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浅
- 作品数:78 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手术治疗先天性瞳孔残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瞳孔残膜患者12例(16只眼)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8例(12只眼)不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瞳孔残膜单纯切除术,4例(4只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瞳孔残膜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接受联合手术的患眼中3眼植入人工晶体,1眼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早期1例1只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瞳孔残膜单纯切除术者中7例(11只眼)视力有提高,1例(1只眼)单眼瞳孔残膜患者视力无提高。接受联合手术的患者中2例(2只眼)视力有提高,2例(2只眼)视力无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膜状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手术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严重的膜状瞳孔残膜应早期手术治疗,且术后应重视弱视治疗。
- 赵颖王平宝夏晓波谭浅宋伟涛陈青
- 关键词:先天性瞳孔残膜白内障手术治疗
-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蛋白激酶C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摘 要:目的 研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形成过程中视网膜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方法 选取3周龄雄性三色豚鼠48只,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右眼建立近视眼模型,分为遮盖3、7、14 d组,每组16只豚鼠.每组中8只豚鼠遮盖右眼作为实验眼.以对侧未遮盖眼作为自身对照,剩余8只豚鼠作为正常对照.按预定时间观察豚鼠角膜曲率半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然后处死豚鼠,取视网膜,采用非放射性方法测定视网膜PKC活性,免疫组化染色定位分析PKC蛋白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各组间角膜曲率半径、屈光度、眼轴长度、视网膜PKC活性及免疫反应强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左、右眼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视网膜PKC活性与PKC蛋白免疫反应强度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 眼罩遮盖能诱导豚鼠遮盖跟眼轴延长、近视形成,且近视程度随遮盖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与对照组比较,各组遮盖眼视网膜PKC活性均升高(P〈0.05).眼罩遮盖3 d后,遮盖眼视网膜PKC活性升高至(0.28±0.08)units/ml,遮盖7 d时PKC活性进一步升高至(0.43±0.10)units/ml,遮盖14 d时降低为(0.32±0.07)units/ml.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KC蛋白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与正常对照眼及自身对照眼比较,遮盖眼视网膜内核层细胞PKC蛋白表达上调(P〈0.05),神经节细胞PKC蛋白表达无变化.遮盖眼视网膜内核层细胞PKC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PKC活性一致,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0.994,P=0.000).结论 视网膜PKC活性升高参与了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
- 毛俊峰刘双珍秦文娟李凤云吴小影谭浅夏朝华
- 关键词:蛋白激酶C视网膜
-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多巴胺代谢的变化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对豚鼠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脉络膜复合体多巴胺(dopamine,DA)代谢的影响。方法28日龄豚鼠36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遮盖组、遮盖+去遮盖组,每组12只。遮盖组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右眼14d,遮盖+去遮盖组在遮盖11d后去遮盖3d。14d后测定角膜曲率半径、眼球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处死豚鼠,取眼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在神经视网膜、RPE/脉络膜复合体的表达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视网膜、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的含量。结果TH蛋白阳性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部分细胞,RPE/脉络膜复合体中表达阴性。遮盖14d后,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神经视网膜TH蛋白表达量和DA、DOPAC含量降低(P<0.05)。遮盖+去遮盖组的遮盖眼近视程度低于遮盖组,其神经视网膜TH蛋白表达量和DA、DOPAC含量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豚鼠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DOPA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觉剥夺能调控豚鼠神经视网膜DA代谢,但不影响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代谢。
- 毛俊峰刘双珍秦文娟李凤云夏朝华谭浅吴小影
- 关键词:多巴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
-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的研究
-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后非甾体类抗炎药对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且术中无并发症的43眼分为两组,试验组15眼,对照组28眼.试验组:泼尼松龙滴眼液加普...
- 刘鹏谭浅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白内障黄斑囊样水肿
- 严重角膜溃疡患者133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严重角膜溃疡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06/2013-12因严重角膜溃疡就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人群特征、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91例(68.4%),41~60岁男性82例(44.4%),从事劳力工作者,农民居多,共77例(57.9%),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学历共113例(85.0%),既往全身及眼部情况合并其他疾病者共73例(54.9%),每年1月为就诊高峰期(34.6%),平均住院日9.84d,急诊入院患者44例(33.1%),角膜溃疡合并前房积脓或穿孔共92例(69.2%),手术治疗102例(76.7%),其中羊膜移植类31例(39.2%),不同分析中可见男女性别差异。结论:我院严重角膜溃疡患者多为居住条件较差的男性农民,其发病及治疗与病情严重程度、外伤史、诊疗意识相关。
- 夏明芳王平宝王华夏晓波谭浅
- 关键词:角膜溃疡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 2004年
-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实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取,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平均年龄56.6岁(36~80岁),平均眼轴长26.12~33.86mm,平均(27.56±1.21)mm,平均角膜曲率42.00~46.54D,平均(43.97±1.53)D。结果 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为17例,占68%;视力≥1.0者为9例,占36%。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预防视网膜脱离等优点。
- 谭浅许雪亮刘双珍向前王平宝马雯李风云
- 关键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发角膜曲率
- 早期原发性青光眼的蓝黄视野及黄斑阈值视野检测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及黄斑阈值视野检测在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 Humphrey - 75 0型自动视野计 ,对正常人 6 0例 6 0只眼、早期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6 3例 6 3只眼进行标准视野 ( white- on- white perimetry,W/ W)、蓝黄视野 ( blue- on- yellow perimetry,B/ Y)及黄斑阈值视野 ( macular threshold perimetry,MTP)检查 ,计算比较 3种检测方法在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并采用 B/ Y及 MTP并联及串联实验进行分析。 结果 比较正常组与早期原发性青光眼组W/ W、B/ Y、MTP的平均光敏感度 ,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 [t=- 3.0 1,P=0 .0 0 5 4( W/ W) ;t=- 2 .95 ,P=0 .0 0 6 3 ( B/ Y) ;t=- 2 .5 9,P=0 .0 15 0 ( MTP) ]。在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 ,MTP的敏感度最高( 83% ) ,B/ Y次之 ( 6 5 % ) ,W/ W最低 ( 48% )。将 B/ Y与 MTP联合运用时 ,并联试验可使敏感度提高到94% ;串联试验可使特异度提高到 87%。 结论 在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 ,B/ Y、MTP及两者的联合应用均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王华黄佩刚王平宝刘双珍谭浅
-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蓝黄视野致盲性眼病
- 角膜伤口修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评价角膜伤口修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角膜穿通伤患者施行角膜伤口修补的同时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前膜、后发性白内障给予YAG激光切除。角膜中央疤痕严重影响视力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所有病例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裸眼视力0.1~0.3者8例(22.8%),0.4~0.5者14例(40%),0.6~0.8者13例(37.1%)。无因人工晶体植入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在角膜伤口修补的同时行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眼科学报2000;16:249~251。
- 向前刘双珍许雪亮谭浅吴小影马雯
-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 Akt抑制剂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Akt抑制剂对低氧环境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探讨Akt活性的抑制对于新生血管抑制的作用。方法:将鼠龄为7 d的C56BL/6J小鼠14只置于浓度为(75±2)%高氧舱环境中生活5 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14只小鼠于出氧舱后当日被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只,实验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5μl Akt抑制剂,对照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5μl PBS。在P17,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FITC-Dextran左心室造影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的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小鼠组织学切片观察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视网膜可见新生血管芽,但是新生血管丛数量及面积明显减少,荧光渗漏明显减轻,但无灌注区无明显的减小;组织学切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Akt抑制剂注射实验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实验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量为(14±3.0)个,对照组为(55±3.0)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缺氧环境下运用Akt抑制剂能够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但Akt抑制剂不减少无灌注区的面积。
- 汪澎谭浅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缺氧环境
- 一个遗传性视力障碍大家系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明确遗传性视力障碍的鉴别诊断及高度近视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一个家系五代共35名成员中15例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全面检查。【结果】15位患者均因高度近视视力下降,可以矫正15例;5例有红绿色觉缺失,5例眼底检查显示以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色素沉着,动静脉变细,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为特征的近视改变;11例视野异常;11例患者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出现视杆细胞的暗适应异常和视锥细胞的反应受损;8例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潜伏期均延长,视觉传导功能障碍。【结论】该家系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近视程度随年龄、屈光度增加而加重。眼底、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有其相应的特征,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梅海云李国良杨晓苏陈瑛刘鼎谭浅夏朝华杨昌全
- 关键词:视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