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育聪 作品数:40 被引量:182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京津冀地区大气边界层环流和污染物扩散的模拟研究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整个京津冀地区东临渤海湾,北面和西面背靠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复杂的地形和下垫面情况使得该地区的低层受到了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环流的共同影响。这些局地大气... 刘树华 缪育聪 郑亦佳 王姝关键词:WRF模式 海陆风环流 污染物扩散 土壤热扩散率及其温度、热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012年 本文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的2005年6月11日至15日在甘肃金塔绿洲中部观测的土壤温度、湿度和通量资料,在分析了观测期间土壤温度、湿度和通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振幅法、相位法、谐波法和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5~20cm土壤层的土壤热扩散率.在此基础上,以深度为5cm的土壤层为上边界条件,计算了10cm、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和10cm深度的热通量.结果表明:谐波法能很好地计算土壤温度,10cm和20cm深度的计算值相对观测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21℃和0.18℃;热传导对流法计算的土壤温度好于振幅法和相位法,但由于忽略了土壤水分通量密度的日变化,该方法用于土壤含水量有明显日变化的浅层土壤时,会出现计算误差.谐波法的计算土壤热通量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68. 缪育聪 刘树华 吕世华 张宇关键词:土壤温度 土壤热通量 京津冀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多尺度大气环流对大气污染扩散影响的机理研究与展望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落,近年来严重大气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已形成区域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形成机理已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京津冀靠山临海,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的山谷风环流、海陆风环流等边界层过程会对污... 刘树华 缪育聪 李婧 Xiao-ming Hu 郭建平 何萍关键词:大气边界层结构 大气环流 数值模拟 中国边界层时空特征及其与雾霾关系的观测研究 地表的水汽、热通量、动能等通过边界层湍流、对流等过程,影响上层大气中的云和降水系统。因此,边界层及其过程在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1-2]。本文主要利用长时间序列(2011-2015年)高时间分辨率(1... 郭建平 缪育聪 刘欢关键词:边界层高度 PM2.5 日变化 北京夏季"污染型"大气环流的识别和边界层结构研究 近几十年以来,北京地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的提升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目前,北京是我国北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其污染的发生不仅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有关,还与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关。 缪育聪 刘树华 郭建平关键词:大气环流 大气边界层 大气污染 城市街区尺度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其在污染物扩散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组研发的一个用于精细模拟城市街区尺度风场、湍流场与气态物质扩散过程的数值模式-北京大学街区尺度模式(Peking University Block Scale Model,PKUB... 刘树华 陈笔澄 缪育聪 郑亦佳 李源 王姝 郑辉 赵靖川关键词:街区尺度 风场 湍流场 浓度场 近51年云南滇中地区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1963—2013年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昆明、楚雄、玉溪和曲靖)的近地面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观测资料,对云南滇中地区近51年来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51年来,滇中地区增温趋势明显,冬季的增温幅度最大,昆明市作为上述滇中城市中发展最快的城市,年增温趋势是4个城市中最明显的;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冬、春季降水量增加而夏、秋季减少,昆明市年降水量的降幅最大,楚雄市只呈微弱的上升趋势;4个城市年均及各季节的相对湿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季节的降幅差别不大。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滇中地区不同气象要素的周期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36年时间尺度上,相对湿度的干(湿)中心与气温的暖(冷)中心对应;在16~32年时间尺度上,相对湿度的干(湿)中心与降水量的弱(强)中心对应。 郑亦佳 缪育聪 刘树华 何萍 王姝关键词:小波分析 统计分析 气候变化 基于BSMPKU的高分辨率大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2015年 为了检验北京大学街区尺度模式BSMPKU(Block Scale Model of Peking University)在城市大气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首先利用Thompson风洞试验的数据集对BSMPKU模式进行了验证,并将其模拟结果与Open FOAM(Open Source Field Operation and Manipulation)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将BSMPKU模式应用在复杂的实际建筑物群中,进行了3种不同交通线源排放的理想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单个建筑物,随建筑物宽度增加,建筑物迎风面回流区和建筑物背风面的尾流涡区范围增大;2)BSMPKU和Open FOAM对单个建筑物周围的流场及浓度场有较好的模拟能力;3)与基于高斯扩散理论的AERMOD相比,BSMPKU和Open FOAM能更好地模拟出建筑物周围的浓度场,但两个模式的模拟结果都与实测值存在一定误差;4)在实际小区中,受建筑物群影响,建筑物群内的流场分布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风速大幅下降,建筑物群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受排放源位置和走向的影响很大;5)BSMPKU能较好地模拟出实际城区的流场和浓度场分布,具有一定模拟和预报复杂城区污染物扩散过程的能力。 郑亦佳 刘树华 缪育聪 陈笔澄关键词:环境学 CFD OPEN 温室气体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检验全球气候模式CAM5.1模拟亚洲夏季风的能力,CAM5.1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亚洲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通过工业革命前(1850年)、工业革命后(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敏感性试验探讨近现代温室气体增加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亚洲大部分区域地面气温增加,印度半岛中部、中南半岛和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增强,印度半岛中部及北部、中南半岛中北部和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分析大气能量收支和转换发现,温室气体增加通过增强大气对流凝结潜热释放的方式加强大气热源;夏季陆地为暖区,不均匀加热引起全位能增加,从而增强全位能向辐散风动能的转换和辐散风动能向无辐散风动能的转换,最终导致这些区域夏季风增强。其中,对流凝结潜热增加是温室气体增加造成大气稳定度降低、对流活动加强、对流云厚度加大、对流降水增加的结果;同时,对流降水增加是总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 彭艳玉 刘煜 缪育聪关键词:温室气体 雄安新区大气污染的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2017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将雄安新区打造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通过分析雄安新区2016年5月24日至2017年4月30日的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揭示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旨在为雄安新区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PM_(2.5)和PM_(10),其重污染过程主要出现在秋、冬两季,污染程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和温度呈负相关.尽管雄安新区目前的开发程度较低,但受本地排放和周边污染物输送的共同影响,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治理大气环境. 缪育聪 刘树华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气象条件 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