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芬
- 作品数:32 被引量:44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鲕粒滩相灰岩特别的核形石灰岩帽——以山西繁峙茶坊子剖面寒武系张夏组为例被引量:13
- 2019年
- 作为一种较为特别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核形石以双重属性而著称:①以不平滑的皮层和较大的大小而常常被解释为微生物成因,从而区别于而成因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鲕粒,所以,核形石也可以作为一种包覆颗粒类型;②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类型而被归为相互不连接的球状叠层石,因为核形石形成在围绕着核心的序列式纹层化作用过程之中,并且表现为球形或椭球型的生物沉积构造。在山西繁峙茶坊子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块状鲕粒滩相灰岩的顶部,密集发育着厘米级别大小的高能泥晶核形石,核形石灰岩的厚度接近1 m,从而组成一个块状鲕粒滩相灰岩之上特征性的核形石灰岩帽。该层厚度较小的(小于1 m)核形石灰岩中的核形石,具有以下特征:①厘米级别的大小(1至3 cm);②球形或椭球形的形态学特征;③核形石皮层主导性的泥晶和少量的微亮晶构成;④核形石皮层中较高密度保存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⑤核形石间特别的凝块基质,以及明显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构成的凝块。尽管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解释古代核形石复杂的形成机理将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也尽管形成这些核形石复杂的生物膜钙化作用机理还没有得到完全而且准确的了解,但是,山西省繁峙县茶坊子剖面张夏组顶部的核形石,壮观的宏观特征,核形石皮层中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尤其是在核形石内较为丰富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使其成为一个了解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核形石的典型实例,而且成为了解发育在高能鲕粒滩相灰岩之上最为特别的"藻坪"沉积的一个较为典型实例。
- 梅冥相MUHAMMAD Riaz孟庆芬刘丽
- 关键词:核形石张夏组
- 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师资考评现状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在师资队伍考评的实践中,努力践行"破五唯"的新要求,但在"破""立"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国内9所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师资考评的现状研究,发现9所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在师资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存在考核体系、内容、结果应用3个方面的6个典型问题,进而依据新时代对行业特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从分类管理、考评目的、职称制度改革、考评机制、考评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 何大义于光于光
-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学术评价
- 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进程:一个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的地球生物学过程被引量:11
- 2016年
- 两种气体,氮气和氧气,以压倒优势的状态主导着地球的大气圈。氮气是原生的,而且其存在和丰度不是生物过程所驱动的;相反,氧气是生物通过水的氧化作用而连续产生的,这个氧化作用得到了太阳光的能量驱动。氧气,一种对动物生命进化最为关键的气体,是如何变成大气圈中丰度第2的气体?问题并非以前所设想的那么简单;为了了解大气圈氧化的时间进程,我们不但要知道氧气是什么时候而且是如何第1次出现的,而且还要知道氧气是如何在大气圈中保持一个高浓度的。可以肯定的2个事实是:地球最早期的大气圈是缺乏氧气的,而今天的大气圈则为21%的氧气所组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多数古代大气圈氧气水平的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而且发生在以下2个时间点的大多数事件是高度不肯定的;但是,一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的时间进程发生在2个时间点上:(1)一个从缺氧的到含氧的大气圈的转变,大致发生在2.0-2.5Ga期间,这个转变就是著名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2)发生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大约540-850Ma的第2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被进一步命名为新元古代氧化作用事件(NOE)。GOE与NOE,就得出了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三段式的盛行图像。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以下重要认识:如果说大气圈氧气含量的总体增加,从太古宙微不足道的水平增加到今天21%,是由于氧气生产作用增强的结果而代表了一个复杂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则发生在随着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对于火山活动而变得更加重要的状况下,更进一步讲,叠加在这个总体趋势下的则是一系列的阶梯式的氧气含量水平上升,这与超大陆聚合作用之后异常高的沉积作用周期是相联系的,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大气圈
- 梅冥相孟庆芬
- 关键词:大气圈
- 构造应力对焦家金矿床的成矿控制被引量:8
- 1999年
- 通过对典型金矿成矿动力学研究 ,探讨了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的规律 ,认为 :( 1 )早期的韧性剪切活动使断裂带处于高应力、高能量区 ,原有的物质平衡被破坏 ,成矿物质重新分配 ,Au、 Ag等成矿元素并没有在此发生富集 ,反而发生贫化 ;( 2 )晚期的韧脆性—脆性活动使断裂带处于一个相对低应力、低能量的开放环境 ,Au、Ag等成矿元素随成矿流体从围岩或深部运移到断裂带 ,并在此富集成矿。
- 舒斌郭涛吕古贤孟庆芬邓军
-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韧性剪切带断裂带金矿床成矿控制
- 贵州南部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被引量:13
- 2003年
- 通过对贵州南部典型的二叠系剖面(包括石炭系上部的地层)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7个三级沉积层序,在对不同相带剖面三级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贵州南部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该二叠系层序地层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连陆台地边缘则发育海绵生物礁和颗粒滩,相分异最明显的时期正好与生物礁发育的时期相对应;此外,在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发生了大规模的台地淹没事件,因此,二叠系最顶部的三级层序的顶界面为一个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在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图中较明显地表现出复杂而有序的时间和空间相变。
- 孟庆芬邓军
- 关键词:二叠系相变沉积层序
- 矿物磁性与金元素富集的可能关系被引量:9
- 2002年
- 金富集机制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作者认为矿石矿物的磁性特征与金富集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 :(1)黄铁矿与磁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相比 ,以极微弱的反铁磁性 ,不易受微弱外电和磁场的影响 ,在电性和晶体结构方面更具稳定性等特征 ,且易吸附纳米级金粒 ;(2 )压力可使矿石矿物出现压磁效应 ,矿石矿物磁性矢量产生各向异性 ,金粒易在磁矢量加大方向发生富集 ;(3)颗粒细小、受多次压力作用、温度接近居里点等因素都能使矿石矿物的磁性加强 ,形成金富集的有利条件。
- 邓军王庆飞孙忠实李德胜王建平孟庆芬
- 关键词:矿石矿物磁性特征
- 矿源系统地质-地球化学例析被引量:17
- 2000年
- 以胶东金矿集中区矿源系统为例 ,运用现代分形理论、数学地质和模拟实验等方法 ,探索矿质来源和富集过程。结果表明 ,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 ;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 ;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直接提供者 ;郭家岭型花岗岩可能既为金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又起到“热机”作用。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 ,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 。
- 邓军杨立强孙忠实丁式江王建平孟庆芬韩淑琴
- 关键词:矿集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
- 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被引量:27
- 2002年
- 南盘江盆地的早—中三叠世地层中 ,沉积相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之后 ,三叠纪碳酸盐台地从缓坡型演化为镶嵌陆架型 ;空间上 ,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而且在盆地中发育若干的孤立台地 ,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 ,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 ,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 ,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 ,因此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 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 ,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
- 梅冥相高金汉孟庆芬易定红李东海
-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南盘江盆地
-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被引量:45
- 2003年
- 黔桂地区的石炭系可划分为下统和上统,其中下统又划分为岩关阶、大塘阶和德坞阶,上统划分为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和逍遥阶。多年来一直作为石炭系的马平组则成为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石炭系最顶部的地层与下二叠统一起构成1个三级层序。从石炭系到下二叠统构成1个二级层序,其底面为紫云运动主幕产生的不整合面,顶界面为黔桂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包含6个三级沉积层序,分别简称为SQ14,SQ15,SQ16,SQ17,SQ18,SQ19。研究区范围内从连陆台地到孤立台地乃至台沟背景,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并且发育较多的白云岩地层,孤立台地上则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特征,台沟背景中以暗色细粒沉积为主。所以,尽管三级层序的相序特征在空间上变化较大,但它们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前人大量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以及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楚地反映了研究区石炭纪至二叠纪船山世复杂而有序的时间相变与空间相变。
- 焦大庆马永生邓军孟庆芬李东海
-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古地理演化石炭纪
- 南盘江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演化——兼论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变过程被引量:36
- 2003年
-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使二叠纪时期的一些孤立台地被淹没而消亡,其后,研究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以及发育在浊积盆地中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相分异特别明显,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从而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即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应的古地理特征,代表了统一的南盘江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晚三叠世的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南盘江盆地的消亡过程。
- 梅冥相马永生邓军孟庆芬易定红李东海
-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古地理演化早中三叠世南盘江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