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学萍
- 作品数:189 被引量:7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株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血清型鉴定相关基因的克隆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探索某鹅场鹅巴氏杆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采集初诊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病例的肝脏、心脏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经过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种与血清型PCR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进行鉴定,并根据Gen Bank中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相关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其血清型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荚膜A型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多杀亚种,血清型Ⅰ型,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实验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 cfu。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头孢三嗪、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和氟苯尼考5种药物敏感。成功克隆的该分离菌株荚膜合成相关基因hya D-hya C的开放阅读框4 155 bp,与已发布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血清型Ⅰ型PCR的扩增基因片段303 bp,与巴氏杆菌C48-1株扩增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综上,该株血清型Ⅰ型荚膜A型的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鹅场疫情发生的病原,克隆的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和菌体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遗传相对稳定。
- 杨泽晓刘常钰王印姚学萍邬旭龙王波李桂黎蒙正群刘亚东
-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PCR鉴定
- 2016-2017年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常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地区规模化猪场病原流行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鉴定、RT-PCR和PCR方法,对采集的283份样品(组织、精液、死胎等)做相应病原检测。【结果】106份病死猪病变组织中CSFV、PRRSV、PRRSV NADC30-Like、PCV2、PRV、APP、Pm、SS2病原阳性率分别为7.55%(8/106)、40.57%(43/106)^20.75%(22/106)^34.91%(37/106)J6.04%(17/106),9.43%(10/106),19.81%(21/106)、4.72%(5/106),其中病原混合感染率为60.49%(49/81)o PRRSV或PCV2病原一年四季协可感染,并以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形式最为常见,细菌感染在夏李最为常见。68份公猪精液中CSFV、PRRSV、PCV2、P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10.29%(7/68)、30.88%(21/68)、20.59%(14/68)、20.59%(14/68),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感染率为52.63%(20/38)o 63份流产胎、死胎病料中CSFV、PRRSV、PCV2、P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6.35%(4/63),46.03%(29/63),38.10%(24/63)、30.16%(19/63)。混合感染率为74.50%(38/51),以PRRSV病原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形式最为常见,且一年四季均可感染。46份腹泻猪肠黏膜和粪便中PEDV、Po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56.52%(26/46),26.09%(12/46),春季、秋季和冬李最易感染。【结论】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中PRRSV、PCV2、PRV和PEDV仍是防控的重点,同时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新变异株PRRSV NADC30-Like出现也是猪群疫病难预防、难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 江地科项明源王印姚学萍杨泽晓张鹏飞廖倡宇邬旭龙
- 关键词:PCRRT-PCR
- 一株新型牛源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
- 2021年
- 【背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重要致病菌,该菌较高的耐药性致其在养殖业中治疗较为困难。【目的】分离一株裂解性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对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基因组学分析。【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四川省某奶牛场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裂解性噬菌体,测定其裂解谱、热稳定性、酸碱耐受度、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全基因组的测序及注释分析。【结果】得到一株裂解性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vB_Kpn_B01,该噬菌体拥有透明且无晕环的噬菌斑,热稳定性较高,在极酸或极碱环境下不进行裂解活动,特异性较强,属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vB_Kpn_B01全基因组大小为113 227 bp,GC含量为47.97%。注释结果显示噬菌体拥有149个编码序列和25个tRNAs,不含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通过噬菌体的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噬菌体为Sugarlandvirus。【结论】vB_Kpn_B01拥有高效的生长特性和对不利环境的低耐受性,拥有裂解宿主菌的必备基因,并不含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具有应用于畜牧业中防治多重耐药细菌的潜力。
- 罗梓丹耿尚景超芦彪韩光丽王印罗燕杨泽晓杨泽晓曹随忠
- 关键词:噬菌体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
- 一株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被引量:5
- 2024年
- 【背景】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导致猪肺疫、牛出血性败血症和兔出血性败血症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多种动物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的】重庆某兔场送检一批病死兔,为研究其病原和治疗方法,对病原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从2022年重庆某兔场送检兔病料中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鉴定、荚膜血清型分型、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同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毒力、耐药基因注释和遗传进化等分子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该菌为兔源A:ST74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LXSS001,基因组序列上传到NCBI数据库(登录号为CP119523.1),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四环素、杆菌肽、复方新诺明和磺胺异恶唑耐药,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全基因组长度为2480671 bp,并注释到了58个毒力基因和9类药物的靶向抗药基因。通过联合建树表明其与3480株一致性最高。【结论】本研究完成了一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并揭示了其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的进化关系,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罗逊丁碧荷王印罗燕姚学萍任梅渗杨泽晓
-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全基因组测序耐药性
- 非洲猪瘟病毒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44
- 2017年
- 【目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能导致猪群高死亡率,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严密、高效的防控系统,包括灵敏、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高效的预报预警机制等,以避免ASF传入我国。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新型而高灵敏度的ASFV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ASFV K205R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ASFV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dd PCR检测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线性关系、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利用建立的ASFV检测方法对163份国内和进境的组织样本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血清样本经商品化ASFV ELISA试剂盒复检,评估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建立的ASFV q PCR和dd PCR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较好(R2≥0.998),dd PCR的最低检测限度可达到0.36拷贝,在20μL反应体系中约为10拷贝/反应,检测灵敏度是q PCR的10倍。ASFV dd PCR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不与其他猪常见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来诊断ASFV,为防止该病传入我国以及ASFV的实时监测提供新的技术储备,同时促进dd PCR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 邬旭龙肖璐宋勇林华陈世界杨苗安微姚学萍杨泽晓王印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非洲猪瘟病毒
- 四川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NJ-P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四川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毒株流行变异情况,并分析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从四川某猪场采集仔猪肠道样本进行PCR检测、病毒纯化、病毒滴度测定以及病毒感染等试验;测定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将分离株S基因序列与其他地区毒株及疫苗株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比较分离株与经典疫苗株CV777 S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结果】成功分离获得1株PEDV毒株,并命名为PEDV SNJ-P,该毒株病毒滴度为1×107.5/100μL。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分离株能引起仔猪出现腹泻和脱水等症状并导致死亡。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EDV SNJ-P株全基因共28003 bp,基因型为S non-INDEL型;与同型的中国分离株PEDV-WS、CH/JLDH/2016和CH/HNLH/2015等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同型的疫苗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与经典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经典疫苗株CV777相比,SNJ-P株的S蛋白存在多处氨基酸突变、缺失和插入现象。【结论】由于毒株出现变异,SNJ-P株与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当前所用疫苗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本研究结果以期为国内PEDV毒株的研究及疫苗开发提供借鉴。
- 庞茂楠蒋子睿王印罗燕姚学萍姚学萍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遗传进化分析
- 一株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基因型检测被引量:22
- 2017年
- 从病死犊牛肺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短杆菌,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rDNA测序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碳青霉烯类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7种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鉴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其16S rDNA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达99%。对小鼠致病性强。该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等受试药物均为敏感。耐药基因PCR检测仅扩增出约862 bp的SHV基因片段,与公布的SHV-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3%。该牛源克雷伯氏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
- 蒙正群冷依伊任梅渗刘亚东王印姚学萍杨泽晓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基因
- 一种可单人操作兔用保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单人操作兔用保定装置,具体涉及动物保定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上侧板与左侧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合页,所述上侧板与右侧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合页;所述上侧板上固定设置...
- 张保海姚学萍耿尚景超罗梓丹
- TLRs基因在牦牛雄性生殖器官中表达情况的检测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解Toll样受体(TLRs)基因在牦牛生殖系统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TLRs基因mRNA在雄性牦牛生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LR1mRNA和TLR3~TLR9mRNA在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阴茎中均相对高表达;TLR2mRNA在睾丸、附睾头、附睾体和阴茎中相对高表达,在附睾尾和输精管中相对低表达;TLR10mRNA在睾丸、附睾头、附睾体和阴茎中相对低表达,在附睾尾和输精管中不表达。结果表明,TLRsmRNA在雄性牦牛生殖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它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曹随忠李计尚张于廖纯颖沈留红余树民姚学萍
- 关键词:牦牛
- 兔出血症病毒2型的VP60基因保守区人工合成及RT-PCR检测方法初探被引量:3
- 2016年
- 为建立用于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RHDV和RHDV2VP60基因,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和10条末端重叠引物,通过重叠PCR人工合成RHDV2 VP60基因中保守区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以其为模板,经过反应条件优化、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35份样品检测应用,初步建立RHDV2 RT-PCR检测方法。实验成功合成RHDV2 VP60基因的435 bp保守片段并构建了p MD-19T-RHDV2重组质粒,初步建立的RHDV2 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RHDV2的检测限度可达到230个拷贝的靶基因片段,检测RHDV、p GM-T-EBHSV(已构建)、兔巴氏杆菌、兔源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均无特异性扩增,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RHDV2核酸阴性。该研究为中国及时进行RHDV2的防控提供技术储备。
- 杨泽晓赵希仑李岩王波姚学萍王印耿毅蒙正群白瑜
- 关键词:兔病毒性出血症重叠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