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广
- 作品数:67 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测定养殖生物沉积物降解的装置及方法
- 一种测定养殖生物沉积物降解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大圆筒、小圆筒、中央圆筒、圆盘、支架、磁转子和搅拌器;为研究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生物排泄的大量粪便的降解机制提供便利,本发明装置对生态学、磁动力学、生物学...
- 张继红张义涛吴文广高亚平李加琦房景辉牛亚丽高振坤
- 一种可控沉浮式围隔实验装置
- 一种可控沉浮式围隔实验装置,属于生态学实验装置设计领域,它包括浮力调节器、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围隔袋和沉石,浮力调节器固定在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外侧,多功能围隔接口装置下方密封连接围隔袋,沉石固定在围隔袋下方。本发明装置采...
- 刘毅房景辉张继红武宁宁蔺凡吴文广
- 薛家岛海水网箱养殖海域贝藻综合养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薛家岛海域构建了包含鱼类网箱、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和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m)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模式,开展现场实验的同时,在室内测定了马氏珠母贝的摄食生理指标和异枝麒麟菜的营养盐吸收速率,对比分析了贝藻综合养殖对网箱养殖区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点马氏珠母贝壳高及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点,水层为0.50~0.62m的马氏珠母贝平均壳高显著高于其他水层。实验点异枝麒麟菜的净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点,水深为0.60~0.90 m的生长速率最高;在24.45℃条件下,马氏珠母贝对颗粒有机物(POM)的摄食率、吸收率和吸收效率均值分别为(4.13±0.77)mg/(h·ind.)、(1.04±0.24)mg/(h·ind.)和(25.00±2.51)%,均显著高于20.74℃实验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异枝麒麟菜对N、P、Si营养盐的吸收速率均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0℃。实验期间,马氏珠母贝摄食和吸收的POM分别为778.08和144.47g,异枝麒麟菜吸收的N、P、Si总量分别为8.55、1.11和9.18 g,均高于对照点。研究表明,温度、养殖深度、POM及营养盐浓度是影响马氏珠母贝和异枝麒麟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主要因素。
-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刘毅张坤阳王亮亮
- 关键词:海水网箱养殖马氏珠母贝
- 碳酸氢铵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污损生物多棘麦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的防除效果被引量:4
- 2014年
- 2012年夏季在爱莲湾,对采用碳酸氢铵防除养殖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上的污损生物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碳酸氢铵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多棘麦秆虫脱落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实验的3个处理时间分别为5、10、15 min,碳酸氢铵浓度分别为0.5、0.6、0.7、0.8、0.9、1.0、2.0、3.0、4.0、5.0 g/L。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浓度、处理时间对多棘麦杆虫脱落率或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多棘麦杆虫脱落率及死亡率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多棘麦杆虫脱落率(D)或死亡率(M)与浓度(C)之间的关系均符合S型曲线模型lnD=a+(b/C)或lnM=c+(d/C)。在5、10、15 min时,碳酸氢铵对麦杆虫的致死浓度分别为7.36、6.17、3.68 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37.72、21.32、14.25 mg/L。
- 魏龑伟张继红吴文广
- 关键词:防除效果碳酸氢铵龙须菜
- 一种密闭式可控制释放酸蒸汽的多层酸熏装置
- 一种多层酸熏装置,属于化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容器主体、容器盖、试剂开关装置、主柱和样品架;容器主体底部设有试剂隔板,试剂开关装置放置在容器内,样品架通过样品架空心管套在样品架立管外,主柱穿过容器盖中心孔和样品架立管...
- 刘毅张继红房景辉蔺凡吴文广王巍
- 适用于浮游植物卤虫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的卤虫养殖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浮游植物卤虫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的卤虫养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圆柱形支架、侧网、底网、支柱以及连接滚轮,所述圆柱形支架为一体结构;侧网固定连接于圆柱形支架的侧面,底网固定连接于圆柱形支...
- 张继红孙科吴文广刘毅朱芸
- 南方地区紫菜和海带苗轮种技术
- 2025年
- 海带孢子体生长至30~60厘米时(以下简称海带苗),予以收割,供食用。由于其口感较成藻更加脆嫩、爽滑,逐渐走俏,市场需求激增,故海带苗养殖产业在福建省霞浦县应运而生。2021年7月4日,中国藻业协会、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霞浦县人民政府主办了海带新产业发展论坛,将霞浦县创新发掘的这一新产业正式命名为“海带苗”新产业。海带苗养殖模式有3种:海带苗种-海带苗接力模式、两茬海带苗复种模式、紫菜-海带苗轮种模式。本文就紫菜-海带苗轮种模式的技术予以总结、阐述,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旨在加快推进海带苗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 陈洁刘彬陈梅芳卢艳娜吴文广
- 关键词:水产技术推广产业发展论坛海带紫菜养殖模式养殖产业
- 莱州湾泥螺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基于AHP的YAAHP软件实现被引量:41
- 2014年
- 以莱州湾西岸外来物种泥螺为例,运用YAAHP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生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以泥螺完整的生物入侵过程为依据,针对各阶段的关键特性,综合考虑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生活史特征、人为干扰影响因素、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状况等方面来选取评估指标,设计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设定了"可以引种"、"引种具有一定风险"和"禁止引种"3个风险分级标准,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专家评分以及必要的调查实验等方法,对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模型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软件分析的结果显示,"具有一定风险"的权重值最高,为0.507 6,其次为"可以引种",权重值为0.352 2,而"禁止引种"的权重值仅为0.140 2,因此,得出的最终方案为引种具有一定的风险。本研究对占权重值较高的传入风险、定殖风险和扩散风险3项指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指标的权重只影响评估结果的"具有一定风险"和"可以引种"的排列顺序,而不会影响"禁止引种"。因此建议,切勿盲目扩大泥螺的养殖规模,引入之后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
- 吴文广张继红魏龑伟方建光
- 关键词:泥螺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 獐子岛及邻近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8年
- 于2015年10月对獐子岛及邻近海域进行了航次调查,研究了獐子岛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秋季表层总叶绿素a、小型(>20μm)、微型(2—20μm)和微微型(0.45—2μm)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范围分别为0.52—1.25、0.03—0.81、0.33—0.91、0—0.09μg/L,平均叶绿素a的浓度分别为0.76、0.19、0.53、0.03μg/L,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3.77%、72.26%和3.98%;底层总叶绿素a、小型(>20μm)和微型(2—20μm)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范围分别为0.14—1.5、0.04—1.04、0.08—0.47μg/L,平均叶绿素a的浓度分别为0.46、0.22、0.24μg/L,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1.46%、58.50%。从垂直分布上来看,总叶绿素a浓度垂直变化为,表层>底层;小型浮游植物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微型浮游植物垂直变化为,表层>底层;微微型浮游植物垂直变化为,表层>底层,且在表、底层均保持较低水平。秋季表层微型浮游植物(2—20μm)浓度与盐度呈正相关。底层总叶绿素a浓度与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小型浮游植物(>20μm)浓度与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均表现为正相关,微型浮游植物(2—20μm)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是影响獐子岛及邻近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
-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刘毅王巍
- 关键词: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级结构环境因子
- 獐子岛邻近海域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性被引量:2
- 2018年
- 根据2015年秋季(10月)和2016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獐子岛养殖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和颗粒有机物比例(PCOM,%)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POM与叶绿素a(Chl-a)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悬浮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之间的潜在联系。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TPM和POM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76~97.54、2.20~17.20 mg/L,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1.65±9.58)、(6.97±2.08)mg/L。PCOM值的变化范围为8.69%~37.09%,平均值为(22.25±4.18)%。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最大值出现在秋季表层。而POM和PCOM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冬季的值最低。POM与TPM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大部分海域的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春、夏季POM的分布呈现中部略高、四周略低的特点,秋、冬季与之相反;夏季底层显著高于表层(P<0.01),其他季节表、底层无显著差异(P>0.05)。4个季节中,獐子岛海域的POM与Chl-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春季底层和夏季表层的POM与Chl-a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另外,只有夏季表层POM与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夏季陆源输入对该海域的悬浮颗粒有机物有显著影响。
- 李敏张继红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巍马莎马莎
-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颗粒有机物时空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