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明
- 作品数:149 被引量:3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H7N9流感疫情早期流行病学和风险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近期,中国发生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重大疫情.本文对病例性别、年龄、职业及地域分布情况以及疫情传播特性和严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与H5N1禽流感人间病例和2009年甲型H1N1人流感大流行病例的分布截然不同,H7N9早期病例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老年人)显著偏多;(2)按已报道的方法,此次疫情已是Ⅲ级(严重)疫情,将上升为Ⅳ级(非常严重)疫情;(3)该病毒将长期袭扰人群、禽群或猪群,有可能在禽群中演变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也有可能在人群中演变为可以人间传播的人流感病毒并引发极为严重的人流感大流行.因此,本文认为H7N9疫情严重,未来继续恶化甚至极端恶化的可能大,需采取强有力的科学干预措施.同时,本文也给出了此疫情未来发展风险较轻的两种可能.
- 庄青叶王素春吴美丽刘朔蒋文明侯广宇李金平王楷宬于建敏陈继明陈继旺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疫情流行病学
- 我国家禽H7N9和H9N2亚型流感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0
- 2018年
- 为调查我国家禽H7N9和H9N2亚型流感流行状况,2018年3—5月,在我国11个省份67个场点,随机采集4 792份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通过RT-PCR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的4 792份样品中,H7N9亚型阳性率为0,H9N2亚型阳性率为25.21%;场点阳性率为80.60%,其中活禽市场场点阳性率(96.30%)显著高于其他场所(15.38%)。与历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相比,2018上半年H9N2亚型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检测值(P<0.05),达到近年来最高点。病毒核酸序列分析显示,检出的H9N2亚型病毒属于2007年以来我国H9亚型主要流行分支,即h9.4.2.5分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实施的H7N9疫苗免疫政策有效遏制了H7N9亚型流感的蔓延,而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我国持续流行多年,感染范围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需要采取新的防控策略。
- 陆勤勤刘朔蒋文明侯广宇李金平庄青叶王素春费荣梅陈继明
- 关键词:禽流感H9N2流行病学
- NDV基因Ⅶ型与基因Ⅱ型感染CEF后microRNA表达谱分析
- 2022年
-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株HB株(基因Ⅶ型)与疫苗株La Sota株(基因Ⅱ型)在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36 h后宿主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谱变化情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La Sota株与HB株感染CEF后36 h后的样本与参考鸡源基因组进行系统比对,筛选差异表达mi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以及KEGG通路富集。最后随机筛选5条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RT-qPCR)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a Sota与HB感染组中已知miRNA分别为56.9%和47.8%;La Sota与HB感染组通过差异性比较后共筛选出10条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靶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发现,其主要在细胞代谢、生物合成以及应激信号传导等通路上出现显著富集;RT-qPCR结果与RNA-seq结果趋势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揭示不同NDV毒株感染CEF以及在感染过程中miRNA发挥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 薄一丹庞洪泽赵款雷白时蒋文明蒋文明袁万哲刘聚祥
-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
- 1株鹅H5N6亚型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在散养鹅群中检测到流感病毒,经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H5N6亚型流感病毒,其HA基因属于Clade2.3.4.4分支,裂解位点序列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性。NP基因与M基因均与人源H5N6亚型同源性最近,提示该分离株可能与人源H5N6亚型流感分离株发生过基因重组,并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对SPF鸡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和同居组中的所有鸡均死亡;在肺脏、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脑等组织器官均检测到病毒,表明该分离株对鸡具有高致病性和水平传播能力,这警示应该继续加强对H5N6亚型流感病毒的监视和防控。
- 刘佳卉李子荷李军伟张传美蒋文明
- 关键词:鹅流感NP基因M基因HA基因
- 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自2013年以来,H7N9亚型流感对我国养禽业和人类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影响。疫苗作为重要防疫工具,在H7N9亚型流感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H7N9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已在国内广泛应用。随着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通用流感疫苗等新型疫苗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我国禽流感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夯实了技术基础。本文对各类型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发情况以及优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禽H7N9亚型流感提供帮助。
- 梁少波张琳张琳刘朔刘朔彭程李金平李金平侯广宇刘华雷格日勒图
- 关键词: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
- 不同禽源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特性
- 2024年
-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易发生基因变异重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RNA病毒,研究其基因组特性,对于研发检测技术、探讨病毒作用机制、研制新型疫苗等具有十分重要作用。CoV基因组庞大,其RNA聚合酶易出错及基因组重组变异推动了病毒进化。其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具有典型的CoV形态,具有遗传多样性,在自然选择和人为干预驱动下快速进化出数十种血清型;火鸡冠状病毒(turkey coronavirus,TCoV)除纤突基因外,其他基因组与IBV密切相关,是导致宿主由鸡向火鸡转移的主要原因;鸭冠状病毒(duck coronavirus,DuCoV)基因组结构类似IBV,与IBV具有基因重组的可能性;鹅冠状病毒(goose coronavirus,GCoV)与IBV相比,其基因组长了约10oo nt,与传统禽源CoV基因组有一定差异;野禽CoV核苷酸序列与我国分离出的DuCoV相似,其基因组也具备典型CoV特征;与IBV、DuCoV相比,鸽CoV在7个保守区域发生了碱基突变、插入和缺失。本文简述了CoV的基因组结构和分类,综述了IBV、TCoV以及水禽和野禽等其他禽源CoV的基因组特性,以期为CoV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别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孟鸽封莹洁李沈童尚佳静王阳刘冠慧罗娟于晓慧蒋文明刘华雷张永英李阳
- 关键词:冠状病毒禽源
-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2024年
-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害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鸡,给家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IB诊断方法变得更加灵敏、特异、简单和适合大规模筛查。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诊断方法,涉及病毒分离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常规方法,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分子学方法。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荧光定量PCR的优势在于检测微量病毒RN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LAMP、重组酶辅助扩增(RAA)等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蛋白质微阵列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目前的诊断方法还无法全部满足简便、准确、灵敏和经济实用等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结合试验条件、操作经验等,采取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或者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本文通过综述IB的病原学、病理学、血清学、分子学等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 封莹洁孟鸽李沈童王阳尚佳静罗娟于晓慧蒋文明刘华雷范春艳李阳
- 关键词:病原学诊断病理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 全面取代活禽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活禽市场在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中发挥着病毒汇集、增殖、杂交、变异、储存和传播的作用,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禽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与我国禽流感防控和养禽业转型升级方向相悖。随着冰鲜禽肉上市和日益普及的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使其全面取代传统的活禽市场成为可能,并可以让民众通过更好的途径消费新鲜美味的禽肉。全面取代活禽市场,禽流感防控事半功倍。
- 王素春蒋文明侯广宇李金平刘朔陈继明
- 关键词:禽流感活禽市场电子商务疫病防控公共卫生
- 双重PCR方法检测鹦鹉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被引量:4
- 2009年
- 鹦鹉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是鹦鹉常见的病原体,这些疾病由于临床症状相似,所以在临床上难以区分且诊断困难。本研究建立了鹦鹉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的PCR诊断方法,对发病鹦鹉进行了诊断。随后,建立了一种双重PCR诊断方法,用于快速诊断鹦鹉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
- 蒋文明侯广宇李金平陈杰刘朔陈继明
- 关键词:腺病毒双重PCR
- 美国近期暴发新城疫疫情流行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2018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南部地区发病散养鸡中检测到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这是美国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新城疫病毒强毒株感染的报道。该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截至2019年5月24日,美国农业部已在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共确诊新城疫疫情425起,其中加利福尼亚州423起,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各1起。病原学分析显示,此次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Vb亚型。初步遗传分析表明,本次疫情暴发为单点传入并造成二次扩散,但病毒暴发的起源仍未确定。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禽群数量大小、观赏鸟、禽群中公鸡高占比、与野鸟接触等是病毒感染的风险因素。美国政府已采取包括限制移动易感动物、扑杀暴露动物、提升饲养场生物安全水平、避免家禽与野禽接触以及家禽与其他传染源接触、加强监测筛查和流行病学跟踪支持等等一系列举措来控制新城疫疫情的传播。但该病毒仍具有持续性威胁,或有进一步传播的可能,对于该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仍在继续。
- 于晓慧王静静李阳蒋文明庄青叶刘华雷
- 关键词:新城疫野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