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冰
- 作品数:39 被引量:3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荒漠地区两种生态型芦苇叶片的抗氧化生理特性分析
- 以生长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丘芦苇(沙芦,DR)和戈壁盐湖芦苇(盐芦,GSR)为研究对象,以水生芦苇(SR)为对照材料,研究荒漠地区两种生态型芦苇在各自自然生境下改变体内还原状态的抗氧化机制。结果表明,沙芦和盐芦的脂质过氧...
- 刘玉冰李新荣谭会娟李小军
- 关键词:荒漠植物芦苇生态型
- 一种新型枸杞清洗脱蜡装置
- 一种新型枸杞清洗脱蜡装置,包括箱体、隔水板、固定桩和承载栏,箱体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与转轴连接;转轴与转动盘连接;箱体的内壁设有固定桩;固定桩上托有承载栏;转动盘上设有峰状波轮;电机与转动盘之间设有隔水板。本实用新型是通...
- 刘立超王增如刘玉冰杨昊天高艳红
- 文献传递
- 盐胁迫下红砂愈伤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与耐盐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通过测定不同梯度盐胁迫下红砂愈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探讨了红砂抗氧化能力与耐盐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红砂愈伤组织中MDA含量比对照增加0.84%~51.03%,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9.83%~51.98%、26.4%~140.2%和44.74%~216.34%。表明红砂可以通过上调SOD、POD和CAT等保护酶的活性来响应盐胁迫,并以此降低盐胁迫诱导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提高其耐盐性。
- 谭会娟李新荣刘玉冰赵昕
- 关键词:红砂愈伤组织抗氧化酶耐盐性
- NaCl胁迫下红砂愈伤组织中主要离子累积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0年
- 盐胁迫下植物对Na+、K+、Ca2+、Cl-的选择性吸收代表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以荒漠植物红砂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红砂愈伤组织Na+、K+、Ca2+、C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红砂组织相对生长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100mM处理时达到最大;K+、Ca2+含量下降,Na+和Cl-含量升高,变化幅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红砂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低浓度NaCl处理可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对Na+、K+、Ca2+、Cl-的吸收选择性提高,有利于避免离子代谢紊乱,减轻NaCl胁迫的伤害;在较高浓度下盐胁迫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可见,离子平衡是红砂组织耐盐性的重要机理之一。
- 谭会娟贾荣亮刘玉冰赵昕李新荣
- 关键词:红砂盐胁迫愈伤组织
- 中国干旱沙区的生态重建与恢复:沙坡头站60年重要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56
- 2016年
-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站60年来,服务于国家需求,推动了沙漠科学的发展。在沙害治理、沙漠生态重建与恢复、荒漠生态系统长期生态学、沙地生态水文学、人工植被稳定性及干旱胁迫生理生态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解决了在降水量小于200mm的干旱沙漠地区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证实了通过人为促进生态恢复是可行的,创造了人类活动(治理和利用)与沙漠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模式;探讨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模式;理论上探明了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学机理,提出了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揭示了荒漠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引领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水文学研究;拓展了干旱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沙坡头站已成为国际沙漠科学与荒漠长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 李新荣周海燕王新平刘立超张景光陈国雄张志山刘玉冰谭会娟高艳红
-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荒漠生态系统沙害治理
- 红砂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9
- 2006年
- 以野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5~7月早7:00~晚20:00(晴天)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等指标,结果表明:红砂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M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红砂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也呈M型,但“午休”现象不明显;有效光合辐射对红砂的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大气温度则对红砂的蒸腾速率影响较大。
- 白琰龙瑞军刘玉冰
- 关键词:红砂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 荒漠植物红砂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被引量:19
- 2008年
- 以红砂的叶和嫩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的嫩茎是诱导愈伤组织最快的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2 mg.L-1+2,4-D(2.0 mg·L^-1),pH值5.8,诱导率可达100%;而叶片的诱导相对要慢。愈伤组织的增殖在MS+6-BA(0.1mg·L^-1)+2,4-D(1.0 mg·L^-1)的培养基中最为理想,并维持其良好的组织结构,其最适继代周期为30-40 d。愈伤组织在含50 mM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但NaCl含量大于300 mM的培养基上致死,不再生长。
- 刘玉冰赵昕谭会娟
- 关键词:外植体红砂愈伤组织
- 荒漠植物花棒耐盐性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试验以荒漠植物花棒幼苗为材料,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花棒叶片主要有机化合物含量和蛋白质结构的变化以及叶片K+和Na+含量。结果表明,叶片Na+、K+含量随着0~255mM NaCl盐胁迫逐渐增强而变化,导致Na+/K+比值逐渐降低,显示出盐胁迫下花棒幼苗具有”吸钾排纳”特性。花棒幼苗再170mMNaCl的高浓度胁迫下24h,叶片中蛋白质、酯类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大幅度增加。花棒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1665/1638cm-1比值的逐渐降低。揭示出花棒植株通过增强蛋白质、酯类和碳水化合物合成代谢调控能力抵御盐胁迫的损伤,而且花棒蛋白质二级结构更趋稳定,与叶片中Na+/K+比值的变化趋势显著相关。因此花棒为了适应高浓度盐胁迫,具有叶片蛋白质、酯类快速合成以及蛋白质构象更趋于稳定的积极响应。
- 王淑莉赵昕谭会娟刘玉冰
- 关键词:花棒化合物蛋白质二级结构
- 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K^+、Na^+吸收的影响(简报)被引量:34
- 2007年
- 盐胁迫下植物对K+和Na+的选择性吸收能够代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芥和甜土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幼苗的生长,K+、Na+在根与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拟南芥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减少,K+/Na+逐渐降低;盐芥则完全不同,盐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300mmol/L,Na+含量基本没有变化,K+含量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K+/Na+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100和200 mmol/LNaCl胁迫下,盐芥的K+/Na+分别比拟南芥的高2和5倍。随着NaCl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200 mmol/L,盐芥和拟南芥根中Na+和K+的增加和降低趋势相同,盐芥K+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拟南芥K+的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根的K+/Na+始终是盐芥高于拟南芥。盐芥表现出盐生植物吸钾拒钠的特性。SNa+/K+值表明盐芥限制地上部分吸收Na+的能力比拟南芥更强。分析结果发现盐胁迫下拟南芥中的Na+与K+含量变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断它们的吸收通道或载体为单一竞争性。盐芥吸收的Na+与K+含量完全不相关,具有各自独立的载体或通道系统。
- 赵昕赵敏桂谭会娟刘玉冰
- 关键词:盐芥拟南芥NACLK+
- 高山离子芥CbMAPK3基因功能分析
- 2010年
- 将高山离子芥丝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基因CbMAPK3编码区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JJ001(srl::Tn10),在1 mol·L^(-1)山梨醇的渗透胁迫及IPTG的诱导下,转化pET-30a-CbMAPK3的大肠杆菌JJ001(srl::Tn10)生长情况比转化pET-30a的好。免疫分析表明,在0℃下处理时,高山离子芥CbMAPK3激酶蛋白质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4℃处理下,高山离子芥CbMAPK3激酶蛋白质水平在处理前3 h明显增加,并在3 h后达到最高值。高山离子芥CbMAPK3在响应环境胁迫的过程中起作用。
- 张腾国夏小慧刘玉冰杨宁贾凌云王娟安黎哲
- 关键词:高山离子芥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