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维维

作品数:29 被引量:43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气象
  • 7篇PH值
  • 5篇牛蒡
  • 5篇牛蒡子
  • 5篇牛蒡子苷
  • 5篇气象条件
  • 5篇总黄酮
  • 5篇污染
  • 5篇绿原
  • 5篇绿原酸
  • 5篇黄酮
  • 5篇PM2.5
  • 4篇酸雨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散射
  • 3篇散射系数
  • 3篇酸雨特征
  • 3篇气溶胶
  • 3篇降雪
  • 3篇奥运

机构

  • 23篇中国气象局北...
  • 10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北京市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京津冀环境气...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9篇蒲维维
  • 14篇赵秀娟
  • 12篇张小玲
  • 9篇徐敬
  • 8篇杨万政
  • 5篇孟伟
  • 5篇徐晓峰
  • 5篇于波
  • 4篇马志强
  • 3篇董璠
  • 3篇孙兆彬
  • 2篇赵普生
  • 2篇廖晓农
  • 2篇张明英
  • 2篇白音夫
  • 2篇马小会
  • 2篇何迪
  • 1篇冯立成
  • 1篇孟燕军
  • 1篇石雪峰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3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中国民族医药...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稀土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军民两用技术...
  • 1篇华北电力技术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十届全国气...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北京常规气象资料和边界层资料,包括大气风廓线仪、L波段秒级探空雷达、大气成分探测数据、道面监测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4年2月19日至27日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将此次低能见度事件划分为两个阶段,以雾为主的阶段和以霾为主的雾霾转换阶段。对雾阶段的形成、雾阶段向雾霾转化阶段的边界层特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即便在整层相对湿度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如果PM2.5浓度显著上升,能见度依然会继续降低。(2)干暖空气混合于雾层是雾阶段向雾霾混合阶段转换的重要条件。(3)4次北风活动中,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a)存在北风;(b)北风造成了低层大气气温降低(700 h Pa、850 h Pa、925 h Pa);(c)冷空气到达地面。缺少任何一个条件,所谓的弱冷空气多扩散条件的改善将不存在,能见度不会升高、污染物浓度不会降低。(4)逆温层的消失会在一定程度而非根本上改善能见度并降低污染物浓度。(5)高浓度PM2.5气团对北京的侵入自南向北发生,监测站PM2.5峰值浓度自北向南逐渐出现,PM2.5的侵入为雾阶段向雾霾转换阶段做必要准备。
马小会孙兆彬赵秀娟徐敬蒲维维
关键词:雾霾弱冷空气
稀土-甲壳素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对稀土-甲壳素复合絮凝剂进行了初步研究,介绍了二者的复配方法。通过混凝实验确定了最佳复配比例及其絮凝条件。
杨万政蒲维维王捷
关键词:稀土甲壳素混凝实验复配絮凝剂
奥运前后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为分析奥运前后北京地区颗粒物污染的特征,本文利用宝联站及上甸子站2006-2008年7-9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对奥运前后的PM2.5浓度、日变化及气象条件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比2008年6月,奥运会期间宝联站与上...
蒲维维赵秀娟张小玲徐敬徐晓峰孟伟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日变化气象条件颗粒物污染
北京地区降雪的pH值差异成因初步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地区近年的几次降雪过程,发现上升运动的强度及维持时间,是导致冬季酸性降水出现的决定因素。而降雪前期致酸物的累积虽然对pH 值有一定贡献,但最终pH 值的大小要取决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若没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上...
于波蒲维维张明英
KNN数据挖掘算法在北京地区霾等级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54
2015年
利用北京地区2013年气象数据以及PM_(2.5)浓度数据与能见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地面U风、地面V风以及PM_(2.5)小时浓度这7个要素是影响北京地区霾等级的关键因素。利用气温、地面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U风、V风分量以及PM_(2.5)浓度作为7个属性特征,以霾等级做为标志量构建训练样本集,结合KNN(KNearest Neighbor)数据挖掘算法构建疆等级预报分类器,并开展霾等级客观识别实验。结果表明K=3时该分类器的分类预报效果最佳,其13个站点的分类准确率高达88.2%。基于该算法构建的KNN模型预报无霾时的漏报概率很小,准确率高达91.8%;预报有轻度霾、中度霾以及重度霾时,空报的概率仅分别为4.7%、1.4%和2.6%。2014年8月29日至9月2日北京地区一次霾天气过程的预报结果表明:南郊观象台、密云和延庆3站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4%、64%和84%,但霾等级的精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熊亚军廖晓农李梓铭张小玲孙兆彬赵秀娟赵普生马小会蒲维维
关键词:数据挖掘KNN
一种具有高过滤性能和高透气性能的口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以解决现有口罩耐用性差和/或透气性差等缺陷,所述的口罩包括口罩面体和拉紧带,其中口罩面体包括内、中、外三层,口罩面体中层为聚乙烯醇缩甲醛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口罩不仅过滤性好,同时兼具透气性和耐用...
杨万政张愉李尧蒲维维蓝蓉
北京地区降雪的pH值差异成因初步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地区近年的几次降雪过程,发现上升运动的强度及维持时间,是导致冬季酸性降水出现的决定因素。而降雪前期致酸物的累积虽然对pH值有一定贡献,但最终pH值的大小要取决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若没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上升运...
于波蒲维维张明英
影响北京地区降雪pH值的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北京市气象局3个酸雨观测站和2个大气成分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北京地区近年的3次典型降雪过程。结果表明,虽然出现降雪的天气形势不同,但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特点:上升运动发展的高度及维持时间是导致冬季酸性降雪出现的决定性因素。而降雪前期污染物的累积虽然对pH值有一定贡献,但最终pH值的大小及出现酸性降雪的范围都取决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若没有较强和长时间维持的上升运动,也不可能出现较强的酸性降雪过程。
于波蒲维维冯立成张明英
关键词:PH值
气象条件对上甸子地区气溶胶散射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北京地区上甸子站气溶胶散射系数、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1 a的观测资料,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上甸子地区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象条件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散射系数在雾霾天最高608.4 Mm-1,其次为雾天500.6 Mm-1和霾天423.7 Mm-1,是一般天气散射系数的6.4~9.2倍.在各类天气中散射系数均在夏季最高,雾天和雾霾天分别是秋、冬季最低,霾天和一般天气中其他3个季节相差不大.PM2.5的质量散射效率在雾天和雾霾天较高,且雾天的季节变化最明显.散射系数在雾霾天和一般天气中分别呈"单峰型"和"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上甸子地区气溶胶散射系数受地面风的影响显著,在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中,强西南风对气溶胶的输送是造成上甸子及区域内散射系数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偏东北方向的风有利于散射系数的降低,这种作用在一般天气中表现最为显著.
赵秀娟张小玲蒲维维孟伟
关键词:散射系数PM2.5浓度风向风速
高空偏北风背景下北京地区高污染形成的环境气象机制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在北京地区,有一类高污染产生在850 h Pa以上为偏北风的背景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PM2.5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了环境气象条件在这类污染过程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环境大气并不总是处在层结稳定状态,有利于污染物累积的气象条件来自垂直运动和散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从地面到对流层中层,垂直速度呈上升-下沉-上升的分布,而且散度呈辐合-辐散-辐合的结构.近地层的辐合导致周边的污染物向本地汇集,上升运动则将它们送向空中.但是,叠置在其上空的、长时间维持的下沉气流层却阻止了污染物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层的污染浓度不断升高.垂直运动出现"分层"是由于高空偏北风并没有侵入到边界层内,近地层仍然维持偏南风或小风,冷空气太弱或者没有冷空气活动是高空偏北风不能到达近地层的主要原因.而下沉气流层的形成则与其上空的空气辐合有关,该辐合层源自偏北气流中的风速脉动.因此,环境大气动力作用是高空偏北气流型空气污染过程形成的关键机制.关注对流层中下层温度24 h变化、垂直速度和散度的垂直分布将有助于提高此类高污染过程的诊断分析和预报能力.
廖晓农孙兆彬唐宜西蒲维维李梓铭卢冰
关键词:低层辐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