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云
- 作品数:33 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用nrDNAITS序列探讨狭蕊龙胆属及其近缘属(龙胆科)的系统发育被引量:10
- 2005年
- 运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狭蕊龙胆属Metagentiana10种及其近缘属22种植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ITS分析结果表明狭蕊龙胆属是一个多系群:在系统发育树上,双蝴蝶属Tripterospermum和蔓龙胆属Crawfurdia的种类位于狭蕊龙胆属各分支中,而且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的种类也相互交叉;这一结果不支持将3个属各自独立为属。但是,在所有分析中,3个属共同形成一单系分支,是龙胆属Gentiana的姊妹群;这一结果与形态学、花部解剖学、细胞学、孢粉学和胚胎学等证据基本一致,狭蕊龙胆属应该从龙胆属中分离出来,它与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有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分支图,在狭蕊龙胆属、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组成的复合群中,现已知的染色体基数x=17、21和23可能存在网状和平行进化。
- 陈生云陈世龙夏涛王玉金
- 关键词:ITS序列系统发育龙胆属
- 祁连山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土壤CO_2通量特征被引量:9
- 2014年
- 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土壤CO2通量有助于准确估算该区域的土壤CO2排放,对认识高原土壤碳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土壤CO2通量进行了定期观测,结合气象和土壤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高寒草甸土壤表现为CO2的源,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范围为2.52~532.81 mg·m-2·h-1.土壤CO2年排放总量为1 429.88 g·m-2,年均通量为163.23 mg·m-2·h-1;其中,CO2通量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活动层表层2 cm、10 cm、20 cm、30 cm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盐分均显著相关.2 cm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和总辐射、空气温度、2 cm土壤盐分分别是影响活动层表层2 cm土壤完全融化期、冻结过程期、完全冻结期、融化过程期土壤CO2通量的最重要因子.在完全融化期、冻结过程期和整个观测期,拟合最佳的温度因子变化分别能够解释土壤CO2通量变化的72.0%、82.0%和38.0%,对应的Q10值分别为1.93、6.62和2.09.冻融期(含融化过程期和冻结过程期)和完全冻结期的土壤CO2排放量分别占年排放总量的15.35%和11.04%,在年排放总量估算中不容忽视.
- 赵倩刘文杰陈生云任倩袁文平周凌晞
-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融期
- 一种气筒式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
- 一种气筒式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包括活塞柄、防尘帽、保护套管、橡胶活塞、抽气管、微型真空泵、采气袋、带针头的出气管、可置换型过滤器、单通道出气阀门和气体采集管,其保护套管下部管壁均匀分布一定范围的进气微孔,气体采集管顶部接...
- 赵爱国陈生云刘文杰赵晶
- 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室内模拟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室内模拟系统,涉及冰冻圈科学研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人工气候箱、多年冻土存储器(含土柱)、温室气体传输采集通道(含CO<Sub>2</Sub>浓度传感器)、土壤温湿盐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控...
- 陈生云吴妍妍张钊李硕孙月娥
- 采用RAPD标记探讨青藏高原特有属穴丝荠属(Coelonema)的遗传多样性
-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对青藏高原特有属穴丝荠属(Coelonema),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及其近缘属葶苈属(Draba)代表种毛葶苈Draba eriopoda进行了检测。近年来,由于...
- 陈世龙夏涛陈生云周益军
- 关键词:青藏高原特有属
- 文献传递
- 高山植物条纹狭蕊龙胆的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草本植物由于较短的生活周期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可能会更好地揭示第四纪冰期以来植物居群变化的历史过程。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是揭示动植物居群历史的有力工具,但到目前为止对青藏高原草本植物的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本文选择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生长的一年生高山草本植物条纹狭蕊龙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3个居群155个个体的叶绿体基因组(cpDNA)非编码片段trnH(GUG)-psbA基因间区序列变异检测,共发现7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 A是分布最广的,而单倍型Hap E、Hap F和Hap G是拥有的居群所特有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东部及邻近地区的每个居群拥有的单倍型非常单一,而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的单倍型分布很集中,遗传多样性也相对较高。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整个分布区条纹狭蕊龙胆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73.05%),且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高(GST=0.805,FST=0.731,NST=0.859),有着显著的亲缘地理学结构(NST>GST,P<0.05)和较低的居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0.184)。结合巢式支系法分析(NCA),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推测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是该植物第四纪冰期时可能的避难所,而且在间冰期或冰期后,伴随着异域片段化和过去片段化从避难所发生范围扩张而形成当前单倍型及居群的分布格局。
- 陈生云吴桂莉张得钧高庆波段义忠张发起陈世龙
- 关键词:高山植物叶绿体DNA避难所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物种群物候学定量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14种代表性植物种群2009年和2010年两个生长季的物候观测资料,进行植物种群物候学特征的定量分析,划分物候类型并指出影响不同物候期的环境因子主次.结果表明:营养期和结实期的物候指数都较大,分别为32.70和24.39,其他物候期则相对较小;整个生长期持续天数较短,为155d左右.14种植物可划分为3种类型和6大类群.在营养期和整个生长期,与物候变化最为密切的环境因子为降水量,其次为日照时数,温度居第三;而影响其他物候期的因子均以日照时数为主,降水量和温度依次居后.
- 陈生云刘文杰孙志忠赵林刘永智
- 关键词:高寒草甸环境因子
- 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植物生长季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观测被引量:7
- 2012年
- 选取青藏高原东北部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的高寒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对2011年植物生长季(6—10月)主要温室气体(CO2、CH4CH4和CO2)的排放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地表CO2、CH4和N2O排放速率范围分别为7.58~418.60mg.m-2.h-1,-0.20~0.14mg.m-2.h-1和-27.22~39.98μg.m-2.h-1.0~10cm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盐分与CO2和CH4排放速率显著相关,但与N2O排放速率无显著相关.日均排放速率显示,CO2和N2O在整个观测期均表现为排放;CH4在植物返青期和生长旺盛期表现为排放,在枯黄期伴随表层土壤发生日冻融循环时为吸收.从9月30日12:00—10月6日14:40,表层0~10cm土壤经历了3次日冻融循环,CO2和N2O日均排放速率分别由冻融前的60.73mg.m-2.h-1和9.91μg.m-2.h-1提高到122.33mg.m-2.h-1和11.70μg.m-2.h-1.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盐分是影响CO2和CH4排放的重要因子,表层土壤冻融交替作用可提高地表CO2和N2O的排放速率.
- 刘文杰陈生云赵倩李秀萍任贾文秦大河
- 关键词:多年冻土温室气体高寒草甸冻融循环
- 一种在线样品稀释中和试验装置
- 一种在线样品稀释中和试验装置、是由稀释装置、中和器、指令控制装置、硅胶管和控制线组成,超纯水储瓶、样品瓶通过稀释硅胶管连接到蠕动泵、注射泵、三通混合器、电动两位四通阀、三通混合器、中和器,控制箱通过控制主线控制连接蠕动泵...
- 王晓香赵爱国李宗省王肖波崔晓庆代文彬施超欧陈生云赵雪茹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4
- 2010年
- 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3种高寒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样地,并结合附近活动层观测场环境因子数据,定量分析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对总生物量的贡献率最大,而地下生物量在0~10cm集中分布;对于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各因子影响程度大小次序为:土壤盐分>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而对地上生物量,依次为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同生物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伴随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表层不同深度(10~50cm)土壤温度明显升高,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盐分不断增加,从而使高寒草地植被类型出现由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至高寒草原的逆向演替过程,群落总盖度及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
- 陈生云赵林秦大河岳广阳任贾文李元寿赵拥华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高寒草地生物量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