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虹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神经元
  • 2篇生理
  • 2篇生理学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理学
  • 2篇后遗
  • 2篇肌电
  • 2篇肌电图
  • 2篇脊髓背角
  • 2篇脊髓背角神经...
  • 2篇背角
  • 2篇背角神经元
  • 1篇单位放电
  • 1篇电刺激
  • 1篇信号
  • 1篇诱发电位
  • 1篇生理信号
  • 1篇室旁核

机构

  • 6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6篇崔存德
  • 6篇张虹
  • 5篇张慧
  • 1篇张琦
  • 1篇齐传厚

传媒

  • 6篇滨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的影响
1995年
麻醉或制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伤害性单位活动及其对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的反应,并观察了电解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后伤害反应的变化。实验结果:①电刺激PVN能明显抑制脊髓背角对刺激坐骨神经所诱发的伤害性反应,其作用在刺激PVN 3min时最为显著。②分别电解PAG和NRM后,PVN抑制伤害反应的作用仍存在。结果提示PVN参与了脊髓水平伤害信息的调制,而这种作用未经PAG和NRM的中继。
崔存德张慧张虹张爱军
关键词:下丘脑室旁核脊髓背角神经元
大鼠皮层诱发电位的引导及其方法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介绍了应用银球电极,记录大白鼠皮层诱发电位的原理和方法。将双极刺激电极安放于大鼠坐骨神经上,记录用银球电极安放在皮层,记录皮层诱发电位。实验结果表明:①在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诱发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刺激强度增至40V时,诱发电位最大。②引导电极安放在皮层的位置是获得理想诱发电位的最重要因素。
崔存德张慧张虹
关键词:皮层诱发电位坐骨神经生理学
脊髓背角单位放电的记录及其计算机处理方法
1989年
本文介绍用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刺激单位放电的反应及计算机处理方法。本工作对于痛觉生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在脊髓水平进行痛觉研究是一较先进的实验手段。
崔存德张虹张慧邱承海
关键词:单位放电脊髓背角神经元坐骨神经
气功对儿麻后遗症肌电图的影响
1989年
对坚持气功锻炼10个月的30名儿麻后遗症患者用肌电电极分别插入其胫前肌和腓肠肌,并令其作最大用力收缩,肌电图(EMG)由计算机采集,打印出图形,然后分析儿麻后遗症患者经气功锻炼后EMG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气功是提高儿麻后遗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发展某些丧失而又无法恢复的身体功能的代偿能力的一种较好的锻炼方法。
夏侯玉敏许方启张琦崔存德张虹张惠齐传厚
关键词:气功肌电图儿麻后遗症
计算机在生理学中的应用
1990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和计算机价格的迅速降低,生理学实验室使用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使得生理学实验方法、速度、精度和实验资料的贮存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人工测定强度——时间曲线需要5~6小时,由于实验时间长,标本的兴奋性发生改变。
崔存德张虹张慧邱承海
关键词:计算机生理信号模拟信号
正常人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肌电图的功率谱分析
1990年
本实验对正常人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EMG)进行功率谱分析(FFT),描述了两者在FFT中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正常人FFT相对集中在低频范围,而患者的FFT能量分散在较大的频率范围内。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和客观指标。
崔存德张虹张慧
关键词:肌电图功率谱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