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明

作品数:101 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蛋白
  • 19篇肾脏
  • 18篇细胞
  • 16篇肾病
  • 11篇肾损
  • 10篇免疫
  • 10篇间质
  • 10篇腹膜
  • 10篇腹膜透析
  • 8篇血液
  • 8篇支架蛋白
  • 8篇肾炎
  • 8篇肾脏病
  • 7篇血液透析
  • 7篇肾间质
  • 7篇肾间质纤维化
  • 7篇球蛋白
  • 6篇单克隆
  • 6篇克隆
  • 5篇信号

机构

  • 99篇武汉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99篇王惠明
  • 37篇丁国华
  • 16篇陈星华
  • 10篇颜奇
  • 8篇张璐
  • 7篇梁伟
  • 7篇阳诚
  • 6篇朱吉莉
  • 3篇杨红霞
  • 3篇陈铖
  • 3篇杨莲花
  • 3篇李晨
  • 3篇刘珊
  • 2篇向翠芝
  • 2篇林俐
  • 2篇李晓丽
  • 2篇黄蓉芳
  • 2篇范燕琴
  • 2篇张勤
  • 2篇付强

传媒

  • 17篇中华肾脏病杂...
  • 8篇武汉大学学报...
  • 8篇医学研究杂志
  • 5篇临床肾脏病杂...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中国医药
  • 3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肾脏病与透析...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7篇2024
  • 11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13篇2019
  • 7篇2018
  • 18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确诊且合并肾损害的AAV患者,依据ANCA结果分为髓过氧物酶(MPO)-ANCA阳性和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其中MPO-ANCA阳性者52例(76.5%),PR3-ANCA阳性者16例(23.5%);其中60岁以上者占60.3%。肾外累及器官主要为肺、消化和神经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血红蛋白、补体C3、补体Clq、IgE、24h尿蛋白定量、降钙素原、BVAS评分和eGF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肾活检病理检查19例,MPO.ANCA阳性者14例,PR3-ANCA阳性者5例。PR3.ANCA阳性者以纤维素样坏死和新月体形成为主,MPO—ANCA阳性者以肾小球硬化为主(均尸〈0.05)。平均随访32个月,随访6个月时MPO—ANCA阳性者和PR3.ANCA阳性者的肾脏复发率分别为46.2%和7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3.ANCA阳性、年龄≥65岁、基线eGFR〈30ml·min^-1·(1.73m^2)^-1、合并肺间质病变为影响患者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随访期内,进入ESRD的比例分别为42.3%和75.0%;死亡10例。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VAS评分≥18分、eGFR〈30ml·min^-1·(1.73m^2)^-1、合并肺间质病变为患者进入ESRD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PR3-ANCA阳性者比MPO—ANCA阳性者具有更严重的肾损害,肾外脏器受损也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
姚登湖陈铖丁国华王惠明杨红霞朱吉莉李晓丽胡海云
关键词:血管炎预后肾脏病理
进入血液透析的膜性肾病经再次激素等治疗后脱离透析1例
陈星华王惠明陈菊彭莉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1
2016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涉及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遗传学异常等方面,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与MM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研究JAK/STAT信号通路的组成分子和活化方式,探究该通路信号分子与MM发病以及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将为进一步了解MM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同时有利于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阳诚王惠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分子机制
紫癜性肾炎合并膜性病变一例
2012年
患者:男,40岁。因“双下肢皮疹、间断全身浮肿2年”入院。2年前起病时双下肢皮肤出现对称性出血点,继之出现双下肢水肿。曾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症状缓解,但仍间断发作。
王惠明袁海杨红霞李晓丽丁国华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双下肢水肿全身浮肿下肢皮肤症状缓解出血点
GSK-3β在脂多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张璐宋远阳诚王惠明丁国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与单核细胞mIL-15及CD4+ T细胞NKG2D表达关系研究
王惠明丁国华
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思考下的血液净化中心管理被引量:1
2021年
终末期肾脏病(ESRD)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大流行,给ESRD现有的医疗救治体系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技术应用及发展相对失衡,血液透析占主导地位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在COVID-19疫情期间暴露了诸多弱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亟需推动血液净化疫情防控机制体系建设及调整。
王惠明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辐射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支架蛋白JL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辐射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支架蛋白JLP表达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采用不同剂量X线辐照HK-2细胞,并于辐照后24h和48h提取细胞蛋白及mRNA,Western印迹法检测JLP、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转长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JLP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辐照后α-SMA的变化。(2)体内实验:将JLP野生型(jlp^(+/+))小鼠分为辐照组和非辐照组,辐照组小鼠采用6Gy X线照射,7d后处死小鼠。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辐照后JLP、α-SMA、TGF-β1、胶原蛋白(COL)-Ⅰ蛋白的表达;PAS染色观察辐照后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体外研究结果显示,辐照后JLP蛋白表达下调,α-SMA、TGF-β1蛋白表达上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辐照后α-SMA的荧光表达增加。jlp+/+小鼠辐照后7d肾脏病理可见明显空泡变性,刷状缘紊乱,小管坏死,脱落,部分小管再生;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辐照后α-SMA,TGF-β1,COL-Ⅰ表达增加。结论:辐照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JLP的表达,同时上调TGF-β1的表达,进一步促进α-SMA、COL-Ⅰ表达上调,加重肾脏病理损害。
付豆丁国华王惠明颜奇陈朝威刘珊阳诚
关键词:肾小管
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s,TECs)作为肾实质的主要组成细胞,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多种调节作用。外泌体是由细胞自然分泌的双层膜囊泡,包含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该文综述了TECs来源外泌体的来源和特征、TECs来源外泌体在CKD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TECs来源外泌体在CKD诊断中的作用,以期为CK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李晨王惠明
关键词:肾小管外泌体肾间质纤维化慢性肾脏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1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称为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ANCA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AAGN)。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70%-90%的AAGN患者症状可缓解,但缓解后易复发,20.8%-39.5%的患者至少复发1次,复发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晰。寻找诊断AAGN、评估AAGN疾病活动度的指标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本文就AAGN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瞿转王惠明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生物标志物免疫抑制剂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