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英
- 作品数:41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塞来昔布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终浓度为50、75、1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H.pylori感染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作用24、48和72 h的细胞增殖;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Bcl-2、Bax和p-AKT3蛋白表达,qRT-PCR检测IL-6、IL-8和miR-145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5和AKT3的靶向关系。结果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均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均可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下调PCNA、Bcl-2、p-AKT3、IL-6和IL-8表达,上调Bax和miR-145表达,呈剂量依赖性(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45和AKT3存在靶向关系。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H.pylori感染的胃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IL-6和IL-8表达,机制可能与塞来昔布引起miR-145表达改变进而调控其靶基因AKT3表达有关。
- 王竞段志英杨明月朱秀芳霍晓辉范红云
- 关键词:胃癌塞来昔布幽门螺杆菌凋亡炎症反应
- 不同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4例IBS-D合并SIBO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及益生菌治疗,在此基础上A、B、C组分别应用低剂量(0.8 g/d)、中剂量(1.2 g/d)、高剂量(1.6 g/d)利福昔明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SIBO转阴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eNO)体积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C组的总有效率(94.74%比71.05%、78.95%)、SIBO转阴率(92.11%比65.79%、73.68%)均较A组、B组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3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及eNO体积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C组的上述指标均较A组、B组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3组的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C组的血清IL-10水平较A组、B组明显升高(P均<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15.79%、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BS-D合并SIBO患者给予高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效果优于低、中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SIBO转阴率,有效缓解肠道炎性反应,并且用药的安全性较好。
- 范红云段志英赵亚男杨春春杨明月张梅霍晓辉白云王竞
- 关键词:利福昔明益生菌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转阴率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
- 2010年
- 范红云牛巍巍段志英王竞
- 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抑郁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观察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合并SIBO的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次1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1次0.66 g,每天3次)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小肠细菌阴性率,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成熟T细胞(CD3^(+)T)、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比例、CD4^(+)T/CD8^(+)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小肠细菌阴性率分别为90.24%、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65.85%(P均<0.05);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两组IL-2、TNF-α、CD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两组CD3^(+)T比例、CD4^(+)T比例及CD4^(+)T/CD8^(+)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比26.83%,P均<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合并SIBO的抑郁症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有效杀灭小肠细菌,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范红云段志英赵亚男杨春春杨明月张梅霍晓辉白云王竞
- 关键词:复合乳酸菌胶囊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胃肠安丸治疗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杨春春段志英王竞范红云霍晓辉
- 胃肠安丸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 段志英范红云王竞霍晓辉
- RAF-1和ERK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RAF-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胃腺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RAF-1和ERK1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RAF-1、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RAF-1、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转移、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RAF-1和ERK1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组织中RAF-1和ERK1高表达,二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可能具有内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浸润、侵袭和转移。
- 段志英
- 关键词:胃腺癌RAF-1ERK1
- 两种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清除中的疗效被引量:4
- 2014年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 pylori,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根除Hp被认为可以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以及胃癌。
- 段志英朱秀芳王竞范红云牛巍巍储建坤霍晓辉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炎幽门螺杆菌
- miR-92a对人胃癌细胞株生物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R-92a对人胃癌细胞株生物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瞬时转染miR-92a inhibitor,采用CKK-8法检测细胞株增殖情况,采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转移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胃癌细胞株在瞬时转染miR-92a inhibitor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凋亡明显增加(P<0.05),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明显较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cl-2、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miR-92a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调控Bcl-2、Survivin来促进胃癌的发生。
- 牛巍巍杨春春段志英霍晓辉
- 关键词:胃恶性肿瘤分子机制生物特性
- 以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 2010年
- 范红云牛巍巍朱秀芳王竞段志英霍晓辉马金城
- 关键词:螺杆菌胃镜检查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