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凯

作品数:36 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5篇乳腺
  • 14篇腺癌
  • 11篇乳腺癌
  • 11篇细胞
  • 7篇肿瘤
  • 5篇耐药
  • 5篇甲状腺
  • 4篇乳腺癌干细胞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综合征
  • 4篇腺肿瘤
  • 3篇移动抑制因子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游走抑制因子
  • 3篇术后
  • 3篇腺炎
  • 3篇巨噬细胞
  • 3篇巨噬细胞游走...

机构

  • 33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滨州医学院
  • 2篇滨州市立医院

作者

  • 35篇程凯
  • 29篇杨振林
  • 14篇邹伟伟
  • 9篇韩勇
  • 8篇徐树建
  • 8篇武孟孟
  • 7篇王晓红
  • 6篇孙洪光
  • 6篇张英哲
  • 5篇沈媛媛
  • 5篇刘成霞
  • 5篇王希龙
  • 4篇贾中明
  • 4篇滕晓飞
  • 3篇刘健
  • 3篇耿永志
  • 3篇张国强
  • 3篇张冉冉
  • 3篇刘健
  • 2篇王爱丽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滨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为模型,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乳腺癌干细胞;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生长状态;用CCK-8法检测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阿霉素和阿霉素与补骨脂素联合用药组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计算逆转倍数;运用RT-PCR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乳腺癌干细胞呈球形生长;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10为(6.77±0.23)μg/mL,IC20为(10.36±0.21)μg/mL;阿霉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为(90.03±3.56)μg/mL,阿霉素与补骨脂素联合用药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为(21.47±0.82)μg/mL,逆转倍数为4.19倍;补骨脂素处理后,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μg/mL组升高1.9倍(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μg/mL组升高2.7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骨脂素处理后,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μg/mL组升高1.8倍(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μg/mL组升高2.4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骨脂素能够上调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加药物的作用靶点,逆转乳腺癌干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
许乘凤王晓红花义同程凯邹伟伟刘健张英哲杨振林
关键词:补骨脂素耐药干细胞乳腺癌
补骨脂素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采用RT-PCR检测基因caspase-3、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8.785±1.253)μg/ml;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周期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P<0.05),但对早期凋亡细胞影响较小。并上调凋亡基因p53和凋亡执行基因caspase-3(P<0.05),下调抑凋亡基因Bcl-2(P<0.05)。结论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MCF-7/ADR耐药细胞有明显体外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赵万忠程凯王晓红花义同许乘风姜京汝杨振林
关键词:MCF-7/ADR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甲状腺内鳃裂囊肿一例
2022年
病人,女,56岁。发现甲状腺包块1年余,于2020年4月11日就诊。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左侧叶探及低回声,大小约3.1 cm×0.8 cm×1.2 cm,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超声检查提示:可疑甲状腺左叶低回声-结节性甲状腺肿,建议穿刺活检。行彩超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甲状腺左侧叶)送检穿刺甲状腺组织,慢性炎细胞浸润。肿物逐渐增大,出现颈部压迫,于2020年11月19日再次就诊。
武孟孟韩勇程凯刘松徐树建邹伟伟安兴国杨振林
关键词:甲状腺鳃裂囊肿
真空辅助活检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活检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治疗的1 210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者62例,通过对比、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特点及回访,明确真空辅助活检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价值。结果:手术时间10-40 min,平均15 min;术后6例出现并发症;中央型乳头状瘤与外周型乳头状瘤在发病年龄、肿块大小、超声BI-RA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36个月,中位随访18个月,乳腺外观良好,美容效果良好。临床查体结合彩色超声检查未发现原手术部位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真空辅助活检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方法。
邹伟伟白玉王希龙贾中明韩勇张国强徐树建程凯杨振林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MAMMOTOME
MDT联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联合问题式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消化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8名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MDT+PBL教学模式)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员的出科考核成绩、MINICEX评分及出科教学满意度,以评价两组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教学效果。结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出科时,试验组规培学员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规培学员(P <0.05),试验组学员的培训后的MINICEX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P <0.05)。结论在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MDT模式联合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沈媛媛刘成霞肖欣贾兴芳程凯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传统教学法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NP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和干预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单克隆抗MIF抗体),每组20只。采用左旋精氨酸改良方法建立ANP模型,分别于3、6、12、24h四个不同时点处死5只大鼠,剖腹后从肠系膜上静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MIF、TNF-α、IL-1、IL-6和IL-8水平;碘比法测定血淀粉酶;切取胰腺组织依据Kusske标准行胰腺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测定胰腺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ANP组血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各时点㈦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干预组㈦ANP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胰腺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于造模后3h开始呈持续性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显著增多,在干预组其表达水平㈦ANP组相比明显下调(P<0.01);血清MIF、TNF-α、IL-1、IL-6各时点在AN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在干预组其水平㈦ANP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血清IL-8在6、12、24h不同时点水平变化同上述因子,但在3h时点其水平无明显升高;MIF、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胰腺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建立ANP的模型是稳定的;MIF可能通过调控核因子NF-κB的途径影响血清TNF-α、IL-1、IL-6及IL-8水平而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杨振林程凯
关键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对大鼠大肠异常隐窝病灶及大肠癌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抗体对二甲基肼诱导的大鼠大肠异常隐窝病灶(ACF)、癌瘤数目及大肠癌变过程中MIF表达的影响。方法二甲基肼诱导建立大鼠大肠癌癌变模型,观察MIF抗体对ACF及癌瘤数量的抑制作用,并采用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IF抗体对早期癌变肠黏膜及癌瘤形成后MIF表达的影响。结果 MIF抗体干预后可明显抑制ACF及癌瘤的数量(P<0.01)。大鼠大肠癌模型中MIF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前病变ACF模型中MIF的表达(P<0.01),应用MIF抗体可明显抑制大鼠ACF及大肠癌模型中MIF表达。结论 MIF抗体可明显抑制大鼠大肠黏膜癌变,可能与抑制ACF数量及MIF表达有关,MIF抗体有望成为大肠癌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沈媛媛刘成霞王爱丽程凯张冉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式颈清扫术,观察组采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皮肤感觉功能、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肤感觉功能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安兴国刘松韩勇武孟孟程凯徐树建邹伟伟杨振林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外泌体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耐药信息传递的作用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s,EXOs)在乳腺癌细胞间耐药信息的传递作用。方法选用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模型,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CF-7/ADR外泌体(ADR/EXO);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细胞外泌体形态;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ADR/EXO与MCF-7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F-7与MCF-7/ADR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60h后细胞内阿霉素药物浓度变化;运用CCK-8法检测ADR/EXO与MCF-7细胞共培养后对阿霉素的IC50的影响;运用RT-PCR检测MCF-7与ADR/EXO共培养后MDR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与ADR/EXO共培养12h和72h后P-g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呈现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杯口状结构,直径为40~100nm;用PKH67标记ADR/EXO显示,ADR/EXO是可以被MCF-7细胞摄取;与ADR/EXO共培养后敏感细胞株MCF-7对阿霉素的IC50耐药性升高2.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与MCF-7/ADR在Transwell小室中共培养60h后的MCF-7细胞,胞内可见阿霉素聚集减少,核区分布减少,荧光强度减弱;MCF-7+ADR/EXO组MDR1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是MCF-7组的8.6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F-7组相比,共培养12h的MCF-7+ADR/EXO组P-gp相对表达量升高4.6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F-7组相比,共培养72h的MCF-7+ADR/EXO组P-gp相对表达量升高3.3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外泌体可能具有传递耐药信息的作用,耐药细胞外泌体能够使敏感细胞获得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细胞外泌体向敏感细胞传递P-gp,不仅可以通过蛋白形式进行传递,而且可以通过mRNA的形式进行传递。
许乘凤杨振林花义同程凯滕晓飞张英哲刘健王晓红
关键词:外泌体乳腺癌
酪酸梭菌调控肠道菌群对DSS结肠炎的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调控肠道菌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组和酪酸梭菌组,每组10只。给予小鼠饮用3.5%DSS溶液7 d以建立DSS结肠炎模型,同时给予108CFU酪酸梭菌活菌灌胃处理酪酸梭菌组小鼠。采用16S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谱分析三组小鼠的粪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差异,采用DAI评分、结肠长度及HE染色评估结肠炎症程度,采用ELISA测定血清TNF-α,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闭锁小带蛋白1(ZO-1)及Occludin。结果DSS结肠炎组小鼠的粪便脱硫弧菌属丰度升高,酪酸梭菌处理结肠炎小鼠后,降低了粪便脱硫弧菌属丰度,显著降低DAI评分、抑制结肠长度短缩及镜下粘膜炎症程度,下调血清TNF-α水平,上调表达ZO-1及Occludin水平,P<0.05。结论酪酸梭菌通过抑制粪便脱硫弧菌属,减少促炎因子TNF-α、增加紧密连接蛋白保护肠黏膜屏障,达到抑制DSS结肠炎的生物学作用。
沈媛媛程凯张冉冉刘成霞
关键词:酪酸梭菌脱硫弧菌肠黏膜屏障溃疡性结肠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