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采南

作品数:70 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3篇关节炎
  • 21篇风湿
  • 20篇狼疮
  • 20篇类风湿
  • 19篇类风湿关节炎
  • 19篇风湿关节炎
  • 18篇红斑
  • 17篇系统性红斑
  • 17篇红斑狼疮
  • 16篇系统性红斑狼...
  • 11篇血清
  • 8篇抗体
  • 6篇疾病活动
  • 6篇关节
  • 5篇性疾病
  • 5篇抗原
  • 4篇肾炎
  • 4篇综合征
  • 4篇维吾尔族
  • 4篇细胞

机构

  • 68篇新疆维吾尔自...
  • 5篇石河子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3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青岛市海慈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昌吉州人民医...
  • 1篇阿勒泰地区人...

作者

  • 69篇罗采南
  • 66篇武丽君
  • 43篇石亚妹
  • 22篇孟新艳
  • 19篇陈晓梅
  • 11篇钟岩
  • 7篇米克拉依
  • 7篇雷鑫
  • 5篇袁国华
  • 4篇库尔班江
  • 4篇王雯婧
  • 4篇王爱雪
  • 3篇陈意佳
  • 3篇张莉
  • 3篇罗雄燕
  • 3篇陈勇
  • 2篇杨明辉
  • 2篇刘磊
  • 2篇米克拉依·曼...
  • 2篇库尔班江·依...

传媒

  • 11篇中华风湿病学...
  • 9篇新疆医学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第17次全国...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2
  • 16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2
  • 2篇201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化蛋白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表达CC趋化因子配体2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及其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是否通过调控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表达而对SLE的病情活动程度产生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4例SLE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APC、sEPCR和CCL2水平,并对APC、sEPCR与SLEDAI及CCL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重组APC对CCL2表达和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2组计量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APC水平在SLE患者虽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55(205.03,964.90)ng/ml和398.50(216.60,835.32)ng/ml,Z=0.221,P=0.825],而sEPCR水平则明显升高[(215±104)ng/ml和(127±73)ng/ml,t=4.734,P<0.01],导致SLE患者的APC/sEPCR比率明显下降[2.4(0.9,4.7)和4.2(2.2,8.5),Z=3.212,P=0.001];CCL2水平在SLE患者为[543.45(285.48,1216.2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3.5(109.825,300.30)pg/ml,Z=5.801,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APC/sEPCR比率下降的程度与SLEDAI(r=-0.245,P=0.016)及CCL2表达水平(r=-0.262,P=0.012)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P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株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CCL2,并伴随NF-κB DNA结合活性水平的受抑,这一作用可被蛋白C抑制剂拮抗。结论APC/sEPCR比率与SLEDAI相关性联系,提示其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AP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下调CCL2的表达,而sEPCR在SLE中的过度表达,使得APC这一抗炎作用减弱,可能与蛋白C系统对SLE病情活动程度的影响有关。
袁叶双罗采南刘静陈勇杨小红袁国华
关键词:活化蛋白C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0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是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占主导作用。最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判断治疗预后及RA相关肺间质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杨仲岳陈晓梅石亚妹罗采南武丽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抗体采用ELISA方法,C3及C4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分析补体与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NPSLE患者抗C1q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非NPSLE患者,补体C4明显低于非NPSLE患者,采用ROC曲线分析抗C1q抗体诊断NPSLE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3. 6%、66. 7%。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抗C1q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其与狼疮脑病发生有关。补体C4降低与SLE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有关。结论:抗C1q抗体在狼疮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补体C4可能参与狼疮脑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吴雪罗采南石亚妹孟新艳武丽君
关键词:补体抗C1Q抗体神经精神性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探讨肌肉骨骼超声(MSUS)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收集自2016年1至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完成双腕、双手第1~5掌指关节、第1指间关节,第2~5近端指间关节共22个关节MSUS的403例汉族及维吾尔族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RA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与MSUS评估的关节腔积液总和、滑膜增生评分总和、滑膜炎评分总和、肌腱炎评分总和呈正相关;(2)RA患者疾病活动度(DAS28)-ESR、DAS28-CRP、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与MSUS评估的双腕关节腔积液总和、滑膜增生评分总和、滑膜炎评分总和、肌腱炎评分总和呈正相关;RA患者腕关节尺侧伸肌腱较其他伸肌腱更易受累;(3)维吾尔族RA患者与汉族RA患者在骨侵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及滑膜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RA患者临床缓解例数少,未发现亚临床滑膜炎,而在汉族RA临床缓解的患者中仍发现亚临床滑膜炎存在。结论在临床工作中,MSUS可以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度,为快速评估病情提供更直接、客观的证据。
石亚妹武丽君王雯婧罗采南陈意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
新疆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HLA-DR4等位基因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遗传易感基因的特点和其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使用PCR-SSP方法检测新疆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和健康者HLA-DR4的基因频率,分析其与RA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HLA-DR4等位基因在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中出现频率均高于同族HC组(P<0.05或0.01),哈萨克族RA患者HLA-DR4阳性率高于汉族RA患者(P<0.01)。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DR4阳性与DR4阴性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肿痛关节数、DAS28评分、ESR、CRP、RF、抗环瓜氯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未发现有差异。哈萨克族HLA-DR4阳性患者出现早期骨破坏的发生率高于HLA-DR4阴性组(P<0.01)。结论:HLADR4是新疆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主要的易感基因,哈萨克族患者中HLA-DR4阳性与骨破坏有关。
罗采南石亚妹王爱雪罗雄燕杨明辉袁国华武丽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哈萨克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一项中国的多中心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描述并简要分析一个中国近年多中心大型SLE队列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材料与方法 这是一个全国性SLE队列(10个中心,29510名住院病人)2005-2014十年间的回顾性研究。基本背景资料(性别、年龄)和临床特...
吴心瑶杨闵谢悦胜肖卫国林进周彬关欣罗采南车楠刘兴振滕佳临刘宏磊尹玉峰孙悦苏禹同叶俊娜程笑冰杨程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化死亡率血液系统异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的患病调查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哈萨克族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辖区的乡、镇,调查当地自然人群中哈萨克族居民2 006人,采用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所有调查对象同时测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计算BMI.空腹采集静脉血,测血尿酸、TC、TG、LDL-C、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 (1)实际有效调查人数1 921名,血尿酸(234.11±82.56) μmol/L,男性血尿酸(287.48±80.27) μmol/L,高于女性[(201.03±64.74) μmol/L;P<0.001].57例血尿酸升高,男性血尿酸(498.93±130.24) μmol/L,高于女性[(471.20±167.71) μmol/L;P=0.044].(2)福海县哈萨克族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97% (57/1 921),标化患病率为3.34%;男性为4.76%(35/735),标化患病率为4.64%;女性为1.85% (22/1 186),标化患病率为1.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无痛风患者.(3)不同饮食习惯(素食为主、荤食为主、荤素各半)同时饮酒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7.69%、5.66%和5.62%)高于素食无饮酒者(0.78%;P<0.05),既食肉又饮酒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5.66%)高于荤素各半饮食无饮酒者(5.62%;P =0.009).(4)男性中职业稳定、文化程度高、有固定经济来源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5)福海县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TC、TG、LDL-C、尿素氮、肌酐、BMI、血压高于无高尿酸血症者.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3.34%,低于国内报道.男性较女性更易患高尿酸血症,饮食、职业、教育背景和经济收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武丽君库尔班江宋小芸罗采南米克拉依古丽娜孟新艳木亚赛尔苑爱萍张莉嗪玉芬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哈萨克族
63例成人斯蒂尔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63例在我院住院诊断治疗的成人斯蒂尔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诊疗的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结果:1.63例患者中女性47例(占总...
罗采南武丽君
关键词:成人斯蒂尔病
乌鲁木齐城市和农村绝经后女性生活方式与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
2021年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城市和农村绝经后女性生活方式与维生素D状况。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农村招募年龄≥55岁,绝经时间≥1年,能够独立行动的城市和农村女性各120名,排除严重肾病、肿瘤、营养不良等疾病。问卷调查采集受试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情况。所有受试者完成血清25(OH)D检测。结果①农村女性整体年龄低于城市女性(P<0.01),城市女性绝经年限中位数(20年)高于农村女性(13年)(P<0.01)。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年限均高于农村女性(P<0.01)。②城市女性的健康状况及对维生素D的认知状况均好于农村女性(P<0.01),农村女性每周接受日照时间中位数高于城市女性(P<0.01),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女性中常摄入牛奶、酸奶和蛋黄人数比例均高于农村女性,农村女性饮茶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城市女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农村女性总体25(OH)D水平中位数低于城市(14 ng/mL和16.5 ng/mL,P=0.003)。农村女性中25(OH)D水平<30 ng/mL者所占比例高于城市女性(106/120和116/120,P=0.025)。乌鲁木齐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发生跌倒情况呈弱负相关(P=-0.133,P=0.04)。结论乌鲁木齐城市和农村绝经后女性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对于维生素D认知不足,缺少户外运动及日光照射,饮食摄入不均衡可能是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
罗采南石亚妹武丽君米克拉依库尔班江马米娜王雯婧雷鑫刘磊钟岩张莉张伊凤阿依努尔
关键词:维生素D绝经后期
KL-6在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KL-6在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并确诊的CTD-ILD患者50例,单纯CTD患者46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诊断、肺功能。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KL-6水平。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0软件包,其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临界值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实验共纳入96例患者,其中CTD-ILD患者50例,CTD患者46例,CTD-ILD血清KL-6浓度平均值为(1 962. 1±1 329. 4) mg/L,明显高于CTD组(259. 4±435. 1) mg/L,对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00),血清KL-6水平与FVC%、FEV1%及TLco SB%呈负相关。ROC分析其诊断ILD最佳临界值为500 mg/L,其敏感度为82. 0%,特异度为89. 1%,曲线下面积为0. 877。结论:血清KL-6是诊断ILD的重要诊断工具,同时可能也是检测CTD-ILD活动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吴雪罗采南石亚妹孟新艳孟飞龙武丽君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