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英

作品数:37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8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血小板
  • 5篇急性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骨髓
  • 3篇凋亡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贫血
  • 3篇肿瘤
  • 3篇紫癜
  • 3篇细胞系
  • 3篇粒细胞
  • 3篇免疫
  • 3篇抗体
  • 3篇化疗

机构

  • 34篇潍坊医学院附...
  • 15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作者

  • 34篇王海英
  • 19篇王占聚
  • 10篇唐瑛
  • 8篇崔为发
  • 7篇刘永
  • 6篇冯安华
  • 5篇马传香
  • 5篇胡振波
  • 4篇张云波
  • 4篇杨金平
  • 4篇唐述森
  • 4篇刘慧荣
  • 4篇刘江月
  • 3篇孙嘉斌
  • 3篇陈蕾
  • 3篇秦丽莉
  • 2篇王爱红
  • 2篇高昆山
  • 2篇李香玲
  • 2篇孙长岗

传媒

  • 6篇山东医药
  • 3篇潍坊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与不良情绪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引起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与不良情绪相关因素。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78例白血病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以甲氨蝶呤为化疗用药的方案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应用化疗方案后,患者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肺部感染者233例,肝功能受损者227例,脱发278例,纤维蛋白原下降127例,心脏神经功能受损144例,口腔黏膜炎133例。经处理后,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在2周内消失。支持系统、化疗不良反应、效果、自理情况、性格、住院时长为影响患者焦虑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CT基因型、应用化疗药物和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相关;体质量、MTHFR677基因的CT以及TT基因型与化疗后发生贫血相关;TT基因、体质量和骨髓抑制发生相关,P<0.05。结论对于使用化疗药物者,综合考虑患者固定效应和环境因素,使用科学性与更强的方式确定高危因素,为化疗后不良反应预警提供理论支持。在此同时为患者开展针对性干预方案,消除内心不良情绪,起到促进疾病转归之目的。
王爱红王占聚王海英刘艳超张文静刘永冯安华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期间不良情绪影响因素
骨恶性肿瘤化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变化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机制及化疗对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骨恶性肿瘤患者25例,其中骨肉瘤患者13例,骨尤文氏瘤患者12例,分别于化疗当天及化疗后2周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的含量、RT-PCR法检测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CD4+CD25+Foxp3+Treg含量、Foxp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68±5.97)%、28.33±7.69,较正常对照组的(8.12±5.02)%、17.24±6.12明显升高(P<0.01);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Foxp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9.67±7.26)%、41.62±8.85,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引起的免疫抑制有关;化疗导致肿瘤免疫抑制的进一步增强。
唐述森王海英郝桂兰刘江月唐瑛
关键词:骨肿瘤化疗
白细胞异常增高时血糖明显降低(附白血病血糖检测的观察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王海英高昆山王占聚崔为发唐瑛
关键词:血糖检测白细胞异常白血病CML
α干扰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NB4-R1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诱导APL缓解的主要药物,90%的APL患者通过ATRA治疗可获得完全缓解,但APL复发和ATRA耐药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主要难题,也是目前APL治疗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有研究发现APL患者ATRA耐药与缺乏干扰素合成的一些蛋白质有关,我们通过探讨IFN-α联合ATRA对APL细胞系NB4及ATRA耐药APL细胞系NB4-R1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治疗ATRA耐药的APL提供理论依据.
王共爱王海英王占聚薛克伟马传香冯安华田玉青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Α干扰素NB4
淋巴瘤20例误诊分析
1999年
目的为进一步减少临床对淋巴瘤的误诊,提高诊断率。方法对近10年的误诊病例2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或曾经误诊病例占同期病例的20.4%,主要误诊为消化道疾病、结核病及扁桃体炎等。结论临床上对缺乏特异性,有淋巴结肿大和/或伴发热的病例,经抗感染效果不佳时,力争及早活检,以期早日确诊。
崔为发张云波李大启杨金平王占聚王海英
关键词:淋巴瘤误诊结核病
IL-17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IL-17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AA的发病机理,为新的研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AA初发、缓解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L-17水平。用RT-PCR法检测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mRNA表达。结果:AA初发时体内血清IL-17水平及IL-17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缓解后(P<0.01);AA缓解后血清IL-17及IL-17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7在AA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调节作用,抗IL-17抗体生物治疗有望成为治疗AA的新方法。
赵永健王占聚王海英崔为发陈蕾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介素17ELISA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r 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例r IT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药(强的松、长春地辛)和中西医结合(强的松、益气养血活血方)进行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r ITP的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5)。患者血小板的指标中,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升高水平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下降水平均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抗体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 G)升高水平明显大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升高水平明显大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颗粒巨核细胞与裸核巨核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中西医结合(强的松、益气养血活血方)对r ITP具有较好的疗效。
唐瑛孙嘉斌刘永王丰华王海英王占聚孙长岗
关键词:血小板相关抗体中西医结合治疗
浅谈针灸在急症中的应用
1997年
针灸用于急症,历史悠久。早在针灸先著《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就记载了用针刺人中、十宣、涌泉、合谷等穴治疗神识不清,昏迷不语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随着针灸在临床的不断发展、实践,针灸对各种急性疼痛(如头痛、腹痛、腰、腿痛等)、部分胃肠道疾患(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均取得了稳定而可靠的治疗效果。
伦学斌郭淑睿王海英厉锋唐述森
关键词:针灸急症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眼球的套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及眼球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侵犯CNS及眼球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第1个疗程化疗后出现CNS侵犯,腰椎穿刺治疗后病情好转。改为R2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出现眼球侵犯,改为R2-HyperCVAD/A方案化疗,但病情出现进展,直至完全失明。给予伊布替尼治疗,CNS及眼球侵犯症状均控制好转。结论套细胞淋巴瘤侵犯CNS及眼球的病例少见,治疗手段有限,伊布替尼治疗效果良好,可进一步研究。
刘真真冯安华秦丽莉周彦臣王海英王占聚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和ITP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NHL和ITP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应用利妥昔单抗初治B细胞系CD20阳性NHL及难治性ITP患者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注反应,多出现于第1次静脉滴注。结论: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NHL和ITP时,应严密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唐瑛孙嘉斌王海英王鲁娟刘永崔为发王占聚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