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智勇

作品数:19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蒸气
  • 4篇色谱
  • 4篇水蒸气蒸馏
  • 4篇水蒸气蒸馏法
  • 4篇枳术丸
  • 4篇相色谱
  • 4篇挥发油
  • 4篇白术
  • 3篇丹参
  • 3篇药物制剂技术
  • 3篇液相色谱
  • 3篇知母
  • 3篇芍药
  • 3篇生物碱
  • 3篇提取物
  • 3篇总黄酮
  • 3篇总生物碱
  • 3篇枳实
  • 3篇黄酮
  • 3篇高效液相

机构

  • 19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江西省药物研...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天津药业研究...

作者

  • 19篇杜智勇
  • 18篇刘振丽
  • 18篇宋志前
  • 17篇王淳
  • 6篇刘元艳
  • 6篇张琳琳
  • 4篇赵红艳
  • 2篇刘志忠
  • 2篇曾林燕
  • 2篇李景远
  • 2篇刘丽梅
  • 1篇李淑莉
  • 1篇夏磊
  • 1篇刘春生
  • 1篇魏征
  • 1篇曹玉娜
  • 1篇张婷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研究概况被引量:48
2015年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 Med等数据库(截至2014年9月1日)以及相关参考书目,对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心血管疾病最常用中药注射液有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15种注射液,3个处方源于经典方剂,其他源于临床或科研处方;处方组成药味均较少,单味占到60%,最多为3味药;主要针对心血瘀阻证;多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扩张冠脉等药理作用。涉及最多的中药是丹参、红参、红花,有效组分类型主要有黄酮、皂苷、醌类等,为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王淳刘丽梅宋志前董运茁杜智勇宁张弛刘元艳刘振丽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药注射液中药皂苷类醌类
白花丹参及其提取物中总丹酚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并测定白花丹参及其提取物中总丹酚酸的含量.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配位显色法,以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紫外-可见吸收图谱一致性为依据,比较丹酚酸B、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作对照品的合理性;对亚硝酸钠-硝酸铝配位显色法中各显色剂加入量、加入显色剂后放置时间进行了考察,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丹酚酸B更适合作对照品,最佳显色条件为:精密加入1%NaNO2 2.5 mL,暗处放置10 min,再精密加入20% Al(NO3)3 0.25 mL,暗处放置10 min,再精密加入1 mol· L-1 NaOH 4 mL,暗处放置15 min.丹酚酸B在0.028 ~0.309 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白花丹参和提取物的回收率分别为96.29%,99.53%.5个批次白花丹参总丹酚酸的含量在5.65% ~6.19%,提取物中总丹酚酸的含量在61.03% ~61.96%.结论:建立了亚硝酸钠-硝酸铝配位显色法测定白花丹参及其提取物中总丹酚酸含量的方法.
张琳琳宋志前王淳杜智勇董运茁刘振丽
关键词:白花丹参提取物总丹酚酸
辅料醋化学成分及其在中药醋炙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综述醋及其在中药醋炙中作用的相关报道,为中药醋炙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醋及醋炙中药的文献进行综述汇总。结果:对醋中化学成分及其随陈放时间的变化、醋中成分分析方法、醋中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醋炙工艺、醋炙对中药成分和功效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采用现代方法研究醋中的成分,对阐明醋在中药醋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
宁张弛刘元艳易小烈宋志前王淳杜智勇董运茁刘振丽
关键词:醋炙
一种含枳实挥发油、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含枳实挥发油、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是主要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特定型号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联用的方法,依次提取分离枳实中挥发油、总黄酮...
刘振丽宋志前王淳赵红艳杜智勇刘志忠董运茁宁张弛
文献传递
酸橙和甜橙枳术丸化学成分与胃肠功能对比研究
枳术丸是治疗中医“痞满”的传统名方。自金代张元素创制以来,枳术丸在中医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胃损伤日久而生的慢性及虚损性疾病。枳术丸由炒枳实和麸炒白术组成,枳实有酸橙和甜橙两种,分别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
杜智勇
关键词:枳术丸酸橙甜橙化学成分胃肠运动
文献传递
一种含枳实挥发油、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含枳实挥发油、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是主要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特定型号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联用的方法,依次提取分离枳实中挥发油、总黄酮...
刘振丽宋志前王淳赵红艳杜智勇刘志忠董运茁宁张弛
文献传递
不同种类炮制用醋中川芎嗪含量与存放期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炮制用醋中川芎嗪含量与陈放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盐酸川芎嗪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2mmol·L-1磷酸二氢铵(46:54),检测波长270nm。收集15个批次不同种类和存放期的醋,采用Spearman统计方法分析川芎嗪含量与存放期的关系。结果:3个批次白醋和白米醋中未检测到川芎嗪,另12个批次醋中川芎嗪质量浓度10.1—109.5mg·L-1,川芎嗪含量与存放期的相关系数0.926。结论:不同种类醋中川芎嗪含量相差较大,且与存放期呈较好正相关性。
宋志前曹玉娜杜智勇王淳李淑莉董运茁张琳琳刘振丽
关键词:川芎嗪高效液相色谱
不同提取方式的枳术丸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k研究提取方式对枳术丸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术丸挥发油,挥发油提取器分别采用不包裹(见光)及用黑布包裹(避光)提取相同时间,分别得到见光与避光提取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气相色谱条件:采用Rrestek-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0℃,保持1 min,以5℃·min^-1升温至130℃,保持1 min,再以10℃·min^-1升温至240℃,保持1 min),进样量1μL,载气为氦气,分流比为1∶30;质谱分析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为250℃,电子能量70 e V,电离电压1.760 k V,质量扫描范围m/z 45-450 amu,溶剂切割时间3.5 min。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和经对照品对照,确定成分结构,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同时与炒白术、炒枳实挥发油进行对比,确定枳术丸挥发油化学成分来源。结果:避光与见光枳术丸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05%和1.03%,分别鉴定了54个和60个成分,成分种类主要为萜烯类,还有醇类、酸类、酯类等,但每种类型成分的个数不同;共有的成分46个,但各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含量高于1.0%的成分分别有10个和18个,它们的总量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2.96%和76.17%;含量最高的成分都是柠檬烯,苍术酮含量差异最大。见光挥发油与避光挥发油相比,消失了8个成分,增加了13个成分。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变化显示,与避光挥发油比较,见光的枳术丸挥发油成分变化主要来自炒白术中成分的变化。结论:见光与避光提取的枳术丸挥发油得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尤其炒白术中成分见光不稳定。提示应关注实验过程可能引起的成分变化。
杜智勇宋志前王淳董运茁宁张弛刘元艳刘振丽
关键词:枳术丸白术枳实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波长切换法测定桂枝芍药知母汤提取物中5个脂溶性成分的含量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桂枝芍药知母汤提取物中异甘草素、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含量的方法。方法:桂枝芍药知母汤采用70%乙醇提取得到提取物,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条件: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275 nm(白术内酯Ⅱ),370 nm(异甘草素),柱温30℃。结果:异甘草素、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进样量分别在0.013 2∽0.264μg(r=0.999 8),0.164 0∽3.280μg(r=0.999 9),0.051 1∽1.022μg(r=0.999 9),0.051 6∽1.032μg(r=0.999 9),0.029 6∽0.592μg(r=0.999 9)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2%∽103.3%,RSD均小于3%。异甘草素、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Ⅱ含量分别为0.064 4、1.158、0.319 1、0.247 2、0.160 5 mg·g-1。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桂枝芍药知母汤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基础。
董运茁宋志前易小烈刘振丽刘元艳杜智勇宁张弛王淳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桂枝芍药知母汤脂溶性成分异甘草素
HPLC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的含量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的方法。方法:从白花丹参产地山东采集了10个批次白花丹参,采用HPLC测定4种主要丹参酮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57∶4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分别在0.138-2.76(r=0.999 9),0.024 8-0.496(r=0.999 9),0.096-1.92(r=0.999 9)和0.035-0.70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60%,99.91%,100.06%。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范围分别是2.677-7.150,0.320-1.747,0.916-5.935,0.132-2.601 mg·g-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能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张琳琳王淳宋志前杜智勇宁张弛董运茁刘振丽
关键词:白花丹参高效液相色谱隐丹参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