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梅
- 作品数:41 被引量:150H指数:8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参芪扶正注射液抗消化道肿瘤恶病质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例消化道肿瘤恶病质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及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疗程后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L-1β、IL-6、TNF-α、LEP水平,观察患者生活质量(食欲、体重、KPS评分)变化。结果消化道肿瘤恶病质患者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LEP水平升高,食欲、体重、KP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过作用于恶病质相关细胞因子,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刘子凤李贵新马长庚孙秀梅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癌性恶病质细胞因子参芪扶正注射液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干预措施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保护因素,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可参考的资料。方法采用1:2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调查方法,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筛选出17个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1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化疗、抗菌药物、年龄、免疫抑制剂、合并糖尿病、肿瘤分期、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的促进因素。白细胞、病房床位设置、医疗环境消毒、生活质量、营养状况是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的保护因素。对医院感染发病风险高的恶性肿瘤患者,除积极作好相应的预防外,实行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孙秀梅李群李贵新高峰马长庚李福玲
- 关键词:肿瘤
- 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学专业硕士住院医师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标准化病人(SP)结合案例教学法(CBL)在肿瘤学专硕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SP结合CBL,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在我科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参加理论与技能考核、问卷调查,收集并统计考核成绩。结果: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低于实验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等六个方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肿瘤学专硕住院医师的医学水平和人文素养,符合现代肿瘤学发展的需要。
- 孙秀梅毕菡王秀莹王文浩王玲孙希瑞刘锦
-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案例教学法肿瘤学住院医师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鼠癌性恶病质干预和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影响.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组(健康对照组)、B组(荷瘤+生理盐水组)、C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组),每组8只.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雄性BALB/C小鼠构建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前后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小鼠去瘤体重变化,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癌性恶病质进展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癌性小鼠恶病质模型;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荷瘤小鼠的去瘤体重、摄食量、生化指标水平较荷瘤+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小鼠显著提高,血清水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荷瘤+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有效延缓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
- 张敏李贵新马长庚孙秀梅路中黄琰刘锦杨东
- 关键词:癌症恶病质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参芪扶正注射液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人胃腺癌细胞株MGC-80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胃腺癌细胞株MGC-803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MGC-803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的EGCG处理(25,50,100μmol·L-1),另设空白组,细胞培养48 h后,利用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p38,p-p38,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leavage-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EGCG可以成浓度依赖性的诱导MGC-803细胞的增值抑制和凋亡,明显上调Bax和Cleavage-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p38和Bcl-2蛋白,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p38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EGCG可通过抑制p38信号通路激活而诱导MGC-803细胞增值抑制和凋亡。
- 孙秀梅隋晓梅
-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增殖凋亡P38
- HIF-1α,VEGF的表达及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 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无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阳性率46.67%(14/30),导管癌早期浸润中63.33%(19/30),浸润性乳腺癌中76.67%(23/30);乳腺癌中VEGF阳性率67.78%(61/90);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VEGF(r=0.64,P<0.01)呈正相关,与c-erbB-2正相关(r=0.276,P<0.01);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结论HIF-1 α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HIF-1α可能成为早期诊断乳腺癌、预测其转移的重要指标。
- 刘锦李贵新路中孙秀梅魏素臻马长庚
- 关键词:乳腺肿瘤缺氧诱导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HIF-1α在恶性腹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为判断腹水性质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将87例腹水患者按腹水性质分为恶性腹水组53例、良性腹水组34例;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血清、腹水VEGF、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且化疗后水平下降;卵巢癌、肝癌患者腹水中VEGF、HIF-1α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腹水中VEGF、HIF-1α测定有助于腹水性质的判断;VEGF、HIF-1α参与了腹水的形成,抑制其水平有助于控制腹水,治疗肿瘤。
- 刘锦李贵新路中孙秀梅马长庚魏素臻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腹水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乳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 2022年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相较正常组织明显不同,如酶表达异常、缺氧、pH改变等。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的诱导增殖、新生血管的生成、免疫逃逸以及多药耐药的产生息息相关。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类型,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解CA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有望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 王文浩孙希瑞刘锦孙秀梅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乳腺肿瘤外泌体
- 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腹腔积液中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比较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后腔内注药和常规腹穿抽液后腔内注药两种方式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82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和常规腹腔穿刺,同时进行药物灌注顺铂及干扰素治疗并配合热疗及全身化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 17例,无效(NC)3例,进展(PD)1例,对照组CR17例,PR11例,NC9例,PD4例。结论应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癌性腹水操作安全、简便,能最大限度地排净腹水,对控制癌性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 刘锦李贵新路中孙秀梅魏素臻马长庚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腹水恶性热疗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53组20例、联合组26例、化疗组23例,p53组静脉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联合组予静脉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及FOLFOX4方案化疗;化疗组予FOLFOX4方案化疗。三组均治疗4周,判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p53组及化疗组(P<0.05);p53组与化疗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化疗组无1例出现发热,联合组、p53组发热发生率均为100%。p53组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联合组、化疗组均出现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但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有较好效果,且较为安全,但化疗药物应于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滴注后72 h应用,避免对载体增殖缺陷腺病毒干扰。
- 孙秀梅高峰李贵新白冰玉马长庚张敏
-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