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县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大补阴丸探讨朱丹溪养阴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的现代研究与进展被引量:9
- 2012年
- 大补阴丸的原名叫大补丸,出自元代医学家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一书,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学派朱丹溪创立的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后世多称之为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载[1]:大补丸,降阴火,补肾水。药物组成包括: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芐(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
- 汪文来鞠大宏张玲王震赵红霞尹俊县
- 关键词:大补阴丸朱丹溪
- 从痰瘀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从痰瘀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证型。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亦称更年期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是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症。本病的发生和"痰"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临床证型可分为痰湿内阻、痰热内扰、痰瘀互阻、血瘀四型,治疗则采用相应的治则治法与方药。结论:今后应加强本病的标准化研究,以期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确切疗效及其机制。
- 汪文来张立石王震尹俊县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痰瘀相关
- 糖尿病(消渴)中医学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指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证候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近10年来中医学有关研究综述如下。1概念研究1.1消渴述源赵兵对消渴进行了述源,指出消渴首见于《内经》,方药滥觞于《金匮》,迨至晋唐之后对其论述蔚为大观,金元医家对消渴的探讨更使之理论内涵升至更高的层次。
- 赵红霞贾海骅汪文来赵凯维尹俊县
- 关键词:消渴糖尿病中医学
- 中医学“正气”论被引量:5
- 2012年
- 正气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其含义为何?古今医家观点不一,见仁见智。本文就正气的概念内涵做一研究。1正气的现代认识《中医大辞典》认为即是真气,也指四季正常气候;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
- 赵红霞贾海骅赵凯维尹俊县
- 关键词:正气
- 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药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简称PMO)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类型,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白人及亚洲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生率为20%~50%。PMO在我国绝经后妇女患病率为48%,其后果严重降低了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 汪文来刘铭福鞠大宏赵红霞张立石王震尹俊县
- 关键词:补肾活血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药
- 中医学'正气'论
- 中医学'正气'的概念范畴可按照来源、功能作用、储存部位、循行部位、季节气候、人文属性等进行分类,精神、形气、气血亦属于正气范畴.包括物质、功能两种属性,概括起来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
- 赵红雷贾海骅赵凯维尹俊县
- 关键词:中医学抗病能力生理功能
- 消渴病名解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消渴病名含义。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从广义的角度讲一般认为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表现的病证即是消渴,就其病名而言,从其出现的典型症状出发,狭义的概念则专指口渴。消渴按照病症分类可称为脾瘅、消渴、消谷、消利、渴利;按照病因分类可称为消渴、消瘅、风消、外感三消、内伤三消;按照发病部位分类可称为上、中、下消(三消)、膈消、肾消、肺消、消脾、消谷即中消、消肌即消中、消浊即肾消;按照病机证候分类可称为阴消、阳消。结论:通过明确消渴概念,可系统分析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赵红霞贾海骅尹俊县
- 关键词:消渴
- 《黄帝内经》“三虚”理论研究
- “三虚”一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相应的发病观,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对“三虚”进行了概念诠释、临床应用和拓展,使其从单一概念向多元化发展。但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各家殊异,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整理...
- 尹俊县
- 关键词:黄帝内经
- 304篇糖尿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94~2011年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共收集合格文献304篇,其中中医治疗糖尿病140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164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文献进行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血瘀证(44.29%)、气阴两虚证(39.29%)、阴虚燥热证(25.00%)、肾阴虚证(11.43%)、脾气虚弱证(11.43%)、阴阳两虚证(9.29%)、肾气亏虚证(7.86%)、阴虚火旺证(7.14%)、痰湿证(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是血瘀证(53.05%)、气阴两虚证(31.10%)、阴虚燥热证(17.07%)、阴阳两虚证(10.37%)、气虚证(8.54%)、脾肾两虚证(7.93%)、痰湿证(5.49%),初步总结出糖尿病证候分布情况,即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为糖尿病的主要证型,治疗应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活血化瘀为主。由于现代糖尿病血瘀证明显增多,在发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预防应注意调整身心状态、饮食清淡、保精养津。
- 赵红霞白文静贾海骅尹俊县
- 关键词:糖尿病证候
- 张子和汗法及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张子和汗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系统梳理了张子和汗法的源流至汗法的适应证、应用范围、具体使用的方药、使用注意、使用禁忌以及汗法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结论: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借鉴,使其临床价值得以发扬。
- 赵红霞汪文来赵凯维尹俊县
- 关键词: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