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斌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3篇应力
  • 3篇气动
  • 2篇血泵
  • 2篇溶血
  • 2篇射流
  • 2篇升阻比
  • 2篇数值模拟分析
  • 2篇流体力学
  • 2篇混合模型
  • 2篇混流式
  • 2篇计算流体力学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响应分析
  • 1篇动应力
  • 1篇叶顶间隙
  • 1篇叶轮
  • 1篇翼型
  • 1篇翼型气动性能

机构

  • 13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许斌
  • 8篇黄典贵
  • 5篇苏文献
  • 3篇范斌
  • 2篇眭宏梁
  • 1篇施卿海
  • 1篇马嫄情

传媒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缘附近微小板对S809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翼型在较大攻角下会发生失速,产生流动分离,这将直接影响翼型气动性能。对此,采取在雷诺数Re=1×106的条件下,在S809翼型前缘点附近不同位置处设置微小板,改变微小板的板长、振动振幅和频率,探究其对S809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止时,微小板的板长尺寸对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当位置和尺寸选取最优时,S809翼型在22°攻角下升阻比提升2倍左右;对抑制流动分离效果不佳的尺寸较小的静止板施加以合适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后,可以有效地抑制翼型的流动分离,得到增加升力、减小阻力的效果。
许胜焱许斌黄典贵
关键词:升阻比
斜切式叶顶形状下非均等流量射流对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采用非均等流量射流的控制方式,即叶顶射流孔流量沿轴向弦长方向呈二次曲线分布,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探究LISA涡轮在斜切式叶顶形状下非均等射流对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前缘至尾缘间隙由小到大相比,前缘至尾缘间隙由大到小的叶顶形状下,非均等射流更有利于控制间隙流动,其相较于无射流下的涡轮等熵总总效率最大增幅可达2.20%,动叶出口质量平均总压损失系数最大降幅可达37.56%,间隙相对泄漏流量最大降幅可达48.57%;当射流比(总射流量占主流流量的比例)小于1.0%时,采用叶顶前缘单孔射流量大的分布方式,当射流比大于1.0%时,增加叶顶中部的单孔射流流量,这种非均等射流分布规律比均等射流控制效果更佳。
练智博杜雪霏许斌黄典贵
关键词:涡轮数值模拟
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入口处温度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3年
以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为工具,在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整体温度分布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过热蒸汽入口处的板束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入口处的质量流速、入口直径与板束间温差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计时,开孔率在70%左右较为合适,质量流速应在保证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这对解决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入口处温差应力过大导致的破坏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施卿海苏文献许斌范斌
关键词:入口处数值模拟温差应力
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的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以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瞬态分析模块对其动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和当量处理,并对换热器管板进行了强度和疲劳评定.结果表明:计算和分析结果更符合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真实的动应力分布,其最大动应力在管板与壳程筒体连接应力槽处,适当增大过渡圆角半径可使管板两侧应力趋于相等;由温度产生的热应力对管板总应力影响很大,在计算中不能忽略温度载荷的影响;评定结果表明,该换热器符合强度和疲劳要求.
苏文献眭宏梁许斌马嫄情范斌
关键词:U型管管板动应力
离体射流对S809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在Re=5×10^(6)的条件下,分别在S809翼型前缘点附近不同位置处设置离体射流装置,改变射流动量的大小和射流口宽度,探究其对S809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流场分析,研究这种流动控制手段有效的物理机理。结果表明:在射流装置位置和射流口宽度固定时,射流动量的大小对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在S809翼型表面附近设置微小离体射流装置后,即使关闭射流(射流动量为零时),也具有一定的流动分离控制效果;当射流动量逐渐增大时,射流能明显的减小流动分离泡的大小,降低阻力系数,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升力系数,使得翼型的气动性能得到进一步显著提升。值得指出的是,射流口宽度与射流装置的位置对流动控制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史旭阳孙槿静许斌黄典贵
关键词:主动流动控制升阻比数值模拟
柔性飘带长度对Ahmed模型气动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以尾部倾角为25°的Ahmed类车体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其尾部垂直面下边缘添加不同长度柔性飘带的控制方法,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探讨了柔性飘带长度对汽车气动阻力的影响。首先对汽车模型进行格子尺度优化,得到模型的空气阻力系数;然后研究了柔性飘带对汽车气动阻力的影响;最后对模型尾部流场、柔性飘带附近流场以及模型尾部表面压力系数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模型尾部添加适当长度的柔性飘带,改善了尾流结构,提升了尾部表面压力,减小了车体的压差阻力,减阻率最高为12.25%。
薛鸿强许斌黄典贵
关键词:气动阻力数值模拟
基于数值模拟的混流式血泵结构改进被引量:2
2022年
轴流式血泵转速过高、离心式血泵易产生流动死区是造成血液损伤的重要原因,而混流式血泵能有效缓解转速过高及流动死区问题。基于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闭式叶轮混流式血泵进行了三维流场仿真,分别探究了不同叶片数和叶片厚度的混流式血泵的性能,分析了血泵流场特性及压力分布情况;基于溶血幂函数模型,通过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进行血泵的溶血性能预测,得到水力性能与溶血性能良好的血泵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当叶片数为5、叶片厚度为0.8 mm时,扬程更接近预期设计目标,能够满足血泵供压需求;溶血指数比原模型降低14.65%,有效降低溶血程度;内部流场均匀稳定,未出现回流、流动死区问题,有效防止血栓产生;叶片进口处低压区域减少,有效缓解空化现象产生。研究结果可为闭式叶轮混流式血泵的结构改进及性能改善提供依据。
许斌罗基平黄典贵
关键词:数值模拟溶血
除油水力旋流器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为工具,选用雷诺应力模型和混合模型对除油水力旋流器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得出了除油水力旋流器内部油相体积浓度分布与压力分布,并且研究了油滴粒度以及结构不同的旋流器平尾段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中油相体积分数沿半径增大而逐渐降低;压力沿半径增到而逐渐增大;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在油滴粒度为10μm、20μm、40μm、60μm、80μm时逐渐增大,而在油滴粒度为100μm时反而有所降低;圆锥型结构的平尾段不仅能提高分离效率,同时也能降低能耗。所用方法为深入揭示除油水力旋流器对含油污水的分离规律提供了有效手段,可用于预测和分析其分离性能及结构优化。
苏文献许斌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混合模型数值模拟
一种旋转振动圆柱获取能量的参数化研究
2020年
提出一种旋转振动圆柱从潮流能中主动获取能量的方法。基于Fluent软件的用户自定义函数求解旋转振动圆柱升力,采用动网格技术对一定速度下的旋转振动圆柱获取潮流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参照相关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确认,得到的最大升力系数幅值与平均阻力系数幅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分析相位差、振幅比及转动幅值对旋转振动圆柱获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振幅比、同转动幅值的旋转振动圆柱,能量利用率都是随着相位差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同相位差、同转动振幅的旋转振动圆柱,在有效获能范围,其振幅比越大则能量利用率越高;同相位差、同振幅比的旋转振动圆柱,随着转动幅值的增加,其能量利用率先逐渐增加后减小;当相位差为243°,转动幅值为3,振幅比为2.0时,能量利用率最高。
崔致斐孙槿静许斌黄典贵
关键词:潮流能振幅比相位差
除油水力旋流器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为工具,选用雷诺应力模型和混合模型对除油水力旋流器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得出了除油水力旋流器内部油相体积浓度分布与压力分布,并且研究了油滴粒度以及结构不同的旋流器平尾段对分离效果...
苏文献许斌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混合模型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