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伶俐
- 作品数:101 被引量:868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凯丰16在黄河中游滩地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为研究凯丰16在黄河滩地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4个密度水平(分别为3.75万、4.50万、5.25万和6.00万株.hm-2)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质地偏沙/肥力较低的黄河滩地,凯丰16在保留叶枝的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其皮棉产量比3.75万和4.50万株.hm-2密度显著增加。
- 刘桂珍邓士政马宗斌朱伟李伶俐
- 关键词:棉花种植密度
-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豫早06、豫早08、中棉37和中棉30的主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豫早06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其叶片的Pn、Fv/Fm和ФPSⅡ日变化幅度又较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豫早73和豫早08,由于其叶片的Pn、Fv/Fm和ФPSⅡ日变化幅度比中棉30的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而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7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也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0由于其叶片光合性能相对较差,而产量最低。
- 谢德意房卫平李伶俐马宗斌张东林杜远仿
- 关键词:早熟棉单株产量纤维品质
- 黄河中游滩区植棉适宜的缩节胺用量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采用常规棉花品种凯丰16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简化整枝的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棉花适宜的缩节胺用量.结果表明,棉花合理缩节胺用量为90.0~135.0 g·hm-2,略高于当地常规棉田.喷施适量的缩节胺可适度减少LAI,提高叶片SPAD值,减少主茎、叶枝和果枝部位的赘芽,优化干物质分配,有利于棉花多结铃、结大铃,进而提高产量,皮棉比不喷缩节胺的处理显著增产.
- 严根土马宗斌黄群朱伟李伶俐
- 关键词:棉花黄河滩区
- 喷施高锰酸钾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解决棉田中后期叶片感病过早枯衰导致的棉铃质量和纤维品质下降等问题,采用大田试验,以不喷施高锰酸钾为对照(CK),从7月1日开始在棉田喷施0.1%的高锰酸钾溶液,设A(每隔10 d喷1次,至9月20日共9次)、B(每隔15 d喷1次,至9月15日共6次)、C(每隔20 d喷1次,至9月20日共5次)3个处理,研究喷施高锰酸钾对棉花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高锰酸钾溶液均显著提高棉叶叶绿素含量、转化酶活性、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有效缓解后期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生理功能,进而显著提高铃质量和子棉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并提高了衣分和子指。其中,处理A单铃质量提高幅度最大,较对照显著提高28.9%,比处理B、C分别显著提高8.2%、19.7%;子棉产量增幅最高,比对照显著增产28.6%,比处理B、C分别显著增产9.3%、19.1%;纤维比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纤维综合品质表现最好。喷施高锰酸钾溶液各处理棉田后期生长表现棉枝紫红、叶色浓绿无病斑、桃大吐絮畅,实现了枝红叶绿吐白絮的高产优质棉田长相,且处理A增产促优效果最好。
- 李伶俐李文朱伟马宗斌杨铁钢
- 关键词:棉花高锰酸钾生理特性纤维品质
- 控释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5
- 2005年
- 在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尿素常规施肥量(N 15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对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处理可提高中后期棉叶叶肉细胞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改善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光合效率,增加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和对照比,控释氮肥各处理子棉产量和肥效表现:(1)等氮量(施N 150 kg.hm-2)基施处理极显著增产10.3%,肥效提高10.2%;(2)等氮量(施N 150 kg.hm-2)1∶1基追施处理极显著增产22.5%,肥效提高22.4%;(3)施氮120 kg.hm-21∶1基追施处理极显著增产12.3%,肥效提高40.3%;(4)施N 120 kg.hm-2基施处理增产3.2%,肥效提高29.4%。
- 李伶俐马宗斌谭金芳房卫平谢德意杨铁钢
- 关键词:棉花控释氮肥光合特性肥效
- 水杨酸浸种对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0年
- 以抗虫杂交棉为材料,研究了水杨酸(SA)浸种对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SA能显著提高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但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SA浸种对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同。较低温度(12℃)下,0.3%NaCl浓度时SA浸种较未采用SA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179.7%,而0.9%NaCl浓度下SA浸种较未采用SA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494.7%。0.3%NaCl浓度、温度12℃下SA浸种较未采用SA处理种子发芽势提高581.1%,而在0.3%NaCl浓度、温度24℃下SA浸种处理较未处理种子发芽势提高1.8%。研究认为水杨酸能缓解低温和盐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袁超郑宝周朱伟李伶俐马宗斌杨国玉李聪周小刚
- 关键词:水杨酸盐浓度棉花种子萌发
- 施钾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9
- 2007年
-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钾对抗虫杂交棉中棉所38、抗虫棉新棉33B、常规棉中棉所12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相比,不同基因型棉花施氯化钾225 kg/hm2,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棉花干物重及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棉花总成铃数、铃重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棉所38、新棉33B和中棉所12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3.60%、10.66%和4.21%;棉纤维2.5%跨距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和纤维整齐度等品质也得到改善。中棉所38和新棉33B比中棉所12施钾的效果更好,生产上应优先给抗虫杂交棉和抗虫棉品种施用钾肥。
- 马宗斌李伶俐朱伟闫旭霞李志敏
- 关键词:棉花施钾光合特性纤维品质
- 杂交棉豫杂35麦棉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1
- 2005年
- 李伶俐房卫平谢德意马宗斌杨铁钢杜远仿张东林
- 关键词:杂交棉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 施氮量对杂交棉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0,75,150,225,300和375 kg.hm-2对杂交棉豫杂37号在不同生育阶段其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干物质与氮、磷、钾的积累量及积累比例.就产量水平看,本试验以施氮量300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量225 kg.hm-2的增产1.66%,但增产不显著;而施氮量达375 kg.hm-2,其子棉产量比300 kg.hm-2的减产3.92%、比225 kg.hm-2减产2.23%.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明显下降,而磷和钾的利用提高.就纤维品质指标看,施氮可以提高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施氮处理间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差别不大,以225 kg.hm-2处理的纤维比强度最大.
- 李伶俐房卫平谢德意马宗斌杜远仿张东林
- 关键词:杂交棉施氮量干物质积累量
- 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17年
-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 刘伟李志坤马宗斌严根土李伶俐朱伟汪敏
- 关键词:棉花播种量精量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