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笑蓉

作品数:36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药用
  • 6篇药用植物
  • 6篇植物
  • 6篇教学
  • 5篇教学改革
  • 4篇紫珠
  • 4篇类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4篇黄酮
  • 4篇关节炎
  • 4篇风湿
  • 4篇风湿关节炎
  • 4篇采收
  • 4篇采收期
  • 3篇大叶紫珠
  • 3篇药用植物学
  • 3篇总黄酮
  • 3篇不同采收期
  • 2篇凋亡
  • 2篇炎症

机构

  • 35篇湖南中医药大...
  • 6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中医药...

作者

  • 35篇刘笑蓉
  • 33篇周日宝
  • 29篇刘湘丹
  • 16篇王朝晖
  • 15篇王志辉
  • 9篇童巧珍
  • 7篇王智
  • 6篇李硕夫
  • 4篇唐丽君
  • 3篇刘佳胜
  • 2篇谢果珍
  • 2篇李凤娟
  • 2篇刘平安
  • 2篇刘叶蔓
  • 2篇王姣
  • 1篇李顺祥
  • 1篇罗跃龙
  • 1篇盛孝邦
  • 1篇刘宏哲
  • 1篇谭周进

传媒

  • 1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药材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海峡两岸暨C...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镉低积累药用植物盆栽及大田筛选试验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植物对重金属镉积累能力差异,筛选出镉低积累药用植物种类。方法以夏枯草、益母草、薄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中镉的含量。结果三种植物积累镉的能力存在差异,益母草>薄荷>夏枯草。益母草在镉污染土壤中其地上部分镉含量随土壤镉浓度增高而增高,而生长不受影响,属于抗性植物。在镉胁迫下,薄荷、夏枯草生长受到抑制,植物中镉含量较低,且随土壤镉浓度增加植物中镉含量变化较小,属于镉低积累植物。结论益母草为镉高积累植物,且生长不受影响,可以作为富集植物治理镉污染;薄荷中镉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而其以地上部分入药,夏枯草为镉低积累植物,两者均为可在镉污染地区种植的药用植物。
刘湘丹王志辉刘笑蓉彭美晨王朝晖周日宝
关键词:药用植物夏枯草益母草薄荷
不同采收期菝葜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以黄酮类含量为指标,确定菝葜根茎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并采用HPLC测定其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含量。结果11月中旬以前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11月中旬以后;10~11月初随着生育期延长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略有下降,11月份以后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不断积累,至12月底菝葜进入休眠期后菝葜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达3.0%±0.1%。菝葜根茎药材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总含量大于0.10%,符合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在12月底含量达到最大值。结论菝葜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应为菝葜地上部位落叶枯萎,根茎进入越冬休眠期后采收。
李凤娟周日宝刘湘丹刘笑蓉王朝晖孙梦姗
关键词:菝葜黄酮类成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不同采收期
RP-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广东紫珠、大叶紫珠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广东紫珠、大叶紫珠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并探讨木犀草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lltech C18(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水(47∶53),检测波长为352nm,流速为1 mL·min-1。结果: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15~0.3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2%,RSD=1.84%(n=6)。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木犀草素含量逐渐增高,生长末期含量达到最高;大叶紫珠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普遍高于广东紫珠。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广东紫珠、大叶紫珠2种药材的半野生人工抚育及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周日宝刘笑蓉唐丽君刘佳胜
关键词:大叶紫珠木犀草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探索被引量:3
2020年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实践性强,理论知识枯燥难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差。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线上平台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创造一个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自主构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王志辉刘笑蓉刘湘丹周日宝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药用植物教学改革
枳壳及其活性成分调节胃肠动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4年
胃肠动力紊乱是消化系统病变的重要原因,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胃滞留、胃瘫和便秘等诸多症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临床实践常规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易出现疗效减退与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鉴于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临床急需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传统中药枳壳,具有梳理气机、消除胀满的功效,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已有千百年历史。现代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胃肠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报道,可极大改善胃肠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品质。现代研究揭示,枳壳活性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和种类最多,是枳壳调节胃肠运动的主要活性成分;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神经途径、Cajal间质细胞等多重机制,调整胃肠动力,纠正胃肠动力紊乱,显示出在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枳壳在该方面的综合分析尚有欠缺。基于此,该研究总结了枳壳提取物及其黄酮、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理活性,并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枳壳的不良反应,旨在为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在胃肠动力调节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于俊保朱佳源梅文亚何佳蔚龙雨青王志辉刘笑蓉刘笑蓉周日宝
关键词:枳壳胃肠动力紊乱活性成分
珍稀濒危土家族药胡豆莲的人工繁殖研究
2019年
目的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的土家族药胡豆莲药材资源,开展胡豆莲的人工繁殖研究。方法采用种子繁育和扦插繁育进行胡豆莲的人工育苗研究,运用人工配制基质模拟野生环境条件栽培胡豆莲,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胡豆莲栽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使用刚成熟的胡豆莲种子进行人工育苗,种子发芽率可达100%。不同浓度NAA和IBA都能显著促进胡豆莲的扦插生根和提高扦插的成活率,其中效果最好的处理为50μg/L NAA+50μg/L IBA组合,扦插成活率高达86.7%。采用配方为椰糠:黄壤:河砂:有机肥=5:3:1:0.5(体积比)的基质栽培效果最好,胡豆莲苗一年成活率和二年成活率较高,均为93.3%。结论胡豆莲的人工繁殖可以较好地解决胡豆莲繁殖力低下及药材资源匮乏问题,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的野生胡豆莲资源。
王智龚力民郭锦明刘笑蓉郑慧李顺祥
关键词:人工繁殖珍稀濒危植物土家族药物
闹羊花毒素Ⅲ通过调控Wnt1/Dvl1/β-catenin通路影响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闹羊花毒素Ⅲ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细胞)作为RA的细胞模型。以雷公藤多苷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过表达蓬乱蛋白1(Dvl1)后加入闹羊花毒素Ⅲ研究其作用机制。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Dvl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Wnt1、Dvl1、β-catenin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8、IL-10、IL-4、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的含量。结果RA细胞模型构建成功,随着闹羊花毒素Ⅲ浓度的增加,RA-FLS细胞增殖减缓(P<0.05),凋亡增加(P<0.01);闹羊花毒素Ⅲ与雷公藤多苷降低了RA-FLS细胞中IL-6、IL-8、CCL2、CCL5并且增加了IL-10、IL-4的含量(P<0.05);降低了Wnt1、β-catenin、Dvl1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P<0.01)。闹羊花毒素Ⅲ可以逆转由过表达Dvl1所造成的RA-FLS细胞增殖的增加(P<0.05)、促炎因子(IL-6、IL-8)与趋化因子(CCL2、CCL5)的增加(P<0.05),并逆转Wnt通路中Wnt1,Dvl1,β-catenin蛋白与mRNA表达的增加(P<0.01)。结论闹羊花毒素Ⅲ通过调控Wnt1/Dvl1/β-catenin通路影响TNF-α诱导的RA-FLS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等的变化,可能通过这种机制治疗RA。
刘笑蓉刘湘丹王智曾娟周日宝
牛膝总皂苷对IL-1β诱导髓核细胞的凋亡及炎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通过观察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NPC)的凋亡、炎症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研究不同浓度牛膝总皂苷(achyranthes bidentata saponin,ABS)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人源NP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IL-1β诱导建立NPC退变模型,随机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 IL-1β)、ABS低剂量组(10 ng/mL IL-1β+3μg/mL ABS)、ABS中剂量组(10 ng/mL IL-1β+10μg/mL ABS)及ABS高剂量组(10 ng/mL IL-1β+30μg/mL ABS),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xl(B-cell lymphoma-xl,Bcl-xl)、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和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recombinant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5,ADAMTS-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PC活力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增加(P<0.01),Bax、Caspase-3、COX-2、MMP-3和ADAMTS-5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xl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ABS处理后,NPC活力显著上升(P<0.05),凋亡率减少(P<0.05),Bax、Caspase-3、COX-2、MMP-3和ADAMTS-5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xl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ABS可以通过抑制由IL-1β诱导引起的NPC凋亡、炎症反应、ECM降解,促进细胞增殖和活性,对NPC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ax、Caspase-3、ADAMTS-5、MMP-3及COX-2表达,促进Bcl-xl表达相关。
李硕夫刘宏哲张嘉麟杨雷陈龙郭彦涛刘笑蓉
关键词:炎性损伤牛膝总皂苷髓核细胞
灰毡毛忍冬与忍冬HQT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别克隆灰毡毛忍冬与忍冬HQT2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以揭示HQT2在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中的可能功能。方法多糖多酚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灰毡毛忍冬与忍冬花总RNA,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QT2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运用相关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别测定灰毡毛忍冬与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并结合表达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克隆得到LmHQT2(MH196564)和LjHQT2(MK294639),其开放阅读框长度均为1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亲水性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样结构域超家族;qRT-PCR结果显示,HQT2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灰毡毛忍冬与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器官中表达存在差异;绿原酸含量与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灰毡毛忍冬与忍冬HQT2基因并探索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推测HQT2基因在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发挥不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探究灰毡毛忍冬和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刘湘丹陈勋龙雨青王志辉王志辉王朝晖刘笑蓉周日宝
关键词:灰毡毛忍冬忍冬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轴探讨闹羊花毒素Ⅲ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闹羊花毒素Ⅲ调控TLR4、MyD88和NF-κB的机制,以及闹羊花毒素Ⅲ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影响。方法RA大鼠模型通过Ⅱ型胶原诱导构建。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6组(n=8):假手术组(Sham组)、RA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物雷公藤组[TWG组,50 mg·(kg·d)^(-1)]、闹羊花毒素Ⅲ低剂量组[R-ⅢLo组,0.06 mg·(kg·d)^(-1)]、中剂量[R-ⅢMi组,0.12 mg·(kg·d)^(-1)]和高剂量组[R-ⅢHi组,0.24 mg·(kg·d)^(-1)]。测定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采用HE染色、ELISA、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闹羊花毒素Ⅲ对TLR4/MyD88/NF-κB信号轴及RA的影响。结果与Model组比较,闹羊花毒素Ⅲ处理显著降低了RA大鼠的AI评分(P<0.05)。闹羊花毒素Ⅲ对滑膜组织的恶性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Model组比,闹羊花毒素Ⅲ各剂量组的TNF-α、IL-1β、IL-6、IL-17、VEGF、MMP-2、MMP-9、TLR4、MyD88、p-NF-κB/NF-κB因子的水平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TWG组比,R-ⅢLo和R-ⅢMi组的。TNF-α、IL-1β、IL-6、IL-17、VEGF、MMP-2、MMP-9、TLR4、MyD88、p-NF-κB/NF-κB因子的水平升高(P<0.05),而R-ⅢHi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闹羊花毒素Ⅲ可以通过下调TLR4、MyD88、NF-κB因子的表达水平来改善RA。本研究为利用闹羊花毒素Ⅲ治疗RA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刘笑蓉李硕夫刘湘丹王志辉曾娟周日宝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血管生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