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静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郁结
  • 7篇气郁
  • 7篇肝气
  • 7篇肝气郁结
  • 6篇结证
  • 6篇肝气郁结证
  • 5篇心肌
  • 5篇脑出血
  • 5篇急性
  • 5篇急性脑出血
  • 5篇出血
  • 4篇心肌重塑
  • 4篇脑功能
  • 4篇脑功能成像
  • 4篇功能成像
  • 4篇肝俞
  • 4篇成像
  • 3篇断层显像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后

机构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藏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北京房山中医...

作者

  • 22篇张秀静
  • 18篇赵海滨
  • 10篇王帅
  • 7篇刘子旺
  • 7篇王威
  • 6篇马迪
  • 5篇许晓英
  • 5篇唐杰
  • 4篇贺立娟
  • 4篇郭梦
  • 4篇范倩
  • 3篇单保慈
  • 3篇邱明峰
  • 3篇李秀珍
  • 3篇刘华
  • 3篇鲁卫星
  • 3篇马立华
  • 1篇李冬华
  • 1篇刘暐
  • 1篇王昀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出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IRAK-4、CD14 mRNA的表达与肠道屏障损伤的关系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活性在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肠内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星蒌承气汤组,每组分24h,48h,72h3个时相亚组,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IRAK-4 mRNA表达,并观察结肠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IRAK-4 mRNA mRNA表达升高,星蒌承气汤能明显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结论:CD14、IRAK-4 mRNA在介导急性脑出血内毒素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为肠道屏障损伤重要因素,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结肠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赵海滨唐杰马立华王威王帅张秀静
关键词:白细胞分化抗原14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
电针肝俞、期门对肝气郁结模型大鼠正电子发射脑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获取电针调控肝气郁结证脑功能受损客观可视性依据,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肝郁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后进行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脑功能成像扫描,应用SPM2图像分析软件对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前后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P<0.001),获得电针调控肝气郁结证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区域。结果初步获得了电针调控肝气郁结证脑功能受损的客观可视性依据。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有:左侧额叶、顶叶、中央旁小叶、胼胝体上回、丘脑、下丘脑;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除左侧额叶、顶叶外,还包括左侧基底核、颞叶,右侧额叶、底丘脑。结论电针肝俞、期门能够影响肝气郁结证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
刘子旺赵海滨张秀静单保慈刘华贺立娟
关键词:电针肝气郁结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3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规范治疗,共28d。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NT-proBNP为(87±23)ng/L,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27.40、13例)治疗后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13±707)ng/L比(2657±368)ng/L,(3403±1003)ng/L比(6037±1742)ng/L,(6429±1348)ng/L比(8324±679)ng/L,均P〈0.0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F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9)mm比(53±8)mm,(33±9)mln比(39±10)min,(58±9)%比(53±10)%,均P〈0.01];③NT-proBNP与LVEDD及LVE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0.69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52,P〈0.01)。结论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等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用于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
范倩李秀珍邱明峰刘暐娄序笙李冬梅张秀静鲁卫星
关键词:心力衰竭超声心动描记术
CD_(14) mRNA的表达在急性脑出血肠-肝轴紊乱中的作用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分为24 h、48 h、72 h 3个时相亚组,每个亚组8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 mRNA表达,并观察肝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 mRNA表达升高(P<0.05),星蒌承气汤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CD14在介导肠源性内毒素性肝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赵海滨唐杰马立华王威王帅张秀静
关键词:白细胞分化抗原14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痰热腑实证
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初探被引量:4
2012年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在临床急救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元化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教学方法。
赵海滨李冬华张秀静
关键词: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教学模式
BMSCs“归巢”在AMI后心肌重塑中的作用及活血化瘀药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祛瘀生新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重塑的效应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6只。中药组大鼠术前3 d给药,1次/d。7 d后,检测外周血BMSCs含量,分析各组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价梗死面积,并观察心肌组织苏木-伊红(H-E)染色结果及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kit细胞数。[结果]药物组较模型组c-kit细胞数均明显增多,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及降低心肌胶原含量和梗死面积。[结论]活血化瘀法可能通过对BMSCs"归巢"的动员作用,从而有效的抑制AMI后心肌重塑。
赵海滨张秀静王帅郭梦马迪许晓英
关键词:祛瘀生新法心肌重塑
电针肝俞、期门对肝气郁结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电针肝俞、期门穴对肝气郁结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肝俞、期门穴),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复制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前后进行开野实验(Open-Field Test)、蔗糖水偏嗜实验,同时于实验前1 d及实验第4、8、12、16、20、24、28天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及24 h摄食量。【结果】实验14 d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摄食量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20 d后,电针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实验28 d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pen-Field Test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蔗糖水绝对消耗及偏嗜度均显著减少,电针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肝俞、期门穴对肝气郁结大鼠行为学改变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赵海滨刘子旺张秀静
关键词:行为学开野实验
急性脑出血大鼠应激性肝损害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涤痰通瘀方的干预作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下应激性肝损害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涤痰通瘀方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涤痰通瘀组。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检测造模后24、48、72h各组大鼠肝功能水平及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结果,同时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下应激性肝损害各时相点均可见较多凋亡细胞,48h可见凋亡细胞达高峰,24、72h可见凋亡细胞减少,经涤痰通瘀方干预后,各时相点Tunel阳性细胞均显著减少,涤痰通瘀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数虽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但较脑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P<0.01)。同时与脑出血组相比,涤痰通瘀方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可导致应激性肝损害细胞凋亡,经涤痰通瘀方干预后,可以有效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构,提高肝功能水平,是防治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的重要途径。
马迪许晓英赵海滨张秀静王威王昀张波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肝细胞凋亡
肝气郁结模型大鼠正电子发射脑功能成像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肝气郁结证在特定脑区功能的改变。方法 10只Wistar大鼠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后进行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正电子扫描,应用SPM2图像分析软件对造模前、造模后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P<0.001)有左侧额叶、顶叶、下丘脑,双侧后扣带回,右侧前扣带回。葡萄糖代谢升高脑区(P<0.001)有左侧海马旁回、岛叶、颞叶、额叶,右侧基底核、丘脑。结论肝气郁结证可引起特定脑区的功能改变。
刘子旺赵海滨张秀静单保慈刘华贺立娟
关键词:肝气郁结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脑功能
SDF-1/CXCR4轴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BMSCs“归巢”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配体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stromal cel1 derived factor-1/CXC chemokine receptor 4,SDF-1/CXCR4)轴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对心肌梗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的动员效应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中药组大鼠术前3 d给药,1次·d-1。7 d后,检测外周血BMSC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SDF-1、CXCR4表达水平及心肌c-kit细胞数,并观察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SDF-1、CXCR4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SDF-1、CXCR4表达水平及c-kit细胞数均增加,并能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祛瘀生新法有动员BMSCs"归巢"的作用。
刘延华王帅马迪许晓英张秀静赵海滨
关键词:祛瘀生新法急性心肌梗死SDF-1/CXCR4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