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婷

作品数:18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标准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黄瓜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胚状体
  • 2篇油松
  • 2篇幼林
  • 2篇幼苗
  • 2篇生态系统
  • 2篇蔬菜
  • 2篇黄瓜幼苗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配比
  • 2篇技术规程
  • 2篇规程
  • 2篇
  • 1篇多茬
  • 1篇多茬栽培
  • 1篇性状
  • 1篇叶枯病

机构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宁夏大学

作者

  • 18篇张婷婷
  • 12篇陈书霞
  • 4篇王晓芳
  • 4篇刘娜
  • 4篇李娟
  • 3篇杨玉婷
  • 2篇程智慧
  • 2篇弓弼
  • 2篇刘苗苗
  • 2篇张景群
  • 2篇王蕾
  • 1篇潘玉朋
  • 1篇申晓青
  • 1篇孟焕文
  • 1篇李传山
  • 1篇孔栋
  • 1篇张云鹏
  • 1篇张然然
  • 1篇郭蔼光
  • 1篇曹云娥

传媒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Journa...
  • 1篇西北园艺(综...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被引量:14
2010年
观光茶园须同时满足人们所提出的观光的物质功能和茶文化的精神感受这两方面要求,并且以这两方面的因素作为基本内容而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园林形式。通过分析"中国著名茶乡"陕西西乡县的枣园生态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实案,探求如何使观光茶园在功能性设计上与艺术精神得以完美结合,并针对观光茶园的空间序列安排和节奏韵律的把握进行深入分析。
王慧肖斌张云鹏张婷婷金立强
关键词:茶文化
春季大棚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陈书霞李许真程智慧孟焕文潘玉朋杨玉婷张婷婷孙银辉薛婉钰杨晓沛
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13-CsHPL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研究黄瓜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13-Cs HPL在不同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黄瓜种质26号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黄瓜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13-CsHPL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13-CsHPL在华北型26号黄瓜幼苗受到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3-Cs HPL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478 bp,编码48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4.34 kD。黄瓜种质26号幼苗的13-Cs HPL基因在受到非生物胁迫如干旱、NaCl、甲基紫精、H2O2、损伤与外源激素MeJA、SA和灰霉侵染处理后其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干旱、Na Cl、H2O2胁迫处理12 h时13-CsHPL的表达水平升高,其中H2O2处理12 h时13-CsHPL的升高最为明显,比对照显著增加了216.79%;在各个处理中,13-CsHPL对甲基紫精及损伤胁迫处理的响应较早,与对照相比,分别在6 h和8 h后显著升高,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2.96%和146.67%。本研究可为黄瓜13-CsHPL参与抗逆性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帮助。
刘苗苗张然然魏文霞张婷婷陈书霞
关键词:黄瓜克隆基因表达
陕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
2021年
陕西地区设施蔬菜主要以果菜为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室结构及采光保温性能、蔬菜不同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以及现有的栽培技术水平等,可进行越冬一大茬栽培、一年两茬栽培、一年多茬栽培等周年生产的高效栽培茬口安排。通过对延安、杨凌、泾阳、兴平、阎良等地的种植模式和茬口安排调研,我们整理归纳了多种设施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为陕西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和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李娟张婷婷乔宏喜陈书霞
关键词:设施蔬菜多茬栽培优质高产高效温室结构周年生产
几种主要果菜类蔬菜果形遗传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果实形状是果菜类蔬菜产品的重要外观品质之一,是影响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受环境影响较大,其遗传和分子调控机理相对复杂。本文中全面综述了茄果类、瓜类等果菜类蔬菜在果形QTL定位、基因图位克隆、GWAS连锁分析及候选基因的克隆等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方面的主要进展;阐述了IQD、OVATE、TRM、WUSCHEL和CLAVATA等重要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果实形状的分子调控机理,并对果菜类果形在遗传机制及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蔬菜作物果形的改良和精细调控提供参考。
张婷婷薛婉钰刘娜陈书霞
关键词:果菜类果形分子机制
黄瓜胚状体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建立黄瓜高频胚状体再生体系,为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长春密刺、Q8和14-1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材料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分别取14-1的子叶、子叶节、下胚轴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愈伤组织和胚状体产生情况;以14-1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及其质量浓度配比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4个不同基因型中,欧洲温室型黄瓜种质14-1可诱导出胚状体。在4种外植体类型中,14-1的子叶节可以高效诱导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其诱导率分别为100.0%和34.1%。激素及其质量浓度组合也会影响胚状体的诱导,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以MS+1.5mg/L 2,4-D为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其对14-1子叶节的诱导率为100%;在分化培养阶段,MS+0.1mg/L 2,4-D+0.5mg/L KT+0.2mg/L IAA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发生,14-1的出胚率为62.5%。显微形态观察发现,黄瓜体细胞胚发育过程包括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期胚等时期,这些胚可以发育成正常小植株。【结论】14-1的子叶节经诱导培养基MS+1.5mg/L 2,4-D和分化培养基MS+0.1mg/L 2,4-D+0.5mg/L KT+0.2mg/L IAA培养后,可高效产生胚状体,并可萌发成正常植株。
魏文霞刘苗苗张婷婷杨玉婷李许真郭晓陈书霞
关键词:黄瓜愈伤组织胚状体
农业废弃物不同配比的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基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陕西省农业畜牧业生产规模较大,每年大量农业废弃物焚烧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随着设施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蔬菜的生产方式的转变,有机基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节本增效,实验以“津优35”黄瓜为实验对象,利用发酵完全的菇渣、牛粪、蛭石和珍珠岩为材料,按照不同体积比设置10个不同的处理,进行不同配比的有机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影响和基质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方为T9(菇渣∶牛粪∶蛭石∶珍珠岩=6.5∶1.5∶1∶1)时,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可形成壮苗,说明适宜配比的复合基质可作为培养黄瓜壮苗的育苗基质,为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
张婷婷赵健翔薛婉钰陈书霞
关键词:黄瓜农业废弃物基质配比壮苗
黄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再生
2024年
【目的】对黄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再生进行研究,为黄瓜高频率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14-1子叶节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附加1.5 mg/L 2,4-D,进行25 d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后,取胚性愈伤组织在添加30,60,90,100,110,120,130,140和150 g/L蔗糖及1.5 mg/L 2,4-D的MS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每30 d继代1次,观察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变情况及胚性分化能力,并用电子天平在超净工作台中记录胚性愈伤组织质量的变化。继代培养60 d后,将保存的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移至含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待出现体细胞胚后移至MS培养基进行萌发,观察再生小植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将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14-1的子叶节,接种到附加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后,子叶节一端的愈伤组织集中聚集于下胚轴处,之后有黄色胚性愈伤组织产生。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当培养基中添加的蔗糖为60~150 g/L时,胚性愈伤组织能保持胚性愈伤状态达60 d。之后将继代培养60 d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至附加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在蔗糖质量浓度为60 g/L条件下保存的胚性愈伤组织可诱导出正常胚状体,且能形成健康小植株。【结论】由黄瓜子叶节诱导出的胚性愈伤组织可在MS+6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保存达60 d,之后能正常萌发形成胚状体,进而形成正常小植株。
薛婉钰刘娜苑鑫张婷婷曹云娥陈书霞
关键词:黄瓜胚性愈伤组织离体保存
黄瓜嫩果白色皮色性状的QTL初步定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构建黄瓜分子遗传图谱,对控制黄瓜嫩果白色皮色的QTL进行初步定位。【方法】以嫩果皮色不同的3份黄瓜种质Q8、Q16、Q24为亲本材料,分别配制2个杂交组合Q16×Q8和Q16×Q24及6世代遗传群体。利用色差仪和目测法观测黄瓜嫩果皮色;利用2个组合亲本进行多态引物筛选,进而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嫩果白色皮色的QTL定位。【结果】121对SSR引物在Q16×Q8亲本间表现多态,多态引物的比率为12.2%;126对SSR引物在Q16×Q24亲本间表现多态,多态引物的比率为12.7%。在Q16×Q8组合的遗传图谱中,包含了7个连锁群,74个SSR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为2 400.73cM;在Q16×Q24组合的遗传图谱中,包含7个连锁群,76个SSR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为1 623.37cM。根据构建的连锁图,对黄瓜嫩果白色皮色的QTL进行了初步定位研究,在Q16×Q8组合的7个连锁群上共定位了2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与第3染色体上,第1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解释9.276%的表型变异,第3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解释50.622%的表型变异;在Q16×Q24组合的7个连锁群上共定位了1个QTL位点,位于第3染色体上,可解释68.976%的表型变异。【结论】从Q16×Q8和Q16×Q24 2个杂交组合中共检测到3个控制黄瓜嫩果皮色的QTL位点。
张婷婷陈海旭申晓青陈书霞
关键词: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
黄瓜胚状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筛选适宜于黄瓜体细胞胚发生的培养条件,为完善黄瓜胚状体再生途径及建立黄瓜优良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奠定基础。【方法】以8份不同基因型黄瓜种质Q24、Q16、9930、No.26、Gy14、No.14、S63和16F7-2-8为材料,研究基因型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胚状体诱导率及成苗率为考察指标,以Gy14和9930为材料,探讨苗态(子叶未展开,子叶即将展开,子叶展开)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Gy14为材料,从子叶切割方式(不保留下胚轴及保留约1,2 mm下胚轴)、无菌苗培养阶段光照与否、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的质量浓度(0.75,1.00,1.50,2.00 mg/L)以及胚性愈伤的诱导时长(20,30和60 d)等方面,对黄瓜胚状体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基因型选择结果显示,Gy14和9930比其他基因型黄瓜种质更易诱导出较明显的胚状体。与子叶即将展开和子叶已展开2种苗态相比,子叶未展开时,Gy14和9930的胚状体诱导率较高,分别可达39.3%和38.7%。子叶节保留约1 mm下胚轴处理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可达85.2%。无菌苗培养阶段每天进行16 h光照和全天暗处理2种方式,对于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适宜胚状体诱导的2,4-D质量浓度为1.00 mg/L,胚状体诱导率为31.6%。与诱导20和60 d相比,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30 d的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率和成苗率较高,分别为39.6%和65.6%。【结论】黄瓜Gy14的无菌苗处于子叶未展开、仍呈抱合状态时,对其采取保留约1 mm下胚轴的切割方式,置于含1.00 mg/L 2,4-D的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可较为高效地产生胚状体,并获得完整的植株。
刘娜薛婉钰陈盼盼张婷婷李娟陈书霞
关键词:黄瓜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成苗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