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刑事
  • 8篇刑事诉讼
  • 8篇诉讼
  • 6篇司法
  • 5篇死刑
  • 4篇死刑案
  • 4篇死刑案件
  • 4篇非法
  • 4篇非法证据
  • 3篇审查
  • 3篇公正
  • 3篇法院
  • 2篇刑事案件
  • 2篇刑事诉讼证据
  • 2篇刑事诉讼制度
  • 2篇证据排除规则
  • 2篇证明标准
  • 2篇审查判断
  • 2篇审查判断证据
  • 2篇审判

机构

  • 1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5篇罗国良
  • 5篇朱晶晶
  • 4篇王锋永
  • 4篇冯黔刚
  • 4篇刘雅玲
  • 4篇吕广伦
  • 3篇刘静坤
  • 1篇方金刚
  • 1篇薛淑兰
  • 1篇高憬宏
  • 1篇蔡金芳

传媒

  • 6篇法律适用
  • 5篇人民司法
  • 2篇人民检察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澳大利亚轻罪案件的审理及刑罚适用被引量:3
2005年
一、澳大利亚的犯罪分类。与其他联邦国家一样,在澳大利亚,大部分犯罪都是违反州法律的犯罪。根据新南威尔士州的法律,犯罪分为三类:简易罪、可选择审判方式的犯罪和可诉罪。
薛淑兰罗国良
关键词:轻罪案件刑罚适用犯罪分类审判程序刑罚目的司法体制
醉驾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死刑适用
2014年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侵犯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不特定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犯罪对象的不确定性,二是危害后果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两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对公共安全造成侵害的危险。但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并不意味着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不具有特定的犯罪对象或目标。一般而言,
罗国良
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死刑适用不确定性犯罪对象犯罪行为人
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
2010年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不仅全面规定了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还具体规定了对各类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对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
吕广伦罗国良刘雅玲王锋永冯黔刚朱晶晶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据审查判断死刑案件司法制度改革
论最高法院死刑复核裁判方式的改革与完善被引量:3
2007年
尽管在刑法学界,死刑的存废之论都有诸多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支持,但“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的政策已基本在我国达成共识。然而如何通过程序理性地适用死刑是一个我们在现阶段不能回避也远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本期特别策划就是以“程序”为视角切入探讨这个问题的。希望其能为我国死刑案件的程序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推助力。
方金刚罗国良
关键词:死刑复核裁判方式最高法院适用死刑死刑案件法学界
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
2010年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不仅明确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还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这是我国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
吕广伦罗国良刘雅玲王锋永冯黔刚朱晶晶
关键词:非法证据刑事案件刑事诉讼制度依法治国方略言词证据
《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被引量:11
2014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法准确惩治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0月9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法发[2013]11号,以下简称《意见》)。
罗国良刘静坤朱晶晶
关键词:冤假错案刑事尊重和保障人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正
优先保障法官内心确信 兼顾被告人权利保护 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被引量:11
2012年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自1996年修改至今已经16个年头。其间,对刑诉法的修改呼声就一直存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也终于于2011年8月出台。自然地法律草案一公布就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各种意见纷呈,对草案中的一些内容是仁智互见,争议激烈。本期特别策划邀请知名学者和资深法官就其中几个问题予以探讨,希望能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起到些许作用。
罗国良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权利保护内心确信法官被告人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口供合法性的证明责任 以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为起点被引量:5
2006年
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然而,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缺乏排除非法证据的实施性规则所致.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并未设置专门的程序来规范对非法证据的审查和裁决。而实施性规则最核心的问题——证明责任的分配更不明确。本文以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为起点.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对侦查、检察人员在审判前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以下称口供)合法性的证明.应当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
罗国良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明责任分配刑事诉讼口供最高法院被告人供述
关于制定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构想
近年来,刑事证据规则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法律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改革任务。本文仅就制定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制定刑事证据规则的必要性以及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同时就...
高憬宏罗国良蔡金芳
关键词:刑事证据规则司法改革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口供合法性的证明责任被引量:5
2006年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是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证明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方只承担提供证据责任;口供的合法性是犯罪构成事实附带的"争执中的事实",我国犯罪构成的封闭型结构决定了控诉方应当对此承担证明责任;犯罪构成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不仅决定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责任分配,犯罪构成事实的证明标准还决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标准,控诉方对口供具备合法性的证明应当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罗国良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