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山
- 作品数:31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河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临床内科血管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包括两个内钳嘴,分别与两个内钳嘴连接的两个钳臂的前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两个钳臂末端分别设置指环圈和定型架,在所述两个钳臂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外钳柄,每个外钳柄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外钳嘴。本发明...
- 张铁山完颜振杰范岩
- 文献传递
- 抗菌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监控方法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抗菌类药物的应用状况与管理监控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抗菌类药物使用与管理状况,汇总2012年6-12月(干预前)和2013年1-7月(干预后)门诊抗菌药物医嘱每月200份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历每月40份,运用用药信息系统对处方与医嘱进行审核,探究抗菌类药物管理监控方法。结果:术前与术后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对比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中基本药物选择较为合理,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强化医务工作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宣传,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构建专项管理处方点评小组,予以分级管理,结合用药相关网络系统干预办法,执行医嘱审核制度,有助于提升抗菌类药物科学应用水平。
- 张铁山王彩霞
- 关键词:抗菌类药物
- 桥接治疗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 观察桥接治疗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EVT)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EVT组(52例)和联合组(53例),EVT组直接实施EVT治疗,联合组采用桥接治疗辅助EV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8.68%(47/53),高于EVT组[73.08%(38/52)](P<0.05);联合组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分别为(50.23±10.31) mL/(100g·min)、(4.49±1.31) mL/100g,均高于EVT组[(45.25±10.44) mL/(100g·min)、(3.62±0.79) mL/100g],低灌注强度比值(HIR)为(0.36±0.11),低于EVT组(0.76±0.25)(P<0.05);联合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分别为(8.61±1.46) ng/mL、(10.32±2.24) pg/mL,均低于EVT组[(10.66±2.39) ng/mL、(12.77±3.31) pg/mL](P<0.05);联合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3.44±0.45)分,低于EVT组[(4.25±1.72)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86.23±10.25)分,高于EVT组[(81.18±10.27)分](P<0.05);联合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5.66%(3/53),低于EVT组[23.08%(12/52)](P<0.05)。结论 桥接治疗辅助EVT治疗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对促进患者脑血流动力、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 张铁山王冬梅邢汝月陈骏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再通率预后情况
- CCL2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CC类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CCL23水平;AI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治疗3个月后,AIS患者预后转归情况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CCL23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CL23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组间的CCL2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的CCL2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预后不良组的高血压史、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单核计数、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CL23均为AIS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L23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其灵敏度为88.14%,特异度为80.49%。结论CCL23可参与AIS的发生和发展,且CCL23对AIS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预测效能较高。
- 张铁山邢汝月王冬梅马婉嫕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 生化实验教学远程展示互动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化实验教学远程展示互动系统,包括一个展示装置和至少一个演示装置,以及服务器。展示装置和演示装置都包括以下内容以期望能够实现同步展示和演示过程。展示装置和演示装置都包括:一个能够独立支撑的曲梁,曲梁包括上...
- 尚曙玉张铁山信建豪李燕红
- 文献传递
- 临床内科血管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包括两个内钳嘴,分别与两个内钳嘴连接的两个钳臂的前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两个钳臂末端分别设置指环圈和定型架,在所述两个钳臂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外钳柄,每个外钳柄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外钳嘴。本发明...
- 张铁山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102例TIA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继发CI将其分别列为CI组(22例)和非CI组(80例),归纳TIA患者继发CI的危险因素,分析TRAF6、ANGPTL8对TIA患者继发CI的预测价值。结果CI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动脉狭窄率、合并颈动脉斑块占比、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TIA持续时间、TIA发作次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评估量表(ABCD2)评分、TRAF6、ANGPTL8均高于非CI组(P<0.05)。BMI指数、动脉狭窄率、合并颈动脉斑块、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TIA持续时间、TIA发作次数、ABCD2评分、TRAF6、ANGPTL8为TIA继发CI的危险因素。TRAF6、ANGPTL8联合检测对TIA继发CI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83.8%、78.3%)均高于TRAF6单独检测(81.1%、76.7%)、ANGPTL8单独检测(80.2%、71.4%)、曲线下面积(AUC)=0.861、0.854、0.853。结论TRAF6、ANGPTL8高表达为TIA继发CI的危险可控因素,联合检测TRAF6、ANGPTL8变化能实现对CI风险的早期预测。
- 张铁山王冬梅邢汝月陈骏
- 关键词:脑梗死
- 一种快速出诊用的无菌袖套穿戴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出诊用的无菌袖套穿戴装置,包括袖套主体和固定架单元,在固定架单元设有穿戴单元和压紧滑动单元,向外翻转呈卷状的袖套主体能够套在挂钩弹片上,且辅助展开带的自由端能够预固定在外动环上...
- 张铁山尚曙玉王冬梅崔小松
- 一种血液内科用抽血辅助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内科用抽血辅助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后两端面为贯通设置,所述第一线辊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线辊,所述第二线辊远离第一线辊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线辊,所述第一线辊和第三线辊远离第二线辊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
- 张铁山尚曙玉郭清晓王周滢朱坤杜敏
- 文献传递
- 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不同制剂在SD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的比较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比较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水混悬液、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在SD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行为。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乳化超声法制备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将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分散于辛癸酸甘油脂中制备油制剂。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冬凌草甲素原料药混悬液、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混悬液、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HPLC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磷脂复合物油制剂的tmax、Cmax、AUC0~t及AUC0~∞与原料药和磷脂复合物混悬液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原料药相比,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油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38倍和2.53倍。结论: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载药量大,制备工艺简单,是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理想的给药制剂。
- 尚曙玉张铁山郝海军信建豪刘宽浩
-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