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林 作品数:33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GaAs半导体激光对狗的上颌骨快速扩弓后新骨形成的促进效果 本实验通过GaAs半导体激光对狗的上颌骨快速扩弓后进行一定剂量的照射,探讨GaAs半导体激光对狗的上颌骨腭中缝新骨形成的促进效果,为今后口腔正畸利用激光促进新骨形成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快速螺旋扩弓效果... 贵林关键词:半导体激光 快速扩弓 新骨形成 上颌骨 口腔正畸 多载体教学模式结合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分析应用多载体教学模式结合PBL教学法的优越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 左恩俊 胡书海 任翔 贵林关键词:PBL 口腔修复学 实验教学 不同托槽底板结构影响粘接质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判断在加载方式下不同托槽底板结构对粘接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牙—粘接剂—托槽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燕尾底、正方形网格、三角形网格和菱形网格底板结构,施加同样大小的拉力、剪切力及扭转力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比... 贵林 曲虹关键词:加载方式 三维有限元分析 底板结构 RNA腺苷脱氨酶对社会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缓解作用及5-羟色胺-2C受体机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RNA腺苷脱氨酶1(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 1,ADAR1)作用于5-羟色胺-2C受体对社会隔离小鼠攻击行为的缓解作用。方法60只21日龄的健康雄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社会隔离组、群居对照组、ADAR1诱导剂隔离组、ADAR1抑制剂隔离组、ADAR1诱导剂群居组和ADAR1抑制剂群居组,采用单笼饲养4周方法建立社会隔离模型,采用群居饲养方法作为对照组。ADAR1诱导剂隔离组和ADAR1抑制剂隔离组分别给予ADAR1诱导剂(5.0×10^4U/kg)和抑制剂(10 mg/kg)进行腹腔注射。采用入侵者实验评价小鼠的攻击性行为,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小鼠脑内ADAR1和5-羟色胺-2C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社会隔离组小鼠的攻击潜伏期明显低于群居对照组[(43.15±6.99)s,(542.40±30.50)s;t=15.906,P<0.01],ADAR1诱导剂隔离组小鼠的攻击潜伏期[(256.70±29.49)s]明显高于社会隔离组(t=7.046,P<0.01),ADAR1抑制剂隔离组小鼠的攻击潜伏期[(15.25±2.18)s]明显低于社会隔离组(t=3.809,P<0.01)。社会隔离组小鼠杏仁核各区ADAR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群居对照组相应脑区[BLA区:(0.038±0.002),(0.074±0.004);LaDL区:(0.033±0.002),(0.060±0.002);LaVM区:(0.045±0.003),(0.073±0.004);LaVL区:(0.044±0.003),(0.070±0.003);t=8.428,9.037,6.462,5.698,均P<0.01];ADAR1诱导剂隔离组小鼠的杏仁核区ADAR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的光密度值[BLA区:(0.060±0.003),LaDL区:(0.042±0.002),LaVM区:(0.056±0.004),LaVL区:(0.054±0.003)]明显高于社会隔离小鼠对应脑区,分别为(t=6.055,2.876,2.312,2.492;均P<0.05]。社会隔离组小鼠杏仁核区ADAR1蛋白和5-羟色胺-2C受体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群居对照组(t=11.37,12.65;均P<0.01)。ADAR1诱导剂隔离小鼠杏仁核区ADAR1蛋白和5-羟色胺-2C受体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社会隔离组(t=3.02,4.401;均P<0.05)。结论ADAR1诱导剂可通过增强社会隔离BALB/c小鼠杏仁核5-羟色胺 张筱楠 余伟志 薛莹 徐红 闫伟 李怀锐 翟秀丽 李金英 郜冶 贵林 于德钦 肖昭扬 唐一源 殷盛明关键词:社会隔离 小鼠 青少年双侧后牙正锁牙合的固定矫治器治疗 目的:双侧后牙正锁牙合不是临床常见的错颌畸形,并且临床矫治此类错颌难度较大,但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临床上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矫正此类错颌。 贵林 常新 姜婷婷 杨茜 卢云 杨琳琳关键词:扩弓器 青少年 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的表达变化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的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与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的关系.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观察对象,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点牙周膜组织切片.结果 正畸牙移动加力后,牙周膜压力侧和张力侧P2X3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增加,呈短时上调规律,两侧相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P2X3受体在牙周膜压力侧与张力侧呈一过性上调规律,推测P2X3受体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卢云 华小川 常新 贵林 王晟 赖文莉关键词:实验性牙移动 疼痛 P2X3受体 一种个性化定制的牙齿不规则区域清洁护理牙刷及用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定制的牙齿不规则区域清洁护理牙刷及用法,所述牙刷包括支架、手柄、储液瓶、刷毛簇、软管、喷水口、进水口和自动运动装置,支架包括U形大支架与半侧支架,通过弯连接杆相连,支架通过输出杆与手柄连接,刷毛簇设... 丛蔚 鲁庭赫 张雨露 贵林 朱林剑大鼠正畸牙移动初期P2X_3受体在牙髓及牙周膜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牙髓牙周膜P2X3受体的表达及正畸牙移动初期的变化。[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第1磨牙牙髓及牙周组织P2X3受体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2X3受体表达牙髓多于牙周膜,在牙髓主要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并伸向前期牙本质和牙本质;在牙周膜以牙根中部和根尖部居多,远离牙骨质;在正畸牙移动初期牙髓、牙周膜的表达均增强。[结论]P2X3在牙髓牙周膜均有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初期表达增强,可能在正畸初期疼痛信息的传递中起着一定作用。 卢云 贵林 常新 王晟 赖文莉关键词:P2X3受体 牙髓 牙周膜 ATP 低强度激光照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强度激光对20例对称拔除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在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进行照射,1次/周,20 m in/次,共照射4次,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在尖牙移动后7、14、21和28 d时,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实验侧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均大于对照侧,经过t检验,第7、14、21、28天,P值均<0.01,与对照侧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强度激光照射能有效的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 贵林 曲虹关键词:激光疗法 正畸学 牙齿移动 阿卡宁的氧葡萄糖醛酸化代谢通路研究 2017年 目的对紫草素的立体异构单体阿卡宁的氧葡萄糖醛酸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和表征。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方法检测阿卡宁和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将阿卡宁在人肝微粒体(HLM)、人肾微粒体(HKM)以及重组人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中孵育,观察代谢轮廓、筛选参与催化的重组单酶、考察酶动力学;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化学抑制实验阐明UGT单酶对阿卡宁的选择性。结果阿卡宁在含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的HLM孵育中,可以检测到1个UGT代谢产物。UGT单酶筛选发现UGT1A9高选择性催化阿卡宁。酶动力学研究显示在HLM、HKM和UGT1A9中阿卡宁的UGT代谢都呈底物抑制模式,并且表观亲和常数(Km)在3.75~4.50μmol/L。阿卡宁和已知UGT1A9探针底物异丙酚在12例个体人肝中的UGT代谢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为0.88。化学抑制实验显示在HLM中,厚朴酚和尼氟灭酸对阿卡宁的UGT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睾酮、雷公藤红素和尼罗替尼对阿卡宁的UGT代谢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UGT代谢是阿卡宁(紫草素)在人体的重要代谢途径之一,阿卡宁是人类UGT1A9的一个高选择性探针底物。 何桂元 李妍 葛广波 李世阳 宁静 贵林 杨凌关键词: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1A9 紫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