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霁红

作品数:106 被引量:65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13篇矿业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重金
  • 20篇重金属
  • 18篇土壤
  • 16篇复垦
  • 16篇充填
  • 12篇生态
  • 12篇煤矿
  • 11篇充填复垦
  • 9篇遥感
  • 9篇污染
  • 8篇矸石
  • 7篇土壤重金属
  • 7篇煤炭
  • 7篇复垦土壤
  • 7篇干旱
  • 7篇干旱半干旱
  • 7篇半干旱
  • 7篇采煤
  • 6篇植被
  • 5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0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0篇江苏省资源环...
  • 5篇中国煤炭学会
  • 4篇教育部
  • 4篇能源集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神华宝日希勒...
  • 2篇陕西煤业化工...
  • 2篇中煤科工生态...
  • 2篇国家能源集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韩国全北国立...
  • 1篇徐州市产品质...

作者

  • 105篇董霁红
  • 27篇卞正富
  • 20篇戴文婷
  • 14篇许吉仁
  • 13篇黄艳利
  • 8篇赵银娣
  • 7篇闫庆武
  • 6篇赵华
  • 6篇张吉雄
  • 6篇张华
  • 6篇刘峰
  • 6篇马昆
  • 5篇狄春雷
  • 5篇刘峰
  • 4篇王蕾
  • 4篇于敏
  • 4篇安英莉
  • 4篇雷少刚
  • 4篇张茹
  • 4篇王辉

传媒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煤炭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累积效应被引量:12
2021年
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分布区。由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经过长期累积和空间外扩,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针对这一区域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某一生态要素、某一时间段的生态效应分析,而煤矿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和复杂的能量物质流动。为此,(1)阐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煤矿生命周期阶段,给出了矿区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过程与草原生态系统演变的空间关系;(2)解析了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效应累积特征,重点阐述了水、土、植被关键生态要素的累积源、累积途径及表征形式;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累积变化趋势,1981—2015年61.29%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通辽市西北部、赤峰市北部及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约16.86%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减少的趋势,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南部、赤峰市及通辽市西南部地区约21.85%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的趋势;(3)基于土地环境生态累积响应机理对生态承载力、生态累积效应、生态系统弹性3者关联关系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弹性调控的技术路径;定量研究煤矿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累积效应有助于明确草原矿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董霁红吉莉房阿曼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
蒙东典型大型露天矿生态储存指标体系及过程分析——以宝矿、敏矿、胜利矿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为研究草原矿区不同开采时期的生态状况,选取自然条件及开采现状较为相似的、具有不同开采年份的3个大型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20 a)、伊敏露天矿(36 a)、胜利一号露天矿(45 a),在初步划定各矿区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结合生态储存状态、过程、能力、格局及条件指标,综合评价对比各矿区的生态储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宝矿、敏矿、胜利矿矿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分别为-4212.19、1915.68、-2491.49元/a;生态储存状态指标显示,宝矿、敏矿、胜利矿的矿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以83.68、75.38、48.01元/(hm^(2)·a)的速度发生退化。②三个矿生态储存转化率均为负值,生态系统呈现高服务功能向低服务功能转换的过程,生态储存过程均呈现消极转化趋势;宝矿、敏矿、胜利矿生态储存能力值分别为-410、-310、-240元/(hm^(2)·a),其中胜利矿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态储存能力;三个矿的生态储存格局值较为接近,宝矿、敏矿、胜利矿生态储存条件值分别为0.37%、0.69%、0.62%。③生态储存效应综合指数显示,敏矿综合指数相对较高为4.37,宝矿次之、胜利矿相对较低为1.65,表明土地利用对区域生态储存影响伊敏矿最小,胜利矿最大。研究结果有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缓矿区生态效应的累积趋势,促进煤炭开采与草原生态的协调发展。
赵玉国吉莉董霁红房阿曼曹志国张峰
关键词:露天煤矿指标体系
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估与再利用途径被引量:8
2022年
随着煤炭资源的长期开发,越来越多的煤矿面临关闭/废弃或已关闭。这些矿井历经长期开采,形成大量地下空间,传统的封井措施会造成巨大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在国内外关闭矿山数量增加与绿色发展时代背景之下,采用数学模型定量评估与管理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提出矿区资源再利用途径,不仅是能源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而且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还是矿山企业解决发展困境的迫切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划分了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巷道空间计算方法、工作面采空区空间计算方法和井下残留煤炭资源的估算方法。②分析了国内外关闭矿山地下转型利用模式,构建基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矿山转型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关闭矿山地下空间不同转型方案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最优转型利用路径。③以渭河流域某矿为例,估算得到某矿地下空间为1.18×10^(5) m^(3),残余资源量为5600万t,地下转型方式按照效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矿山博物馆、地下度假村和地下物资储备库。综合关闭矿山地上/下空间资源,根据资源特点与层次结构模型,确定该矿区最优转型利用方案为“地上矿山公园+地下矿山博物馆”。主要给出了关闭矿山地下空间资源划分标准,提出了关闭矿山资源定量评估方法,为关闭矿山企业提供转型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为我国关闭/废弃矿山转型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范例,并对我国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吉莉刘峰尚建选董霁红董霁红
关键词: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一种模拟采煤沉陷积水区甲烷释放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一种模拟采煤沉陷积水区甲烷释放的实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顶盖,顶盖底部与桶体顶部连接,温度传感器探头、压力传感器探头、气体采样管和氯化锌喷洒装置设置于顶盖上,顶盖底部与盖板之间设有通风/密封机构;方法为在桶体底部铺设均质...
谭敏董霁红郝明
基于改进UNet孪生网络的遥感影像矿区变化检测被引量:31
2019年
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地表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及时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信息,可以辅助矿区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针对传统变化检测方法中需要提取大量人工设计的图像特征,提出一种改进UNet孪生网络结构。用卷积层代替UNet结构中的池化层,加入中心环绕、双通道图像输入的孪生结构和特征金字塔模块,对遥感影像进行端到端的矿区变化检测。首先,对经过数据预处理的前后两时期遥感影像利用中心环绕的方法进行裁剪,获取图像的多尺度信息,将裁剪后的中心区域和环绕区域的影像分别输入到网络的孪生结构编码端,通过权值共享的孪生结构提取前后两时期影像的差异信息;然后,将同一特征层上的特征进行相减,获取前后两时期影像在不同卷积层上的差值影像并进行特征融合,把融合后的图像送入特征金字塔模块获取图像多尺度上下文信息。最后,将编码端和解码端对应层跳跃连接,进行端到端的预测,得到前后两时期矿区遥感影像的变化二值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变化检测网络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自动的提取图像的低层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避免了人工提取图像特征的繁琐。此外,在检测结果上,改进的变化检测方法与对比方法相比,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有明显提高,同时也降低了检测的误检率和漏检率。
向阳赵银娣董霁红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韩国首尔汉江流域近自然恢复轨迹及启示
2023年
基于近自然理念开展城市河流自然性恢复,是当前城市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梳理韩国首尔汉江流域30余年近自然恢复的规划和策略,总结了其历经的探索期、提升期和完善期三个阶段的代表性实践和举措。笔者发现,韩国城市河流近自然恢复已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历史人文和城市空间等领域协同的方向推进。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2030汉江自然性恢复基本计划》,深入分析了第三阶段即完善期的主要恢复工作,包括生态系统构建、支流整顿和主要工程的恢复策略等。最后,文章从总体思路、流域尺度生态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居民参与式治理等四个方面提出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河流的近自然恢复工作提供借鉴。
王彪金锭汶董霁红徐晓云
关键词:汉江流域近自然流域尺度人文生态水资源综合管理
矿区土壤重金属测评与迁移修复试验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区域生态问题,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问题之一。需要探究监测和评价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和污染程度新方法,需要明确上二壤重金属迁移规律,需要研究提出有效的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技术、新模式。本文在系统调...
董霁红王辉戴文婷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
矿区充填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为保证矿区种植农作物的充填复垦土地的生态安全,以徐州柳新矿区粉煤灰、煤矸石充填以及对照场地为研究区,通过对3块场地中As,Cd,Cr,Cu,Hg,Pb,Zn 7种重金属元素不同深度含量分析,总结7种重金属纵向的分布情况,并将3块场地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做比较,分析7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化度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3块场地中,相对于土壤背景值,Hg,Cu,Cd,Pb的变化度均较大;煤矸石场地的Zn变化度偏大;As,Cr的变化度均较小.相对于土壤质量评价标准,Cd均超过土壤质量标准;除极少数As,Zn,Cu样点超标,其余均未超标.在此基础上,对Cd进行详细分析,以粉煤灰场地为例,建立了Cd纵向分布的克里格模型,所建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将为矿区污染土地的修复并进而制定相应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董霁红卞正富于敏狄春雷
关键词:充填复垦粉煤灰煤矸石重金属
一种干旱半干旱铅、锌矿区修复植物的筛选方法
一种干旱半干旱铅、锌矿区修复植物的筛选方法包括:修复植物初步筛选与确定,修复植物野外种植和野外盆栽,便携式仪器快速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样品采集、制备与实验室传统化学方法检测,修复植物筛选确定。本发明结合野外盆栽实验和野外...
董霁红戴文婷严网林许吉仁王辉
多源数据融合智能识别煤矿山场景特征AI模型被引量:4
2023年
矿山场景数据是智慧矿山建设和智能管理的基础数据,如何利用包括遥感影像在内的多源数据快速识别和提取出复杂的矿山场景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采用2020年Sentinel-2影像、GF-6影像、GF-2影像进行最优数据集筛选,使用2023年谷歌影像(Google image)数据扩充数据集,并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建立了2种露天煤矿场地识别模型。研究主要结论:(1)利用10 m Sentinel-2影像、8 m GF-6原始影像、2 m GF-6融合影像、3.2 m GF-2原始影像、0.8 m GF-2融合影像建立矿山识别模型,量化选择不同数据产生的模型精度。结果显示,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从10 m增加到0.8 m,通过相同的方法建立的矿山场景识别模型的精度逐渐提高。其中使用0.8 m空间分辨率的GF-2融合影像建立的矿山场景识别模型的精度最高,平均精准度P_(A)和(MIOU,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分别达到了0.702和0.824。(2)从多源遥感图像中采集了3162个多场景、多时段、多尺度矿山场景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统一融合处理,建立了矿山场地场景识别模型(MSSRM,Mine Site Scene Recognition Model)和矿山场地边界识别模型(MSBRM,Mine Site Boundary Recognition Model)。MSSRM的P_(A)达到了0.758,MSBRM平均交并比达到0.864。(3)对比了Faster R-CNN(FasterRegion-based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YOLO-v5(YouOnlyLookOnce-v5)、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3种目标识别方法与Mask R-CNN、U-Net、DeepLabV3+三种图像分割方法建立的煤矿场地识别模型精度,其中,DETR方法建立的识别模型与Faster R-CNN和YOLO-v5相比P_(A)分别提高了7.6%和8.3%。DeepLabV3+建立的分割模型与Mask R-CNN和U-Net相比MIOU分别提高了14%和10.8%。(4)建立了从大范围的遥感影像中自动化、智能化、批量化识别矿山场地场景并绘制矿山场地边界的方法,以干旱、半干旱典型矿区(鄂尔多斯)露天煤矿场地识别应用为例,验证了智能识别矿山场景边界方法的性能,模型制
王立兵任予鑫马昆王蕾刘峰翟文董霁红
关键词:多源数据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