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芝

作品数:114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0篇家蚕
  • 13篇消毒
  • 12篇小蚕
  • 12篇病毒
  • 11篇多角体
  • 11篇桑树
  • 10篇药物
  • 10篇菌病
  • 10篇核型多角体
  • 10篇核型多角体病
  • 10篇核型多角体病...
  • 9篇多角体病毒
  • 8篇饲料
  • 8篇饲育
  • 8篇人工饲料
  • 8篇蚕具
  • 7篇毒性
  • 7篇毒性试验
  • 7篇种蚕
  • 7篇胁迫

机构

  • 108篇山东省蚕业研...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潍坊职业学院

作者

  • 108篇李云芝
  • 81篇刘文光
  • 66篇衣葵花
  • 47篇刘惠芬
  • 39篇石瑞常
  • 34篇胡自江
  • 26篇娄齐年
  • 22篇郭光
  • 20篇王照红
  • 19篇李智峰
  • 17篇华丽峰
  • 11篇顾寅钰
  • 11篇董亚茹
  • 10篇于振诚
  • 9篇李化秀
  • 8篇赵东晓
  • 8篇王安皆
  • 8篇王向誉
  • 8篇周丽霞
  • 7篇聂磊

传媒

  • 21篇北方蚕业
  • 15篇蚕业科学
  • 10篇山东农业科学
  • 8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中国蚕业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蚕学会第...
  • 1篇蚕桑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蚕学通讯
  • 1篇广西蚕业
  • 1篇四川蚕业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树枝条长度与条重、叶重关系的数学模型探讨被引量:1
2000年
探讨了桑树枝条长度与条重、叶重之间的数学模型 ,包括枝条长与枝条重、片叶重、条叶重之间的关系式 ,以及条长比与条重比。
孙日彦梁明芝张临功王照红杜建勋李云芝
关键词:桑树枝条数学模型
一种小蚕少回育饲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小蚕饲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蚕少回育饲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收蚁;S2一龄饲喂、眠期处理;S3二龄饷食、饲喂、眠期处理。本发明的小蚕少回育饲育方法可加快小蚕发育进程,整个小蚕期较传统饲育方法缩短1天,且一日...
刘惠芬李云芝娄齐年刘文光郭光华丽峰王照红
一种家蚕饲养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蚕饲养箱。包括箱体以及饲养台;所述箱体包括连为一体的底板和四个侧板,四个所述侧板上边沿设有凹槽;所述饲养台包括台面,所述台面下部设有多个支撑杆,所述台面四周设有凸起,所述饲养台安装在...
李云芝刘文光衣葵花刘惠芬胡自江王安皆娄齐年肖连明
文献传递
一种家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的饲育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蚕饲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家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的饲育方法。所述家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的饲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人工饲料与水混合制备一龄湿体颗粒饲料;将白布铺到饲育盒底部,用喷雾器将含有山梨酸钾的水溶液喷到白布...
刘惠芬华丽峰娄齐年李云芝周丽霞 王淑贞郭新兵于海静
甲磺酸培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甲磺酸培氟沙星是喹诺酮类的第3代抗菌药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黑胸败血芽孢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接菌后添食24 h有效防治质量浓度最低为5.0 mg/L;先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对5龄起蚕进行皮下穿刺接菌,8 h内添食药物对细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采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对5龄起蚕进行皮下穿刺,接菌后添食2、4、8、12 h的药叶,最低防治质量浓度分别为20.0、10.0、10.0、5.0 mg/L;5龄起蚕添食2、4 h的药叶后接菌,有效防治质量浓度为20.0 mg/L,8 h后喂食试验浓度内药物防治效果已不佳。采用质量浓度为200.0、100.0 mg/L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蘸桑叶饲蚕,其全茧量及茧层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刘惠芬王安皆刘文光张凤林周丽霞华丽峰唐文倩李云芝
关键词:抗菌药物甲磺酸培氟沙星家蚕细菌性败血病
桑树MnERF2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s,ERFs)是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特别是非生物胁迫耐受。研究干旱胁迫下MnERF2的表达情况,为研究桑树AP2/ERF转录因子的抗逆分子机制提供基础理论数据。从桑树中鉴定了一个ERF转录因子亚家族成员,命名为MnERF2,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瞬时转化分别获得过表达MnERF2和RNA干扰(RNAi)沉默MnERF2桑树植株,利用功能增益和功能损失方法分析其抗旱功能。结果显示,MnERF2开放阅读框为1 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39.48 kD,理论等电点为5.6,具有一个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过表达MnERF2显著提高桑树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相比之下,MnERF2的沉默显著降低了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进一步试验表明,MnERF2增强SOD、POD、CAT、GST活性,促进ASA、GSH、脯氨酸含量的升高,降低O_(2)^(·-)、H_(2)O_(2)、·OH、MDA的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MnERF2通过提高脯氨酸的生物合成来调节渗透势,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来提高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从而提高桑树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董亚茹赵东晓耿兵李云芝王照红
关键词:桑树干旱胁迫
海水胁迫对中华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本试验分别以采自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的中华补血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苗高及根长的统计与测量,研究了海水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3%、25%、50%、67%的海水处理下,两个地区的中华补血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幼苗苗高和根长也受到抑制。而6%体积分数海水处理能够促进幼苗生长并且提高种子活力,12%体积分数海水处理则对幼苗根的生长有轻微抑制。在67%体积分数海水处理下,两地区中华补血草种子的萌发几乎完全被抑制。综合来看,滨州采集的中华补血草种子较东营的受海水胁迫影响小,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
刘惠芬李云芝刘文光衣葵花王向誉顾寅钰郭洪恩
关键词:中华补血草海水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桑叶育改人工饲料育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饲喂桑叶不同时间后改喂家蚕人工饲料,家蚕拒食时间均在20 h以上;1~4龄桑叶育家蚕改人工饲料育后其发育时间与桑叶育相比明显延长,5龄差别不大;随着食桑时间的延长,改喂人工饲料后就眠率先逐渐降低然后上升;5龄家蚕桑叶育改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明显低于桑叶育的全茧量。
李云芝刘文光衣葵花李化秀顾寅钰施新琴于振诚
关键词:家蚕人工饲料育发育时间
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被引量:3
2016年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蚕的触杀毒性(P〈0.01),但即使是高浓度(5 000 mg/L)药液对4龄起蚕也没有触杀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WDG稀释的不同浓度药液给2~4龄起蚕连续添毒4 h,对3个龄期幼虫3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与致死中量(LD_(50))分别为57.95μg/m L、140.45μg/m L、198.22μg/m L和0.055μg/头、0.197μg/头、0.784μg/头。分别于喷施质量浓度为66.7、33.3、25.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后的第1、3、5、7、9、11天,采摘桑叶全龄饲喂不同批次收蚁的家蚕,各浓度药液处理区桑叶饲养幼虫的发育经过未受影响,上蔟结茧的全茧量、茧层率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蚕区农田及桑园施用上述浓度氟啶虫胺腈药液后1 d即可采桑叶养蚕。综上认为,50%氟啶虫胺腈WDG对家蚕有较低的胃毒性,但其在桑叶中的残毒期较短,可在蚕区农田和桑园的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
李云芝刘文光衣葵花刘惠芬董亚茹杜建勋于振诚郭光娄齐年王照红
关键词:杀虫剂家蚕毒性残毒期
不同温度条件下抗菌素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氟苯尼考是新一代氯霉素类抗菌素,可用于家蚕细菌病防治。针对全年各养蚕季节环境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不同养蚕季节的蚕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500μg/m L氟苯尼考药液浸渍后的桑叶给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家蚕5龄第5天幼虫添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添食药物后不同时间蚕体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药理学计算软件DAS 2.0分析显示:给药后蚕体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不断上升,30℃处理区与24℃处理区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给药后3 h和4 h;添食3 h后停止给药,30℃处理区蚕体中的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至停药1.5 h后低于24℃处理区。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高温环境下蚕体对药物的吸收快,但消除也快,故在夏秋蚕季高温环境下使用氟苯尼考防治家蚕细菌病,需要适当增加添食药物的浓度。
李云芝刘文光刘惠芬衣葵花胡自江王向誉聂磊于振诚
关键词:抗菌素氟苯尼考家蚕温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