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波
- 作品数:14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云南中甸红山铜矿中硫化物环带及其地质意义
- 2011年
- 云南中甸红山铜矿床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中甸弧内的重要铜矿床,与区内普朗、雪鸡坪等大中型铜矿床一同构成中甸斑岩(夕卡岩)铜成矿带(侯增谦等,2003;2004;曾普胜等,2000;2003;2004;杨岳清等,2002)。硫化物结构构造是矿石特征的最直接表现形式,能够提供成矿过程和矿石成因的诸多信息(顾连兴等,2006)。
- 俎波薛春纪王庆飞梁华英宋庆伟陈永健
- 关键词:硫化物磁黄铁矿夕卡岩铜矿石成矿过程环带结构
- 新疆泥牙子铁克协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 本文通过分析金矿床地质特征,介绍了金矿化主要赋存在二长花岗岩中,但是并非全岩矿化。在发生构造破碎的二长花岗岩中常发育有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作用,伴随有载金黄铁矿化的发育,是金矿化最主要的赋存形式。普遍发育的...
- 俎波薛春纪赵晓波冯博许新芳赵洋张祺
-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
- 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法测量铼的化学分离方法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Re-Os同位素定年中,丙酮萃取法分离Re比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法流程简单快速。用本实验室原有丙酮萃取流程纯化的Re溶液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但由于盐量较高(>1 mg/mL)不能直接用于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N-TIMS)测定。本文对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中原有丙酮萃取分离Re的流程进行改进,将丙酮萃取和碱洗时的氢氧化钠浓度由5 mol/L提高到10 mol/L,有效降低了萃取后的Re溶液中的盐量,由此分离纯化的Re溶液经硝酸和过氧化氢处理,可直接点带用于N-TIMS测定。与阴离子交换分离Re方法相比,改进的丙酮萃取方法操作简单,缩减实验时间,同时有效降低全流程空白至3~7 pg,并且1 ng的Re测量信号可达到100 mV以上。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4436)和实验室铜镍硫化物监控样品(JCBY)验证,利用改进的方法纯化,Re的测定值分别为(17.17±0.50)μg/g和(38.34±0.44)ng/g,与推荐值(17.39±0.32)μg/g和(38.61±0.86)ng/g在不确定度范围内完全吻合。目前改进的丙酮萃取方法已经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并取得了长期稳定的良好效果。
- 王礼兵屈文俊李超周利敏杜安道俎波
- 关键词:铼-锇同位素离子交换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三维地质建模教学现状及发展分析
- 2023年
-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已经极为成熟,在矿产勘查和矿山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引用,但当前国内地质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三维地质建模课程还相对较少,处于起步状态。本文在分析三维地质建模课程开设必要性基础上,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维地质建模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三维地质建模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 刘文浩张晓军俎波
-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三维地质建模地质教育
-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3
- 2013年
- 云南香格里拉县红山铜矿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重要铜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大。矿区出露上三叠统板岩、变碎屑岩和灰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和超基性岩脉、岩株,透镜状铜硫化物矿体产在顺层状矽卡岩体内或边部,成矿后断裂明显。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其中核部黄铁矿呈立方体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先后沉淀,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负Eu异常显著,富集U、Th、Zr、Hf,亏损Rb、Sr、Ba,与矿区超基性岩表现出较高相似性;环带从内到外,∑REE(0.17371×10-6、1.22626×10-6、5.25925×10-6)和微量元素含量依次升高,Co/Ni和Se/Te比值降低,指示矿石硫化物沉淀过程中,可能伴随热液体系内地壳物质不断增加。环带中硫化物矿物δ34SV-CDT=3.81‰~5.23‰,具有岩浆硫源特征,δ34SV-CDT边部带磁黄铁矿(4.47‰)<δ34SV-CDT中间带黄铜矿(4.58‰)<δ34SV-CDT核部黄铁矿(4.65‰),三种硫化物间没有达到同位素平衡分馏。红山铜矿石环带结构是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中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先后晶出成因,伴随硫化物环带的形成,热液系统从早到晚H2S和O2逸度降低或pH升高过程。
- 俎波薛春纪亚夏尔王庆飞梁华英赵毅刘铭涛
- 关键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
- 云南中甸红山铜矿中硫化物环带及其地质意义
- 本文拟在分析红山铜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铜矿石中硫化物环带的矿相学研究和硫同位素组成分析,分析其形成过程和对成矿过程中流体环境的变化。
- 俎波薛春纪王庆飞梁华英宋庆伟陈永健
- 关键词:铜矿床硫同位素成矿地质结构特征
- 西天山金铜多金属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及找矿潜力被引量:42
- 2015年
- 西天山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国新疆西天山,东西绵延2500 km,是"亚洲金腰带"核心地带,金铜铅锌矿产优势明显,中国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重大找矿发现令人期待。通过广泛深入的文献调研和较全面的地质矿产调查,论文针对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和找矿潜力的研究表明,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重要类型是造山型金矿、斑岩型金铜矿、SEDEX型和砂岩型铅锌矿等。造山型金矿形成于古生代俯冲增生和碰撞造山两类地质环境,斑岩型金铜矿形成于古生代不同时期的成熟岛弧环境,SEDEX型铅锌矿在新元古代陆缘盆地富集,砂岩型铅锌矿形成于中—新生代山前盆地。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类型和环境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新疆西天山有望实现金铜铅锌找矿持续重大突破。本文为西天山区域成矿研究和金铜铅锌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引导。
- 薛春纪赵晓波张国震莫宣学顾雪祥董连慧赵树铭米登江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李志丹王新利俎波亚夏尔亚力坤冯博
- 关键词:成矿环境找矿潜力
- 西天山巨型金铜铅锌成矿带构造成矿演化和找矿方向被引量:73
- 2014年
- 西天山产有Muruntau、Kumtor、Kalmakyr等巨型金矿床和Kalmakyr、Dal′neye等世界级铜矿床以及Tekeli等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铜铅锌成矿带。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矿找矿面临重大突破,不断认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中国新疆西部整个西天山的构造成矿过程,明确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矿重大找矿突破方向,预测大型矿集区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境内外野外地质矿产广泛调研和对相关文献综合研究,认为西天山造山带形成演化经历前寒武纪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中—新生代坳陷盆地四个主要地质过程,造就出四类重要成矿系统和类型:1元古宙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SEDEX型;2古生代俯冲岛弧金铜铅锌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3晚古生代碰撞造山金铅锌成矿系统造山型-MVT;4中—新生代坳陷盆地铅锌铜成矿系统砂岩型。综合对比西天山境内外成矿系统地质发育特点,预测新疆西天山那拉提-额尔宾中天山隆起带是造山型金矿找矿重大突破区,吐拉苏盆地和巴音布鲁克中天山以及那拉提山北坡有望实现斑岩型金铜找矿突破,伊犁地块南缘元古宇SEDEX型铅锌找矿值得关注,山间/山前盆地无疑是砂岩型铅锌铜找矿优先选择。
- 薛春纪赵晓波莫宣学陈毓川董连慧顾雪祥张招崇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李志丹王新利张国震亚夏尔亚力坤冯博俎波刘家瑛
-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
- 西天山“亚洲金腰带”及其动力背景和成矿控制与找矿被引量:86
- 2014年
- 天山西段,从乌兹别克斯坦向东,经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新疆西部,在中天山及南北缘巨型和世界级金矿集中产出,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成矿带,即"亚洲金腰带"。为什么能在这个东西延伸近2 500km的带状区域形成"亚洲金腰带"?成矿具有怎样的动力背景?受何要素控制又是怎样发生发展?"亚洲金腰带"内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床主要产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能否在新疆西天山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都是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论文在较多学习前人成果并结合作者研究结果基础上,综述了"亚洲金腰带"动力背景和地质环境、金矿床基本特征,分析了成矿系统类型和关键控制,对接了新疆西天山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构造成矿带。研究认为Terskey洋和Turkestan-南天山洋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亚洲金腰带"基本地球动力学背景;"亚洲金腰带"中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分属造山型和斑岩型两个主要成矿系统,"古老地壳+构造变形+岩浆热液"是造山型金成矿关键控制和勘查准则,而成熟岛弧环境、深源岩浆浅成侵入、叠加复合长期成矿是斑岩型金成矿关键控制;中天山是"亚洲金腰带"的核心,自西而东从乌兹别克斯坦经吉尔吉斯斯坦到我国新疆西天山具有可对接和贯通性,"亚洲金腰带"向东延伸确切进入我国新疆西天山;新疆西天山那拉提山—额尔宾山一带的中天山及南北缘造山型金成矿要素齐全且配置好,有望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
- 薛春纪赵晓波莫宣学董连慧顾雪祥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张招崇王新利俎波张国震冯博刘家瑛
-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金矿找矿
- 西天山塔乌尔别克金矿成矿作用:Re-Os年龄和S-Pb同位素示踪被引量:17
- 2014年
- 塔乌尔别克金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东北部边缘吐拉苏盆地中部,金矿化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中,属于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金矿体呈不连续脉状-透镜状,受NNW或近SN向断裂或它们交汇部位控制。金成矿经历了早期的面型热液蚀变和后期石英-方解石-黄铁矿脉叠加。自然金常包裹于黄铁矿晶体内,与黄铁矿为同期形成产物。载金黄铁矿Re-Os法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23±11)Ma(MSWD=4.2),187 Os/188 Os(i)初始值为0.17±0.19,金矿石δ34 SV-CDT=2.0‰~4.2‰,206Pb/204Pb=17.931~18.229,207Pb/204Pb=15.599~15.670,208Pb/204Pb=37.980~38.980,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且以幔源岛弧岩浆(即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主,金成矿晚于赋矿围岩约40Ma,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与北天山洋关闭向陆-陆碰撞转换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 赵晓波薛春纪门启浩闫永红王洪刚俎波米登江李晓忠
- 关键词:成矿年龄吐拉苏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