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儒贵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个人通信的现状及发展
- 1997年
- 人个通信的研究和发展是当今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个人通信业务的现状及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分析了影响个人通信发展的因素,总结了个人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 曾雪梅杨儒贵
- 关键词:个人通信网蜂窝无线通信无绳电话移动通信
- 多层介质加载频率选择表面的反射系数研究
- 本文给出了改进的多层介质加载频率选择表面的反射系数。把入射场分解成对于入射平面而言的垂直极化分量和平行极化分量,采用散射场的切向分量表示平行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入射时所对应的反射场。本文中所推导出的反射系数结构简洁且适合所...
- 孟凡计杨儒贵
- 关键词:频率选择表面垂直极化反射系数
- 介质波导中的高模归并法
- 2007年
- 以介质波导中的模式匹配法和横向共振技术为基础,发展了一种高模归并法。构造的等效简化网络,既能描述基模的特性,又考虑了高模的影响。与模式匹配法或横向共振技术比较,高模归并法简化了传播参数的计算,其网络模型易于理解和应用。
- 唐晋生盛克敏杨儒贵
- 关键词:介质波导
- 用改进的谱域法分析三维FSS的电磁特性被引量:4
- 2008年
- 给出了基于三维自由态频率选择表面的阵单元的谱域公式.该公式通过修改原有的二维谱域公式中的谱域格林函数而得到,适用于分析由任意形状的三维自由态频率选择表面的阵单元,按二维空间周期分布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此公式还可以退化成二维谱域公式,用来分析任意形状的二维自由态频率选择表面.最后将实验分析所得的数值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符合较好.
- 孟凡计杨儒贵
- 关键词:电磁特性频率选择表面谱域法
- 具有径向导电面的多层介质圆波导的传播特性
- 2004年
- 采用分离变量的方法,推出了具有径向导电面、多层普通介质填充的圆柱波导各层电磁场之间的递推关系,得到了其模式场解,并进一步推出了此波导的本征方程。将其应用于只有一种介质填充情况,结果和有关文献相同。作为示例,文中给出了填充两层介质时,一些模式的色散特性的计算结果。
- 熊天信杨儒贵
- 关键词:电子技术本征方程多层介质
- 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的新进展被引量:16
- 1998年
- 综述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计算领域的新进展;本文着重介绍了GRECO、CADDSCAT、RANLJRBS、RESPECT及XPATCH五个软件包中采用的分析处理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能解决方案;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朱贤阳杨儒贵陈益邻
- 关键词:雷达散射截面电磁散射
- 填充多层互易手征介质金属圆波导的传播特性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分离变量法,导出了填充多层互易手征介质的圆波导的模式特征方程,进而可得填充普通介质的圆波导的模式特征方程.为揭示填充多层互易手征介质圆波导的传播特性,给出了填充1层和2层互易手征介质圆波导部分模式的色散特性数值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影响圆波导传播特性的主要因素是互易手征介质的折射率;当互易手征介质的磁导率变化,而折射率、手征参数和2层介质的半径之比不变时,其归一化截止频率明显变化;当2层互易手征介质参数不变,改变它们的半径之比时,对其低次模归一化截止频率影响很小,因此,想通过改变2层互易手征介质的半径之比达到显著改变其低次模归一化截止频率和归一化带宽不可取.
- 熊天信杨儒贵
- 关键词:电磁场
- 电磁探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
- 任朗廖成卿安永刘运林王敏锡杨儒贵汪勇李敬余文华
- 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69572034。电磁探测技术在雷达目标识别、地质勘探、矿藏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铁路新线地下空洞暗流旧线路基松软等的勘探、医学病因检查、城建探测、考古探测等诸多方面的极为广泛,因此,...
- 关键词:
- 关键词:电磁探测电磁散射电磁逆散射
- 材料参数误差对多层ZnOw吸波涂层优化结果的影响
- 多层雷达吸波材料(RAM)的性能与各层材料的电磁参数及厚度紧密相关。针对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ZnOw)为主要成分的多层 RAM 结构,在2~18GHz 频率范围内讨论了各层材料电磁参数及厚度误差对于优化结果的影响,详细分...
- 晁坤刘运林杨儒贵
- 关键词: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误差分析
-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信息融合预测方法被引量:13
- 2004年
-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动态变化的交通信息 ,通过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变化的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融合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根据预测数据各属性的特点 ,将数据构造为多个相关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 ,对各序列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然后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融合 ,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这种方法可用于数据动态预测的各种领域。实验结果表明 。
- 李存军杨儒贵靳蕃
- 关键词:交通流量城市道路交通神经网络交通信息信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