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懋植
- 作品数:95 被引量:7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成人颅咽管瘤手术治疗(附156例报告)
- 姜中利初君盛林松张懋植
-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与脑膜瘤的超微病理鉴别
-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HPC)的发生率在颅内肿瘤中仅占1%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肿瘤恶性程度分级中将其定为Ⅱ-Ⅲ级,是一种来源不甚明确且生长较快、容易复发并可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 孙异临张懋植张辉曲宝清
- 关键词:血管外膜细胞瘤脑膜瘤超微结构颅内肿瘤病理鉴别
- 文献传递
- 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建立及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研究
- 赵继宗张懋植王硕卓彦赵元立何文张东张岩王嵘王德江徐宇伦周大彪康帅叶迅王波
- 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和北京市科委课题资助下,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20世纪末国际神经外科学进入微创时代,逐步开放了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并建立了平台。微创神经外科以最小创伤性的操作,最大限度保...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导航系统
- 术中超声判定脑胶质瘤边界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脑胶质瘤手术中判定肿瘤边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幕上胶质瘤患者105例,择期手术患者88例,其中男42例,女46例,年龄15~67岁(平均41岁),手术中肿瘤切除前、后均进行B超探查,判定肿瘤边界并对可疑回声进行活组织检查,经病理学最后诊断,术后3d内进行MRI复查,判定肿瘤切除程度。结果88例患者均在B超检查下进行手术,肿瘤近全切除83例,大部切除5例。病理学诊断为胶质瘤Ⅱ级30例,Ⅲ级31例,Ⅳ级27例。术中B超发现可疑回声120处,经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01处。B超探查发现视野死角残存肿瘤17处,发现脑内挫裂伤(血肿)1例,无手术死亡,灵敏度80.1%,特异性69.8%。结论术中超声辅助确定胶质瘤边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低级别胶质瘤更具价值,并未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可以作为术中常规应用。
- 田永吉林松刘会昭王立淑何文张懋植罗麟秦义民
- 关键词:手术超声脑胶质瘤
- WNT信号转导途径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WNT信号转导途径是传递生长刺激信号的通路,对多种生物的胚胎和体轴发育,特别是在胚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干细胞是一种有自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共同前体细胞。WNT信号转导途径通过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生长。
- 赵尚峰王磊张懋植
- 关键词:NSC增殖分化细胞增殖
- 神经导航系统在成人幕上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英文)
- 2004年
- 背景:肿瘤的切除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神经导航系统可空间追踪立体定向,使术者能够清楚手术野的准确影像学解剖位置,提高肿瘤切除的手术质量。目的: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成人幕上胶质瘤实施全切除,并研究其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设计:以诊断和术后神经功能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对象:1997-2/2000-06收治幕上胶质瘤患者85例,男51例,女34例,年龄17~56岁,肿瘤直径1.8~7.0cm。干预:干预者为所有作者。所有患者实施肿瘤全切除,手术全过程在导航系统引导与监视下进行。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颅脑MRI影像检查。②肿瘤切除后周围组织电镜及病理切片分析。③术后患者以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为主的检查结果。结果:肿瘤全切76例,近全切5例,大部切除4例。手术后有49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或)语言障碍,不全偏盲,但全部病例在2个月内恢复,无一例患者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所有8例术前偏瘫的患者在术后短期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均下地行走,karnofaky(KPS)从术前的60~70分增加到80~90分。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对大多数大脑半球不同部位胶质瘤患者做到影像学意义肿瘤全切除,并且不引起患者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 高之宪王忠诚张懋植王采云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 颅脑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但受漂移等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常困难,尤其呈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大多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分界,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如何确定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分界,至今仍是一大难题.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颅脑占位...
- 何文姜笑千王硕张懋植赵继宗刘会昭
- 关键词:超声造影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治疗血流变化
- 文献传递
- 成人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成人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成人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采用传统翼点入路41例,额颞微骨孔入路23例,额下纵裂入路12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4例,经眉弓入路3例,经蝶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57例(67.7%),次全切除27例(32.3%);全切率较高的为传统翼点入路(78%)和额下纵裂入路(75%),而额颞微骨孔入路(56.5%)和眉弓入路(50%)全切率较低。结论手术仍然是成人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特别是锁孔手术入路对于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减少脑组织损伤非常重要。
- 赵尚峰王磊张伟齐巍张懋植
- 关键词:手术入路锁孔入路微创神经外科
- 鞍区肿瘤的锁孔入路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利用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对42例采用锁孔入路和40例传统入路治疗的鞍区肿瘤病例的临床结果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锁孔入路与传统入路相比,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锁孔入路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符合微创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治疗颅咽管瘤等鞍区病变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
- 张伟齐巍张懋植王磊王嵘
- 关键词:鞍区肿瘤微创手术锁孔入路
-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被引量:6
- 2005年
- 为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 ,对 39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36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的临床结果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 ,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少 ,输血率低 ,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提示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 齐巍张懋植张伟王磊王嵘
- 关键词:锁孔入路鞍区肿瘤额下入路肿瘤切除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