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子莹

作品数:24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颌骨
  • 10篇下颌
  • 10篇下颌骨
  • 9篇骨折
  • 6篇颌骨骨折
  • 6篇下颌骨骨折
  • 5篇内固定
  • 4篇张力带
  • 4篇缺损
  • 4篇颌面
  • 4篇坚固内固定
  • 3篇愈合
  • 3篇皮瓣
  • 3篇颌骨重建
  • 3篇口腔
  • 3篇骨重建
  • 2篇张力带固定
  • 2篇三维模型
  • 2篇术后
  • 2篇颌骨缺损

机构

  • 23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油田总医...
  • 1篇四平市中心人...

作者

  • 24篇于子莹
  • 16篇张伟
  • 8篇刘麒麟
  • 8篇安继平
  • 7篇孙宾
  • 7篇于立明
  • 5篇吴亚东
  • 5篇刘春丽
  • 3篇黄训
  • 3篇崔智
  • 1篇任涛涛
  • 1篇连文洁
  • 1篇李成库
  • 1篇徐勇忠
  • 1篇王盾
  • 1篇温波
  • 1篇王为民
  • 1篇邹永巍
  • 1篇刘志辉
  • 1篇王晓容

传媒

  • 5篇吉林医学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 1篇2018年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4篇2008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下牙槽神经游离模型的建立
2008年
目的建立兔下牙槽神经游离模型,为制作保留下牙槽神经的下颌骨骨折或骨缺损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大耳白兔15只,3只设为空白对照,12只为实验组,游离双侧下牙槽神经后,右侧保留,左侧切断,并于角前切迹前5mm处制作2mm×5mm骨折模型。术后3d、5d、7d、14d、21d、28d行针刺试验,术后1w、2w、3w、4w各取3只制取骨标本行HE染色,取术后4周组及对照组双侧下牙槽神经行变色酸2R-亮绿染色。结果下牙槽神经游离后功能保存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神经游离侧骨愈合顺利,而神经切断侧骨折愈合延迟,外骨痂明显。变色酸2R-亮绿染色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显示神经游离后四周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神经离断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建立了兔下牙槽神经游离模型,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保留下牙槽神经的下颌骨骨折或骨缺损的模型。
刘麒麟张伟车延海于子莹李成库
关键词:动物模型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TNF-α及Bax表达的作用
张伟吕晟宇于子莹安继平刘麒麟
下颌骨神经鞘瘤粘液性变误诊为囊肿1例报告被引量:2
2017年
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可发生于头面部、舌部的周围神经。发生于颌骨的神经鞘瘤比较少见,生长较大的神经鞘瘤可发生囊变性,不易于颌骨囊肿相鉴别。本文作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下颌骨神经鞘瘤囊性变误诊为颌骨囊肿治疗。现报告如下。
孙宾于子莹韩凌宇
关键词:误诊囊肿
利用张力带固定原理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43例疗效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沿张力带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根据张力带固定原理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利用临床检查及X线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及固定的稳定情况。结果:利用张力带固定原理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43例,无一处骨折固定后出现固位钉松脱,夹板折断,骨创感染及排斥反应等情况。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咬牙合关系恢复。结论:利用张力带原理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疗效可靠、简便、安全的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合理选择治疗的具体方案和正规的手术操作对避免手术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张伟安继平于子莹于立明吴亚东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张力带坚强内固定
小型钛夹板沿张力带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24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小型接骨板沿张力带固定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髁状突骨折的类型选择耳屏前入路或颌后入路,显露骨断端,解剖复位后沿髁颈后缘作张力带固定,对髁颈下严重移位的病例需在髁颈前或乙状切迹处增加补偿固定。结果:27处髁颈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咬牙合关系恢复,术后即可开口进食半流质食物。术后复查放射线片提示骨折段对位对线良好,固定稳定。其中7处髁颈骨折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经治疗,面瘫症状消失。结论:解剖复位小型接骨板沿张力带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安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于子莹张伟于立明吴亚东安继平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
局部注射VEGF挽救大鼠背部随意型超比例皮瓣成活的最佳注射层次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VEGF挽救大鼠背部随意型超比例皮瓣成活的最佳注射层次。方法 :选用 4 0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四组 ,在其背部形成 2cm× 8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术后即刻作如下处理 :在其远蒂端 6cm以及 8cm处选择五个对称的注射位点 ,对照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VEGF1 组皮瓣掀起后经组织面向皮下每一位点给予 2 0ng 10 0 μl的VEGF溶液 1ml;VEGF2 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将药物注入受区表面 ,剂量同VEGF1 组 ;VEGF3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后 ,继续垂直进针约 1mm ,将药物注入受区下 ,剂量同VEGF1 组。术后观察 5d后 ,将动物处死 ,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结果 :术后第 3d皮瓣成活率 :对照组为6 5 .8% ,VEGF1 组为 83.5 6 % ,VEGF2 组为 75 .79% ,VEGF3组为 83.4 5 %。VEGF2 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VEGF1 组、VEGF3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皮瓣内、受区表面、受区下注射VEGF都能显著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于子莹张茹慧刘春丽朱镇刘志辉
关键词: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面中上区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求面中上区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22例面中上区的复杂骨折采用头皮冠状或半冠状切口,结合龈颊沟切口,进行直视下的解剖复位,并用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2例中有20例术后面部外形恢复良好,2例患侧颧突稍高于健侧,1例复视无好转,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无头皮血肿、感染及夹板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冠状切口治疗面中上区的复杂骨折,可以较好的暴露骨折部位,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于立明张伟于子莹吴亚东
关键词:冠状切口坚固内固定
壳聚糖-抗坏血酸盐促进腭裂术后愈合的药物研究
程敏邹永巍于子莹车彦海洪丽华刘玉艳骆国志赵相任骆晓沛李顺华冯延民王盾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最多见的患者之一,而且也是全球学术领域普遍关注的先天性疾患。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等学科面临着艰巨的防治任务,也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如何进...
关键词:
关键词:腭裂口腔颌面唇裂口腔颌面外科
下颌骨骨折沿张力带坚固内固定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提供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生物力学的理论支持。方法:选用牙列完整的成年男性志愿者1例,以眶耳平面为基准平面进行螺旋CT扫描,从髁突到颏部连续横断扫描73层。选择骨组织窗观察断层,用Photoshop7·0读取每层骨组织边界坐标值,将坐标值输入SolidWorks2002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下颌体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Champy的下颌骨骨折理想固定线进行小型钛板固定,分别模拟切牙咬合及健、患侧磨牙咬合条件下,获得骨断端的相对位移情况,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评价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沿张力带坚固内固定稳定性。结果:下颌骨正中联合及下颌体骨折沿张力带坚固内固定,在功能咬合时,骨断端相对位移均在150μm内;骨折线倾斜角度>20°时,在健侧磨牙咬合时牙槽舌侧的x轴方向上的位移>150μm。结论:两块小型钛板下颌骨正中联合或下颌体骨折坚固内固定,骨折段稳定。当骨折线近中倾斜角度>20°时,小型夹板坚固内固定的稳定性就可能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
张伟吴亚东于子莹刘麒麟于立明
关键词:下颌骨折骨折固定术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1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舌癌术后单纯软组织缺损,接受修复重建术且全身情况耐受长时间手术者。患者先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和舌癌根治性切除,再根据缺损部位及缺损大小,设计切取皮瓣,修复重建舌缺损部位。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根据患者修复术后舌的形态、大小、体积和舌的运动情况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上臂外侧皮瓣解剖稳定,制备简单,供区瘢痕隐蔽,上肢活动及感觉无异常;1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舌体形态、大小和质地达到满意,舌体运动无明显受限制,修复后患者语音和咀嚼肌吞咽功能良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皮瓣成活率高,修复舌缺损后舌体外形功能良好,是理想的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
孙宾王越尹国相杜宝霞于子莹张伟
关键词:舌肿瘤缺损修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