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海英

作品数:63 被引量:416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杨梅
  • 11篇凋萎
  • 11篇果实
  • 8篇凋萎病
  • 7篇果实品质
  • 6篇栽培
  • 5篇防控对策
  • 4篇贮藏
  • 4篇抗性
  • 4篇病害
  • 4篇病菌
  • 3篇杨梅果实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蔬菜
  • 3篇甜瓜
  • 3篇侵染
  • 3篇西瓜
  • 3篇梅果
  • 3篇枯病

机构

  • 6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丽水市农业局
  • 2篇浙江省农业厅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省富阳市...
  • 1篇浙江省丽水市...
  • 1篇海盐县农业经...

作者

  • 62篇任海英
  • 38篇戚行江
  • 34篇郑锡良
  • 32篇梁森苗
  • 26篇王汉荣
  • 25篇方丽
  • 15篇茹水江
  • 9篇李岗
  • 8篇王连平
  • 5篇张振兰
  • 4篇吴阳春
  • 3篇周晓音
  • 3篇求盈盈
  • 3篇张淑文
  • 2篇徐云焕
  • 2篇周慧芬
  • 1篇谢小波
  • 1篇赵学平
  • 1篇张豫超
  • 1篇苗立祥

传媒

  • 14篇浙江农业科学
  • 13篇浙江农业学报
  • 7篇中国南方果树
  • 6篇果树学报
  • 6篇中国蔬菜
  • 5篇现代园艺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杂草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5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及含硫化合物对杨梅叶片的伤害试验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硫磺、石硫合剂、二氧化硫、无水亚硫酸钠、硫酸氢铵和硫代硫酸钠等6种药剂,分别于2009年8月和12月处理成年杨梅树,分析产生杨梅凋萎病的原因。结果表明,对照(清水)叶片鲜绿无变化,8月硫磺处理,4.5%、1.5%石硫合剂处理,1%无水亚硫酸钠、1%硫酸氢铵、1%硫代硫酸钠处理杨梅叶片有严重损害;0.2%硫酸氢铵、0.2%硫代硫酸钠、二氧化硫1 mg/L、0.2 mg/L标准溶液处理对杨梅叶片无明显损害。12月只有1%硫酸氢铵处理对杨梅叶片有伤害,其他处理无明显伤害。与凋萎病症状比较,硫及含硫化合物引起杨梅干枯不同,非凋萎病的病因。
任海英方丽求盈盈郑锡良戚行江王朝玲林德月王汉荣
关键词:杨梅含硫化合物
杨梅花粉活力检测及储藏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对杨梅(Myrica rubra Sieb.&Zucc.)花粉活力检测和储藏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佳的杨梅花粉活力离体萌发检测法:用毛笔轻刷花粉至固体培养基(15%蔗糖,0.01%硼酸,1%琼脂)上,22℃黑暗培养10h,显微观测花粉萌发率。20℃储藏时,经硅胶干燥处理能延长杨梅花粉活力保存时间。与20℃相比,低温保存能明显延长杨梅花粉活力,在4,-20和-80℃保存100 d后,花粉萌发率分别是12%,37.5%和48%。
戚行江任海英郑锡良邱立军梁森苗张真真
关键词:杨梅花粉贮藏方法
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明确杨梅凋萎病的病原菌之一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生物学特性,对其3个代表菌株XJ27、XJ42、RA2-1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条件下的生长以及产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上25℃培养时,PDA和PSA最适合菌株气生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快而茂盛。杨梅汁(BFA)上菌丝生长较快,但是不茂盛。燕麦培养基(OMA)和查氏培养基(CDA)中等适合,杨梅叶煎汁( BLA)和杨梅枝干煎汁( BBA)不适合气生菌丝生长。10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以及硝酸钾、硝酸铵、尿素和8种测定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培养基上3个菌株都生长良好,但是木糖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菌株在25~28℃能很好地生长,20℃和30℃生长中等,但是在5℃和35℃不能生长。 pH 5~10菌丝生长较好,但是pH 11.0菌丝不能很好生长。光照条件下,XJ27和XJ42生长后10天,有光照的产孢量大大多于没有光照的,但是RA2-1产孢不受光照影响。总之,杨梅凋萎病菌异色拟盘多毛孢菌具有广泛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的适应性,光照对部分菌株产孢性能有促进作用。
任海英李岗戚行江韦继光梁森苗郑锡良颜丽菊朱潇婷
关键词:不同培养基
杨梅精准修剪方案的确定及其对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以8年生东魁杨梅为试材,研究不同枝类的不同修剪量对树体矮化和产量效益的影响,获得了各枝类的最优修剪组合,称为精准修剪。结果显示,最优修剪方案为剪除100%五类枝条、10%~20%三类枝条和30%~50%的上斜枝。研究发现,与开天窗常规修剪(CK)相比,精准修剪树体的高度降低40%以上,且果实色泽和内在品质都优于CK,表明精准修剪能够提高树体和果实品质等指标,从而提高园区综合效益。
梁森苗郑锡良戚行江任海英张淑文温璐华
关键词:杨梅
肥料与地表球囊霉菌根混用对西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15个浓度梯度的挪威复合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尿素、氯化钾分别与接种势单位5 000~10 000菌根混用对西瓜茎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球囊霉菌根单独使用对西瓜的营养生长没有明显作用,与500 g.m-2挪威复合肥混用对西瓜的营养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尿素分别与地表球囊霉菌根混用对西瓜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总体差于挪威复合肥。在西瓜的营养生长时期不适合单独使用氯化钾和地表球囊霉菌根。
任海英方丽李岗王康强王汉荣
关键词:肥料西瓜
慈姑黑粉病的识别与防治被引量:12
2009年
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为泽泻科慈姑属的多年生宿根性单子叶草本植物,原产我国东南部沼泽地区,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慈姑球茎中富含淀粉,含蛋白质5.6%,脂肪0.2%,营养风味俱佳,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之一。慈姑喜光、喜温、耐肥,全国从南到北均有一定栽培,
王汉荣方丽陆国军任海英
关键词:慈姑属黑粉病栽培历史草本植物水生蔬菜
十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的药效评价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寻找有效防治杨梅凋萎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方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杨梅一种新病害凋萎病的病原菌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的毒力,采用田间喷雾和主干注射方法测定了其中5种农药对该病害的田间药效。【结果】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均能强烈抑制供试病原菌菌株Pvenicolor XJ27和P.microspora YS26的菌丝生长,EC50在0.0001~0.4039mg·L^-1范围内。使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喷雾法防治杨梅凋萎病,春梢萌发生长期开始用药的防效优于夏梢和秋梢期用药,咪鲜胺与苯醚甲环唑防效最好,达到47.03%和47.74%。采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树干注药防病,5月份用药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7月份用药,5月份以200mL·树^-1剂量注干使用5%苯醚甲环唑ME和5%异菌脲EC,防效分别是72.5%和72.6%。【结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环唑和异菌脲对杨梅凋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适合田间进一步推广使用。
任海英戚行江陈安良郑锡良梁森苗颜丽菊王继灿李岗
关键词:杀菌剂室内毒力
杨梅凋萎病菌侵染、传播及树体内分布规律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制定有效的杨梅凋萎病防控措施,对凋萎病菌分生孢子侵染、传播、病害周年发生动态及病菌在树体内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0^1~2×10^6m L^-1浓度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溶液都能侵染杨梅致病,主要通过嫩枝的皮口及伤口侵入,有2个侵染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凋萎病菌分生孢子周年均可捕捉到,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8月底至10月中旬为两个分生孢子捕捉高峰期。凋萎病周年都有新病枝出现,发病高峰期集中在9月中旬至11月初,在果园内海拔低、流水冲刷严重的位置先发病。周年内发病杨梅树内拟盘多毛孢的分离菌株数及DNA拷贝数都是健康树的2~6倍。凋萎病菌可以周年寄生在杨梅的整个树体内,没有明显的菌量高峰期,嫩枝位置菌量最大。
任海英梁森苗郑锡良戚行江朱潇婷颜丽菊
关键词:分生孢子
浙江省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对分离自浙江各地的草莓炭疽病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牛物学特性研究并测定ITS序列,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为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该病原菌最适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0~7.0,但孢子在pH值6.0时萌发率最高。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时生长速率最快。
任海英蒋桂华方丽张豫超杨肖芳苗立祥王汉荣
关键词:草莓炭疽病菌病原鉴定生物学
农杆菌介导的甜瓜蔓枯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2010年
甜瓜蔓枯病是当前危害瓜类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但是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病原学研究还非常落后,关于该菌功能基因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hph)的pBIG2RHPH2作为转化载体,根癌农杆菌C58C1作为转化介体,转化甜瓜蔓枯病菌的强致病菌株DB11。研究发现,甜瓜蔓枯病菌的最优转化体系为:甜瓜蔓枯病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个孢子/mL,农杆菌悬浮液OD600为0.15,共培养时间48h,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μg/mL乙酰丁香酮,选择培养基添加100μg/mL潮霉素B、200μg/mL头孢噻肟钠、200μg/mL氨苄青霉素和200μg/mL四环素。1×105个蔓枯病菌分生孢子可以产生45个左右的转化子,随机挑取3个转化子进行PCR和RT-PCR检测发现,在不含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平板上转化子连续培养5代后,hph基因仍能稳定存在和转录,Southern blotting检测发现,T-DNA都是单拷贝插入3个转化子的染色体内。本研究建立的甜瓜蔓枯病菌的转化体系将为该病菌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任海英方丽李岗茹水江王汉荣
关键词:T-DNA插入突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