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忠胜

作品数:154 被引量:504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8篇科技成果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2篇病毒
  • 38篇艾滋病
  • 35篇肝炎
  • 33篇病毒治疗
  • 32篇慢性
  • 31篇乙型
  • 22篇免疫缺陷
  • 20篇乙型肝炎
  • 20篇慢性乙型
  • 18篇预后
  • 17篇缺陷病
  • 17篇免疫缺陷病
  • 17篇免疫缺陷病毒
  • 16篇淋巴
  • 16篇免疫
  • 15篇淋巴细胞
  • 15篇菌病
  • 15篇感染者
  • 14篇评分
  • 14篇获得性

机构

  • 103篇柳州市人民医...
  • 4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7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科技大学
  • 4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柳州市柳铁中...

作者

  • 153篇蒋忠胜
  • 72篇温小凤
  • 61篇张鹏
  • 59篇覃川
  • 58篇李敏基
  • 50篇陈念
  • 48篇柯柳
  • 45篇胡家光
  • 27篇莫胜林
  • 26篇陈涛
  • 22篇韦静彬
  • 18篇蒙达礼
  • 15篇江建宁
  • 6篇苏明华
  • 6篇李雪梅
  • 6篇张鹏
  • 4篇欧阳小琳
  • 4篇马顺平
  • 4篇王晓源
  • 3篇戴文斌

传媒

  • 9篇广东医学
  • 9篇中国全科医学
  • 7篇内科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5篇医学综述
  • 5篇广西医学
  • 5篇实用肝脏病杂...
  • 4篇肝脏
  • 4篇国际流行病学...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右江医学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17篇2021
  • 1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1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红素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1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机体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胆红素等大量代谢毒物的蓄积。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往往采用了较长时间的各种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多有明显改善,但胆红素持续不退。我们开展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温小凤蒋忠胜柯柳陈念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肝脏功能代谢紊乱药物治疗
HIV/HBV合并感染者的CD_4^+T 淋巴细胞水平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了解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与其基线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复制水平(HBV DNA)的关系。方法对准备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HBV合并感染患者69例进行基线CD_4^+T淋巴细胞、HBV DNA和肝功能检测。结果1.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V DNA显著高于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P<0.05);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低于CD_4^+T淋巴细胞>100个/μL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血清直接胆红素(DBI)、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球蛋白(Gl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_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AST,HBV DNA,Alb,PT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344,-0.35,0.333,P<0.05)。结论随着患者AIDS病情进展,HIV/HBV合并感染者的HBV DNA复制水平增高,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
陈念蒋忠胜温小凤胡家光柯柳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
HIV/HCV双重感染者抗HCV治疗时机的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HIV/HCV双重感染者抗HCV治疗的时机。方法根据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HIV/HCV双重感染者分为A、B、C 3组,A组19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135或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900~1 200 mg口服,1次/d,48周为1个疗程;B组1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350个/μl)先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8周,再采用A组相同的方案治疗;C组3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先给予HAART,复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并持续8周以上再采用A组相同方案治疗。分别在基线及治疗后12周、24周、48周、72周复查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3组患者中早期病毒学应答(EVR)29例(46.03%),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8例(44.44%)。A+B组的EVR(69.70%)和SVR(66.67%)均高于C组(EVR为20.00%、SVR为20.00%)。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HIV/HCV双重感染者抗HCV治疗的最佳时机,其疗效和单纯丙肝患者相近,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疗效较差。
蒋忠胜温小凤李敏基张鹏胡家光陈念柯柳覃川
关键词: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人免疫缺陷病毒
非肿瘤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标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非肿瘤性肝衰竭患者的肝移植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蒋忠胜江建宁彭民浩
关键词:肝衰竭肝移植肝移植标准
HIV阴性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既往叫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osis marneffei,PM),是一种流行于东南亚和中国南方的系统性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umme deficiency sydrome,AIDS,艾滋病)患者,但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艾滋病患者并发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HIV阴性的人群中,越来越多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病例被报告,因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该病早期病原学检查阳性率较低,常常出现误诊误治,导致患者的病死率高、预后差。对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治、降低病死率。本文就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胡家光蒋忠胜李旭黄小红
关键词:HIV阴性流行病学
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评分模型的建立与临床诊断价值评估
2023年
目的建立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评分模型,并对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229例患者,其中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组104例,AIDS合并肺部非结核疾病组125例,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以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组为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P<0.05)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中的β回归系数进行赋值,建立临床诊断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评分模型,并评估其对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预测能力。结果本临床诊断评分模型的6个变量分别为咳嗽、咳痰症状(7分),CD4^(+)T淋巴细胞数量(12分),肺上叶病灶(6分),多肺段病灶(7分),肺部病灶并纵隔淋巴结肿大(7分),单侧胸腔积液(6分),总分45分。当分值大于24分时,临床诊断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95%CI 0.864~0.958)(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92.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86.9%。验模组验证所得结果正确率达88.2%(60/6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评分模型在临床上使用操作简单易行,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个/μl时,对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莫胜林黄云黄小红覃锦玉陈涛胡家光蒙达礼张鹏蒋忠胜孔晋亮
关键词:活动性肺结核机会性感染
中年慢性HBV携带者160例肝组织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中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情况,为临床指导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160例中年慢性HBV携带者,检测相关病毒及生化指标,同时做肝穿刺病理检查,根据血清HBeAg、HBV DNA、ALT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HBV DNA<1.0×105拷贝/mL组和HBV DNA≥1.0×105拷贝/mL组、ALT<20 U/L组和ALT≥20U/L组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 (1)160例中年慢性HBV携带者大部分肝组织病理异常,其中≥G2者117例(73.1%),≥S2者92例(60%)。有25例(15.6%)已经发展为肝硬化。(2)160例中年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性别、HBV DNA定量水平及HBeAg阳性与否无关(P>0.05)。(3)ALT≥20 U/L组的患者与ALT<20 U/L组的患者比较,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年慢性HBV携带者的性别、HBV DNA、HBeAg与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无关。ALT≥20 U/L的中年慢性HBV携带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
陈念苏明华江建宁柯柳温小凤蒋忠胜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组织病理
声速匹配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声速匹配(SSC)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肝组织病理类型将研究组分为肝纤维化S0、S1、S2、S3、S4组,应用SSC技术测定各组肝组织区域速度指数(ZSI)及区域声速度值(ZSS)。比较各组的ZSI及ZSS,以评价ZSI及ZSS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S0、S1、S2、S3、S4期的ZSI分别为(18.78±4.28)m/s、(22.24±4.20)m/s、(27.66±3.35)m/s、(30.47±3.68)m/s、(35.36±4.0)m/s;ZSS分别为(1 558.91±4.38)m/s、(1 562.42±4.22)m/s、(1 567.81±3.33)m/s、(1 570.63±3.69)m/s、(1 575.57±4.12)m/s。ZSI诊断S1期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可信区间为(0.796,0.912);以ZSI=21.88 m/s为截断值,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60%、74.70%。ZSS诊断S1期及以上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可信区间为(0.795,0.911);以ZSS=1 561.5 m/s为截断值,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60%、75.80%。结论 ZSI及ZS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基本一致。SSC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一种评估技术。
陈丽荣黄静张步林张炜蒋忠胜程立雪戴文斌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蒋忠胜温小凤
关键词: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降解机制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的探讨
2009年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占总人口的10%.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有效治疗是预防及阻断肝硬化、肝癌形成的关键.慢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持续存在一直被认为是其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乙肝病毒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明确乙肝患者血清 HBV DNA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我们对210例肝脏穿刺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
柯柳温小凤蒋忠胜陈念李敏基李雪梅覃川张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病毒感染者肝脏穿刺肝癌形成DNA水平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