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红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电池
  • 3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1篇倒相法
  • 1篇导电
  • 1篇导电率
  • 1篇电动
  • 1篇电动汽车
  • 1篇电动汽车用
  • 1篇蓄电池
  • 1篇循环性能
  • 1篇云计算
  • 1篇云计算技术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汽车

机构

  • 4篇黄冈职业技术...
  • 3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陈晓红
  • 3篇卢世刚
  • 1篇张向军
  • 1篇刘人敏
  • 1篇金维华
  • 1篇蔡振平
  • 1篇李喜飞
  • 1篇张刚
  • 1篇李明勋
  • 1篇庞静

传媒

  • 1篇电化学
  • 1篇电源技术
  • 1篇饮食科学
  • 1篇稀有金属
  • 1篇电池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隔膜的制备工艺被引量:11
2004年
采用倒相法制备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薄膜。主要研究了聚合物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薄膜的制作工艺、不同溶剂和非溶剂对薄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丙酮为溶剂、蒸馏水为非溶剂的溶胶在60 ℃下搅拌2 h,采用干法制膜,薄膜厚度控制在50 μm左右,这样制得的薄膜能满足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对隔膜材料性能的要求。以这种隔膜制作的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刘伯文袁定凯卢世刚陈晓红
关键词: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倒相法离子导电率
混合电动汽车用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被引量:8
2004年
研制了 40Ah混合电动汽车 (HEV)用高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测试结果显示 :电池大电流输出能力良好 ,最大脉冲功率达 898W /kg。电池循环 2 0 0次 ( 2 5℃ ,1C)的容量保持率大于 90 % ,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电池 -2 0℃与 5 5℃的1C放电容量分别为常温下的 96 63 %和 10 3 % ,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能力。安全测试显示
庞静卢世刚杜纪磊张刚刘人敏陈晓红
关键词:混合电动汽车脉冲功率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用户用电智能分析技术应用探讨
2017年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生产活动不断增加,用户的用电量也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在此过程中,多元化用电需求进一步增加,因而新时期的供电要求不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生产所需,同时要求满足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等要求。基于此需要对用于用电量、用电行为和用电方向等进行分析,为功能供电服务提供科学借鉴,同时对供电量和供电方向等进行合理调整。关于用户用电行为分析可综合采用智能化的云计算技术,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云计算技术在用户用电智能分析中应用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陈晓红
关键词:云计算
改性LiMn_2O_4的高温电化学性能
2004年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改性的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SEM、XRD等方法表征产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均具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该样品经Li2CO3改性后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于常温和高温下的循环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蔡振平陈晓红卢世刚李明勋金维华
关键词:尖晶石型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循环性能XRD改性
碳在氯铂酸水溶液中吸附行为的研究
2004年
分别对碳进行硝酸、空气氧化及惰性气氛下高温处理。采用BET法和红外光谱法测试了 3种方法处理的碳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经空气氧化和惰性气氛下高温处理后碳材料的孔隙结构变化较大 ,而经硝酸溶液处理碳材料孔隙结构变化较小 ;FTIR谱图研究表明 ,硝酸处理和空气氧化后碳表面官能团较其处理前的多 ,惰性气氛下高温处理可使部分官能团分解。研究了氯铂酸水溶液在各种碳上的等温吸附情况 ,并利用Langmuir吸附模型模拟了等温吸附线。结果表明 :经硝酸处理后的碳上的氯铂酸溶液吸附量显著增加 ,在惰性气氛下热处理后的碳上其吸附量降低。
李喜飞陈晓红卢世刚张向军
关键词:表面化学性质氯铂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