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九立
-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为了获得脱丙酮型RTV硅橡胶的优良交联剂,实验合成了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缚酸剂,丙酮与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反应制取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加料速度和温度、不同溶剂、反应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几个因素对产物收率都有显著影响,实验确定了反应工艺路线,产物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平均收率可达45.7%。
- 孙九立张秋禹罗绍兵任华陈晓伟
- 关键词:交联剂
- 一种聚酯型两亲性超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型两亲性超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固体颗粒在不同极性介质中分散的需要。技术特征在于:首先酯类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共聚,制得一种无规结构的聚酯链段,然后再与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中的一种进行共聚反应,制得端...
- 张秋禹陆树新孙九立张和鹏
- 文献传递
- 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空间材料的侵蚀及防护方法被引量:12
- 2010年
-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低地球轨道(LEO)环境中的原子氧(AO)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AO对空间材料的侵蚀情况和目前地面模拟AO侵蚀的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对AO侵蚀的防护措施。
- 孙九立张秋禹刘金华侯永刚
- 自制硅橡胶印模材料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口腔黏膜刺激试验评价自制缩聚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作用。方法:按照国家关于口腔材料生物学试验方法,选取金黄地鼠30只,将实验材料(硅橡胶印模材料)、阳性对照材料(工业用聚氯乙烯)、阴性对照材料(医用牙胶)分别缝合于一侧颊囊上,观察两周后进行肉眼观察评价和组织学评价。结果:自制硅橡胶印模材料及阴性对照组均未出现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病理反应等级属于无刺激。结论:自制硅橡胶印模材料在试验条件下对口腔黏膜无刺激,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王苏豫何惠明张秋禹孙九立张和鹏
- 关键词:硅橡胶印模材料生物安全性
- 制备超支化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具有超支化聚合物和聚酰亚胺的综合性能,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和良好的溶解性能。总结了用AB2型单体、A2+B3型单体和A2+B′B2型单体合成HBPIs的方法,并对其性能及应用进行了说明。AB2型单体难以合成,A2+B3型单体聚合虽然具有易制备和可以修饰结构的优点但容易产生凝胶化反应,用A2+B′B2型单体制备HBPIs可避免凝胶化反应,有利于实现HBPIs的大规模生产。
- 陈营张秋禹任杰孙九立
- 关键词:超支化聚酰亚胺
- 高效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研究了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合成及其作为分散剂在矾土基低水泥浇注料上的应用。该合成的特点是采用了过硫酸盐与还原剂硫代硫酸钠组成的复合引发剂体系,并且使用次磷酸钠作为新型链转移剂,代替了传统的异丙醇,最终得到所需分子量的产品。同时研究了其产品作为高效分散剂在矾土基低水泥浇注料的耐火材料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合成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
- 刘金华孙九立
- 关键词:聚丙烯酸钠复合引发体系高效分散剂浇注料
- 室温硫化硅橡胶口腔印模材料制备的研究
- 本文通过实验,分别制备缩合型和加成型两类室温硫化硅橡胶口腔印模材料。通过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催化剂体系反应,加入填料表面处理过的气相白炭黑、硅微粉及助剂液体石蜡、硫化助剂等制备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口腔印模材料;...
- 孙九立
- 关键词:室温硫化硅橡胶口腔印模材料
- 文献传递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剂固载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简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反应机理,并就相应的配体和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将催化剂固载成为降低产物中催化剂残留的有效途径,重点论述了固载催化机理及近年来固载催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ATRP催化剂固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 王雯雯张秋禹郭飞鸽顾军渭尹常杰孙九立
-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配体
- 反应性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被引量:20
- 2009年
- 以聚脲甲醛为囊壁、乙烯基硅油(DY-V401-310硅油)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新型微胶囊-聚脲甲醛包覆乙烯基硅油微胶囊。研究了搅拌速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MS)、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FTIR)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尺寸与分布及其化学结构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明胶均对微胶囊的形成有积极作用,SDBS所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更小。当SDBS的加入量为1%(质量分数)时,在搅拌速度为600r/min的作用下,可得到平均粒径为123μm、较为理想的微胶囊。
- 邢瑞英张秋禹艾秋实吉志强孙九立王小强
-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表面活性剂
-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及其在粘接涂层中的应用
- 2010年
- 将微胶囊加入到粘接涂层底漆中,赋予粘接涂层自修复的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由此开创了智能粘接涂层的新领域。介绍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微胶囊的自修复机理和微胶囊的种类,着重阐述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在粘接涂层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自修复微胶囊粘接涂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邢瑞英张秋禹吉志强孙九立
-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粘接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