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粘液腺癌10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大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性及其综合治疗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7例大肠粘液腺癌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与非粘液腺癌相比 ,大肠粘液腺癌好发于青年人 (年龄 <4 5岁 ) ;(2 )粘液与非粘液腺癌皆好发于直肠 ,但粘液腺癌更多发于升结肠 ;(3)易向周围脏器组织浸润生长 ;(4)易发生远处淋巴转移 ;(5 )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 ;(6 )术后复发率高 ,预后较差。结论 大肠粘液腺癌是一类预后较差的大肠癌 。
- 叶松青刘翔飞
- 关键词:大肠癌
- 抗体药物偶联物开创乳腺癌治疗新格局
- 2023年
- 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发展迅速,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ADC兼具化疗药物强大的杀伤力与单克隆抗体药物高度的靶向性,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在乳腺癌领域,目前已有3种ADC获批国内上市,逐步改变乳腺癌治疗的格局。本文从ADC的研发历程、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3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ADC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 齐晓伟叶松青
- 关键词:乳腺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双吻合器在中下段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82例报告)
- 2002年
- 叶松青刘翔飞王清水
- 关键词:双吻合器中下段直肠癌手术治疗适应证并发症
- 乳腺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在TNM分期中的意义
- 进一步探讨乳腺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及在 TNM 分期中的地位。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病例45例,另选取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与之相类似的锁骨下淋巴结阴性病例70例作为对照组,比...
- 林志武陈晓耕王玮叶松青
- 关键词:乳腺癌TNM
- 文献传递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
- 2006年
- 黄若磊薛芳沁叶松青李伟华
-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大肠癌患者
- 胃癌相关抗原与自身CTL细胞增殖及体外杀瘤活性关系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胃癌相关抗原与胃癌患者自身细胞毒T细胞 (CTL)细胞增殖及体外杀瘤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生化方法提取胃癌相关抗原 ,体外协同IL 2培养淋巴细胞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及杀瘤活性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表型变化。结果 :12例胃癌相关抗原阳性患者CTL细胞增殖快于 9例阴性患者 ,统计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E/T为 80∶1时 ,前者体外杀瘤活性均值也大于后者 (P <0 0 1) ,FCM检测结果表明前者CD+ 8及CD+ 2 5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本研究为解释胃癌等“不敏感群体”现象提供实验依据 ,提示该类抗原诱导的杀伤细胞可望用于胃癌临床免疫治疗 ;结合相关抗原筛查 。
- 刘振华王清水林孟波叶松青蓝兰林秋华
- 关键词:CTL杀瘤活性胃肿瘤细胞增殖
- 乳腺钼靶定位下切除活检对不可触及明显肿块乳腺病变66例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定位下切除活检在不可触及明显肿块乳腺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乳腺钼靶检查异常的女性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临床不能触及明显肿块的乳腺病灶行导丝定位手术切除活检。结果 66例病灶均一次定位成功,发现乳腺癌18例(27.27%),癌前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上皮不典型增生)12例(18.18%),其他良性病变36例(54.54%)。结论对于临床不能触及明显肿块的乳腺病变患者,乳腺钼靶定位下的切除活检可以更早地发现容易漏诊的早期乳癌及癌前病变。
- 蔡双龙陈晓耕陈虹丹叶松青
- 关键词:乳腺病变切除活检
- 乳腺癌p糖蛋白和nm23蛋白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p糖蛋白表达与生存率、nm23抑制癌转移基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随访10年以上的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糖蛋白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0%和95.12%。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有关(P<0.01),10年以上较低,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P>0.05)。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p糖蛋白和nm23蛋白的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陈小岩施作霖王清水林艳清林孟波林秀燕唐秀如叶松青
- 关键词:乳腺癌P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NM23基因
- 早期乳腺癌诊疗进展
- 2024年
- 实体瘤新疗法的进步,通常是由晚期向早期逐渐过渡的。Luminal型乳腺癌早期治疗,已经进入“内分泌治疗+”的时代,治疗时长和强度的强化以及联合靶向治疗,多基因检测仍与临床参数共存。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变了治疗的流程,需进行(新)辅助精准强化及降阶梯的探索,“新辅助改变辅助,早期治疗影响复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早期治疗,虽曾一度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百家争鸣”之态,但如今的治疗策略已远非仅聚焦于那3个阴性标志物的简单应对,核心在于精准诊断,分类而治!笔者现就早期乳腺癌诊疗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师的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叶松青王瑞娟黄湘秦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免疫治疗
- 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照组行柔比星治疗,实验组行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两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后VEGF-C水平为(6 012.4±214.4)ng/L,对照组临床治疗后VEGF-C水平为(5 904.0±132.5)n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表柔比星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叶松青
- 关键词:表柔比星卡培他滨三阴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