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
- 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克隆与结构预测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为探明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Ifuchi1的表达调控机理,根据Ifuchi1基因组全长核苷酸序列,采用基因组步移方法,获得Ifuchi1的5′-上游区序列(总长为2 402 bp)。与cDNA序列进行比对,其中含有2个内含子。TFSEARCH 1.3软件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结果显示,该序列中没有明显的TATA和CAAT框,含有4个可能的碳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5'>(g/c)YggRg<3'和3个氮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相隔很近的GATA。其中含有可能的葡萄糖抑制调控序列和压力反应元件。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 汤强刘玉军方玲李增智黄勃
- 关键词:昆虫病原真菌基因组步移上游调控序列
- 大豆TP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类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并获得大豆TPS家族基因所有成员的全序列、基因结构和定位信息。利用序列比对对大豆TPS家族基因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同时通过soybase大豆发育表达芯片数据库相关信息,对该家族基因成员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中含有20个TPS家族基因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TPS基因分成了两个亚家族。基因定位分析表明,这些成员基因分别分布于大豆的14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分析表明,全部大豆TPS家族基因的启动子区都含有逆境反应顺式作用元件。转录水平芯片数据分析同时显示,大豆TPS家族基因大多在花、根、根瘤等组织中存在优势表达。该研究结果将促进大豆TPS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
- 谢翎汪章勋黄勃
- 关键词:大豆进化分析
- 利用交配型对蛹虫草菌株复壮和提高子实体产量的方法
- 本发明对蛹虫草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分离,获得两种不同交配型单孢株,并按特定比例接种到柞蚕蛹或者米饭培养基获得高产子实体。同时传代多次的菌株按照mat-alpha与mat-HMG特定比例的量接种到柞蚕蛹上或者米饭培养基上,相对...
- 黄勃王玉龙陈安徽
- 高产几丁质酶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 2013年
- 通过测定几丁质酶活力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寄主和采集地的16株玫烟色棒束孢进行筛选,获得活性较高菌株RCEF3304,并对高活力菌株RCEF3304产几丁质酶的pH值、装液量、接种量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酶活菌株产酶最适条件:胶体几丁质2%,NaNO33%,Mg2+0.05%,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12%,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25℃和培养时间36 h;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下,几丁质酶酶活OD值达到0.486,比优化前发酵水平提高了128%。
- 汤强张爽刘玉军李增智黄勃
- 关键词:几丁质酶菌株筛选发酵条件
- 用gfp基因标记法研究金龟子绿僵菌在玉米根际的定殖动态被引量:7
- 2009年
- 利用草胺磷抗性基因bar为筛选标记,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载体pbarGPE1,得到了组成性表达载体pGPE-GFP,并转入金龟子绿僵菌RCEF3377,获成功表达。用含有gfp基因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配制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包衣。于玉米苗期对根际定殖情况进行定期取样观测。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在根际土壤中被标记的绿僵菌带菌量不仅最大,而且在播种后10d数量达最大,20~30d内数量即不再显著变动。相比之下,非根际土壤中的带菌量不仅极显著少于根际土壤,且随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在表层土中的带菌量很低,亦随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表明应用该种衣剂剂型,金龟子绿僵菌孢子在玉米根际有较高活力和定殖效果。
- 杨震元赵军郝蕾蕾黄德见黄勃李增智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种衣剂金龟子绿僵菌
- 球孢白僵菌单孢子分离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菌落局变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单孢株继代过程中的菌落局变现象,并通过AFLP分析了角变子与原菌株间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出发菌株Bb13的单孢分离株13S5和13S8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均发生生长速率加快和产孢量下降现象。13S5在前5代,13S8在前6代产孢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至第10代时产孢量比第1代分别下降了81.7%和69.0%。菌株角变现象在继代培养5-6代后表现明显,而13S8角变子出现的频率更高。AFLP指纹图谱分析表明,用20个引物组扩增出的98个位点中,两个角变子与野生型菌株间有12条差异条带,变异率达12.2%。由此证明单孢子分离株在继代培养中发生菌落局变后遗传物质已产生了变异。
- 徐金柱黄勃李增智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AFLP产孢量
- 分子时代的白僵菌研究被引量:33
- 2011年
- 白僵菌属是全球分布的最常见的虫生真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白僵菌的研究进入分子时代,各方面的研究都有快速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作为复合种的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已被分割,而且还有其他新种被陆续命名,有多种有性型被发现;在查明一些致病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后,通过转基因改良菌株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解决了与白僵菌在农林生态系中的流行有关的一些难题。文中就白僵菌的分类学与系统演化、生物学、分子致病机制与基因工程,以及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李增智黄勃陈名君王滨樊美珍
- 关键词:白僵菌分子系统学线粒体DNA基因工程分子生态学流行病学
- 一株球孢白僵菌转基因工程菌在继代培养中的变异被引量:6
- 2011年
- 基因工程是解决昆虫病原真菌致死慢、致死率低的有效途径,但在传代培养过程中,被转入的基因是否会丢失以及转基因工程株是否会像野生型菌株那样频繁地发生变异,引起产孢减少和毒力减退等生产性状的退化?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一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转外源蝎毒基因工程菌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的变异现象,发现工程株也和野生型菌种一样会发生菌落局变,但所插入的蝎毒基因并未丢失。与野生型出发菌株及其单孢分离株相比,工程株的角变率居高不下而产孢量及对松毛虫的毒力显著降低。然而,从该工程株筛选出的一株单孢分离株在继代培养中却比较稳定,产孢量及对松毛虫的毒力则远高于野生型出发菌株及其单孢分离株,是一株稳定的高产高毒优良菌株。
- 汪黎明陈雪徐延平胡晓磊何灵敏黄勃李增智
- 关键词:产孢量毒力
- 白僵菌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僵菌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组分制成:白僵菌孢子粉1~20%、载体70~95%、粘合剂0.05~3%、崩解剂0.5~5%、助崩解剂0~2%、分散剂0.01~1%、抗紫外剂0.5~5%、润滑...
- 陈培荣李增智樊美珍黄勃王滨林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