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心肌
  • 8篇梗塞
  • 7篇心肌梗塞
  • 5篇动脉
  • 5篇心病
  • 5篇溶栓
  • 5篇溶栓治疗
  • 5篇梗死
  • 5篇冠心病
  • 5篇超声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绞痛
  • 4篇血压
  • 4篇绞痛
  • 4篇高血压
  • 3篇动脉超声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脏
  • 3篇心脏事件
  • 3篇血管

机构

  • 22篇无锡市第二人...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27篇徐默玲
  • 16篇郑义通
  • 9篇徐欣
  • 6篇杨承健
  • 6篇胡世文
  • 4篇许静
  • 3篇孔岳南
  • 3篇金艳
  • 3篇雍永宏
  • 2篇黄红宇
  • 2篇杨志健
  • 2篇葛文亮
  • 2篇裴德安
  • 1篇李小村
  • 1篇陈骅
  • 1篇刘凤娥
  • 1篇徐欣
  • 1篇许著一
  • 1篇陈亚萍
  • 1篇陈亚萍

传媒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交通医学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Ⅱ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延伸的原因探讨
1996年
47例Ⅱ型糖尿病和47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梗塞延伸(IMEXT)的发生情况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IMEXT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糖尿病是AMI后易发生IMEXT的高危因素;高血压、低HDL-C和交感兴奋是Ⅱ型糖尿病患者IMEXT的促发因素;IMEXT是Ⅱ型糖尿病患者AMI后早期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徐默玲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梗塞
PCI术后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PCI术后WBC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波动情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2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28例)和非MACE组(36例)。比较PCI术前和术后2h WBC与WMR水平波动情况(△=术前-术后)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后可见非MACE组患者WMR下降较为明显(P<0.05),而MACE组无明显改变(P>0.05)。MACE组△WMR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WMR与术后2年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78,P<0.05)。结论 WMR水平改变有助于早期评估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
李华柱徐默玲王莉华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对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影响的差异性探讨被引量:16
2000年
徐默玲郑义通李小村孔岳南钱铁镛
关键词:冠心病脑卒中血脂
东菱克栓酶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1997年
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前瞻性的方法观察了东菱光柱酶(DF-251)、尿激酶(UK)、肝素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结果:三组总治疗有效率均为83.3%;心绞痛缓解起效时间分别为55、49、29h、DF-521较肝素组起效时间明显延迟(P<0.01);DF-521起效时间和血纤维蛋白原降低有明显的相关性;1月内三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0.0%、36.7%、44.6%。提示东菱克栓酶是治疗顽固性UAP有效而安全的药物,为提高其起效时间,可常规和肝素同用。
徐默玲
关键词:东菱克栓酶心绞痛疗效药物疗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远期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将233名疑似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高分辨率的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分组列出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等 ,同时随访其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233例患者有140例颈动脉超声阳性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8mm(60.1% ) ,233例中221例有随访结果,随访率为94.8% ,随访时间为(21.29±6.26)月 ,有26例患者发生28件心脏事件 ,其发生与体重指数、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造影阳性、冠脉造影二支病变、冠脉造影三支病变、颈动脉超声阳性、颈动脉斑块正相关 ,关系密切 (P<0.0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 ,显示颈动脉超声阳性与颈动脉超声阴性患者的心脏事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徐欣郑义通徐默玲杨承健胡世文曹佳宁杨政杰黄伟陈骅刘凤娥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超声心脏事件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心脏事件预测的可能性。方法 将 2 33例疑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同时随访其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斑块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心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2 33例患者有 14 0例颈动脉超声阳性即IMT≥ 0 .8mm(6 0 .1% ) ,颈动脉超声阳性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吸烟、家族史、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造影二支病变、冠状动脉造影三支病变、超声心动图异常、运动平板试验异常、异常Q波、ST段改变呈正相关 (P <0 .0 5 ) ;2 33例随访率为 94 .8% ,有 4 6例患者发生 4 8件心脏事件 ,其发生与体重指数、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二支病变、冠状动脉造影三支病变、颈动脉超声阳性、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且关系密切 (P <0 .0 5 )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 ,显示颈动脉超声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心脏事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密切 ,颈动脉超声?
徐欣杨志健郑义通徐默玲杨承健雍永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颈动脉心脏事件
脑梗塞患者血液中GMP-140、sICMA-1及VEGF的检测分析
2005年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中GMP-140、sICMA-1及VEGF水平变化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脑梗塞组GMP-140(36.7±5.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2±3.1)ng/ml(P<0.05);脑梗塞组sICAM水平为(670.2±206.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0±80.5)ng/ml(P<0.05);脑梗塞组VEGF水平为(317.3±105.2)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1.6±10.6)pg/ml(P<0.05)。此三个变量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明显的相关性。据此上述三项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评价脑梗塞患者的病理状态及转归。
黄红宇魏云玉徐默玲许静
关键词:脑梗塞GMP-140VEGFELISA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4
1998年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相关因素探讨徐默玲(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14002)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室重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可发生早期左室重构,左室重构又可导致心衰、心律紊乱、心脏破裂和血栓形成。故左室重构是晚近国内外关注的课题,其相关因素和...
徐默玲
关键词:左室重构心肌梗塞急性病理
复方降压片对非显性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研究复方降压片对非显性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判断复方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价值。方法检测非显性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患者的空腹、口服葡萄糖后30、60、90、120、180分钟血糖和血胰岛素浓度,并和未服复方降压片的非显性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结果复方降压片组口服葡萄后60、120分钟血糖,120分钟血胰岛素及120分钟血胰岛素/血糖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不宜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降压,而应服用可预防靶器官损伤的药物。
徐默玲郑义通胡世文许著一徐欣
关键词:高血压病复方降压片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
全文增补中
PTF—V_1异常在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996年
通过100例临床资料分析,表明PTF—V_1值适用于COPD患者有无左心衰的判断。异常值为PTF—V_1≤0.03mm·s,其预测COPD伴发左心衰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8.9%。可将其作为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观察的一项简便指标。
徐默玲
关键词:左心衰右心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