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修彬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军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脑损伤
  • 6篇电刺激
  • 5篇丘脑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癫痫
  • 4篇脑深部
  • 4篇脑深部电刺激
  • 3篇运动障碍性疾...
  • 3篇障碍性
  • 3篇障碍性疾病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3篇手术
  • 3篇丘脑底
  • 3篇丘脑底核
  • 3篇细胞
  • 3篇靶点
  • 3篇磁共振

机构

  • 37篇兰州军区乌鲁...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新疆军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乌鲁木齐总医...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41篇修彬华
  • 19篇刘绍明
  • 18篇杨江河
  • 18篇史有才
  • 14篇李华
  • 11篇闫志强
  • 9篇邢国祥
  • 7篇郑刚
  • 6篇田刚
  • 5篇熊志刚
  • 5篇刘璟
  • 5篇臧建华
  • 5篇王爱萍
  • 5篇王颜梅
  • 4篇樊明新
  • 3篇马迎辉
  • 3篇曾平
  • 3篇邹志浩
  • 3篇尹东锋
  • 3篇杨江河

传媒

  • 9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西北国防医学...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E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致痫组(SE组)、VitE[按体重100mg/(kg.d)]干预组(VitE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致癫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SE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E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SE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SE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itE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SE组显著延长(P<0.05)。(2)SE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VitE干预组SOD、GSH-PX、GSH显著增高,而MDA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E可改善癫痫持续状态后大鼠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海马区的损伤,从而实现改善认知功能。
修彬华魏敏李华杨江河闫志强刘绍明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维生素E认知功能障碍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疼痛过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神经病理性痛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课题旨在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定期检测大鼠血糖、饮食、体重等变化,治疗组于STZ注射2wk后定期灌服姜黄素,分别在2wk和4wk后检测各组大鼠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反应,在第4 wk利用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TNF-α表达变化。结果:STZ注射组大鼠2周后出现血糖>14mol/L,并且该模型具有高血糖、体重增长缓慢、多饮多食多尿的特点,符合I型糖尿病特征,痛行为测试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出现痛觉过敏,经过给予姜黄素灌服治疗后,痛觉过敏有所减轻,ELISA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脊髓背角TNF-α表达升高,经过姜黄素治疗后TNF-α表达有所下降。结论:成功制备STZ-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过姜黄素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疼痛过敏,姜黄素对糖尿病疼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脊髓背角TNF-α表达实现的。
杨江河张蓉李华修彬华闫志强刘绍明
关键词:姜黄素糖尿病疼痛过敏TNF-ΑSTZ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病人,共61个脑动脉瘤,其中45枚行动脉瘤颈夹闭,6枚夹闭瘤颈后切除瘤体,另10枚动脉瘤予以瘤壁包裹加固术。术后第3天发生血管闭塞1例,遗留肢体偏瘫。25例随访1个月~5年,恢复良好17例,中残或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仅有效地防止再出血,而且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后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扩张血管对防治脑血管痉挛具有相当好的疗效。
杨江河刘绍明李华修彬华郑刚依力哈木
关键词:显微手术脑动脉瘤
3.0磁共振成像在丘脑底核靶点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靶点直视定位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场强的MRI技术对23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STN靶点定位脑深部电极植入术。采用T2加权扫描,层厚2 mm,间隔0.5 mm,TE 150~200 ms,TR 4000~5000 ms,FOV33 cm2。结果:术前3.0TMRI能清晰可视STN等重要结构,能够在直视下STN靶点直接定位。3.0T组术中均出现微毁损效应,临床效果满意,术后MRI复查显示电极均位于相关靶点内。结论:3.0TMR能清晰显示STN结构的低信号区,可直视靶点定位,电极位置准确可靠。
史有才臧建华王颜梅修彬华刘绍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
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意义。方法:4例TCCF患者采用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进行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月以上。结果:3例TCCF患者一次性成功栓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例瘘口复杂患者因球囊过早泄漏复发而行2次栓塞治疗闭塞颈内动脉。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对TCCF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杨江河刘绍明史有才田刚修彬华郑刚
关键词:创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球囊
脑立体定向精准定位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应用研究
史有才修彬华臧建华邢国祥王颜梅邹志浩闫志强郑刚杨江河崔继芳许文娟
该课题为自选课题。主要针对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存在:治疗靶点精确定位的方法精准度差,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不同个体脑内治疗靶点的选择不确定;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尚无定论;国内、外尚缺少DBS手术降低风险的有...
关键词:
关键词:运动障碍性疾病脑立体定向
大鼠颅脑损伤后大脑中动脉形态结构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大鼠损伤侧和对侧大脑中动脉形态结构及管壁细胞Cx40、Cx43的改变。方法成年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假手术组(9只)及损伤组(27只),损伤组又根据伤后时间分为伤后6 h、24 h、72 h三个亚组(每亚组9只)。利用液压冲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通过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损伤侧和对侧大脑中动脉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管壁细胞Cx40、Cx43表达水平改变。结果颅脑损伤后,大鼠损伤侧大脑中动脉随时间进程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内弹力膜皱缩、平滑肌细胞水肿变形,进而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损伤对侧大脑中动脉也出现形态结构改变,但发生较晚,程度较轻。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大鼠损伤侧和对侧大脑中动脉血管壁细胞Cx40、Cx4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伤后24 h达高峰。结论颅脑损伤后不仅损伤区域大血管受损,远隔区域大血管亦可见损伤性改变。
马迎辉刘绍明邢国祥修彬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大脑中动脉缝隙连接蛋白40缝隙连接蛋白43
单侧苍白球、丘脑腹外侧中间核联合同期毁损治疗帕金森病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单侧苍白球内侧部 (Gpi)、丘脑腹外侧中间核 (Vim)联合同期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疗效 ,以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① 5 0例患者分为以震颤为主伴肢体僵硬者为AB型 ,肌僵硬为主伴震颤者为BA型。术前后开、关状态采用UP DRS评分和HoehnYehr分级。②手术在局麻下进行 ,采用CRW定向仪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0teslaMR扫描仪解剖靶点定位。术中靶点微电极纪录及行电刺激验证靶点。制作毁损灶达 4~ 6mm圆柱体。结果 :术后 1~ 2周开、关状态UPDRS分别改善为 13.2± 5 .1和 15 .2± 2 .5。随访 6~ 14个月 ,UPDRS分别改善为 14.2± 3.1和 16 .2± 2 .5。HoehnYehr分级为 1.4± 0 .5 ,震颤完全消失 ,肌僵硬及运动迟缓改善 ,肢体活动灵活 ,步态和身体姿势进步显著。无语言障碍及视野缺损。结论 :本方法未增加手术危险性 ,两个靶点作用互补 ,“开”“关”状态改善显著。对Gpi、丘脑Vim核的毁损的先后次序、毁损范围、毁损的程度应该依据患者的症状而定。
史有才王爱萍杨江河修彬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术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前采用1.0 TMR和3.0 TMR T2加权靶点扫描,在直视下行靶点直接定位。手术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UPDRS)及Burke Fahn-Marsden运动障碍评分(BFM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分,平均34分。术后在开机的情况下UPDRS:药物"关"状态17-24分,平均22分,改善率60.0%;药物"开"状态15-24分,平均19分,改善率44.0%。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BFMs平均改善率55.0%。41例患者术后症状迅速改善,肌张力降低,震颤及异动症消失。结论DBS能明显改善M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史有才王颜梅修彬华臧建华闫志强邢国祥刘绍明
关键词:运动障碍疾病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中间核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3例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报告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患者中女2例,男1例,平均年龄21.6岁,癫痫发作平均为13.7年。所有患者均行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术后2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至最适,并对临床疗效进行2年随访观察。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与手术及材料相关并发症,与刺激相关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刺激2年,McHugh评价为Ⅰ级2例,Ⅱ级1例;同时,3例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均有所改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也较术前提高。结论:VNS治疗顽固性癫痫相对安全、有效。
赵市伟史有才魏成修彬华王媛媛徐英窦彩慧张文凯邹志浩
关键词:迷走神经电刺激癫痫抑郁焦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