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丽
- 作品数:37 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剖宫产分娩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 目的:探讨分析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因素的差异及其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为合理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出生的胎...
- 高亮李文丽董慧芳程慧清徐发林
- 关键词:早产儿足月儿剖宫产临床预后
- 文献传递
- 早期足月儿围生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临床特征的研究
- 目的:对早期足月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围生期高危因素及生后疾病特征,为足月儿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出生的5468例活产足月儿及其母亲资料,依...
- 徐发林李文丽董慧芳高亮程慧清
- 关键词:新生儿并发症围生期
- 文献传递
- 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增生与凋亡及远期学习能力的影响
- 目的 研究枸橼酸酸咖啡因(Caffeine Citrate,C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增生与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HIBD组、H...
- 徐发林王彩红李文丽段佳佳
-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与CPAP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比观察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儿予以HFNC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aO_2、SaO_2、OI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给予HFNC与CPAP辅助机械通气疗效相当,可明显改善患儿通气状况和临床症状,但HFNC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 李文丽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
-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早产儿脑血流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测量的脑血流值(cerebral blood flow,CBF)评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转入新生儿科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于纠正胎龄35~40周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及ASL检查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BPD分为BPD组(n=45)和非BPD组(n=45),比较两组早产儿ASL相同感兴趣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和基底神经节)CBF值的差异。结果与非BPD组早产儿相比,BPD组早产儿1 min Apgar评分更低,辅助通气时间更长,胎儿窘迫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纠正胎龄、日龄等混杂因素后,与非BPD组相比,BPD组左右两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神经节、丘脑的CBF值仍较高(P<0.05)。结论BPD可使早产儿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增高,可能与前期缺氧、较长时间辅助通气有关。
- 张晨李文丽陆林朱楚秦璠玥苑孟杰薛倩茹徐发林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血流量早产儿
- 双胎发育不均衡早产儿早期并发症及纠正年龄12月内神经系统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双胎发育不均衡早产儿生后早期并发症及纠正年龄12月时神经发育的差异,为双胎发育不均衡早产儿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活产、双胎且出生体重差异≥25%,除外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早产儿67对,分为轻胎组67例,重胎组67例,观察其生后早期并发症和纠正年龄12月以内的神经发育发育情况。结果 1)轻胎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喂养不耐受和感染性疾病的比例,住院期间放弃或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均高于重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8、4.251、3.983、5.858、4.733,P<0.05)。2)双胎均痊愈出院者共55对,随访至纠正年龄12月者43对。在不同出生胎龄中(<32周,32~33+6周,34~36+6周),轻胎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得分均显著低于重胎组(6月龄:t=3.735、2.494、2.129;12龄:t=4.850、3.269、3.381,P<0.001);纠正年龄6月和12月龄时,不同胎龄中,轻胎组与重胎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胎组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低于重胎组(t=4.269、3.233、2.578,P<0.01)。结论双胎发育不均衡的早产儿中,低出生体重小者生后早期并发症多,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要严密随访,尤其注意运动能力的发育状况。
- 董慧芳王银娟范旭方李文丽徐发林
- 关键词:双胎儿早产儿并发症神经发育
-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提高对儿童DILI的认识。方法 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儿童DILI患者(<14周岁)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7.4±2.9)岁。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原发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药物过敏及局部炎症疾病;药物种类包括西药和中药/中成药两类。西药70例(54.7%),包括抗菌类药物(大环类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结核类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激素类药物。中药/中成药26例(20.3%),包括中药/中成药制剂、草药。联合使用32例(25.0%)。患者最小为5月龄,最大14岁,1岁以下8例(6.3%),1~3岁11例(8.6%),4~9岁68例(53.1%),10~14岁41例(32.0%)。DILI临床分型中肝细胞型80例(62.5%),胆汁淤积型24例(18.8%),混合型24例(18.8%)。DILI严重程度分级轻度56例(43.7%),中度65例(50.8%)及重度7例(5.5%)。经肝组织穿刺(共78例,60.9%)病理表现包括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点状坏死和(或)界面性肝炎。儿童DILI患者临床表现:乏力72例(56.3%);食欲下降69例(53.9%);恶心、呕吐25例(19.5%);皮肤黄染或尿黄38例(29.7%);皮肤瘙痒或皮疹16例(12.5%)。儿童DILI患者经停药、对症治疗后,治愈24例(18.8%),好转90例(70.3%),未愈14例(10.9%),无死亡病例。定义治愈、好转病例为有效组(n=114),未愈病例为无效组(n=14)。两组患者年龄、A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药物种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数儿童DILI患者经停药治疗后病情缓解,年龄低、服用中药/中成药的儿童DILI患者治疗预后差于年龄高、服用西药的。在今后儿童用药过程中应对药物使用重点防控、酌情使用,减少DILI发生。
- 陈书平安红军郜水菊李文丽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儿童LOGISTIC回归分析
- 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caffeine citrate,C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7日龄SD新生大...
- 徐发林王彩红程慧清董慧芳李文丽
- 关键词:脑损伤髓鞘碱性蛋白腺苷受体新生大鼠
- 小于胎龄与适于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期为NEC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EC患儿(包括Ⅱ期和Ⅲ期)2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SGA组55例,AGA组181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1)SGA组剖宫产出生者比例(83.6%)高于AGA组(59.7%),其母孕期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6.4%vs.24.9%)、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32.7%vs. 11.6%)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GA组发生Ⅲ期NEC的比例(41.8%vs.26.5%)、预后不良(放弃+死亡)率(25.5%vs.13.3%)、住院天数[25(16,23)vs.17(12,24)]均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开奶日龄、发病日龄、发病前72 h内输注红细胞、发病时WBC、CRP、PLT水平、病原学检查(大便培养、血培养)阳性率、手术治疗例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Ⅲ期NEC、NEC诊断后主要并发症如败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腹膜炎、肠穿孔、硬肿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是导致SGA组和AGA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S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5.211,95%CI:2.998~26.107)、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10.440,95%CI:1.627~19.377)、休克(OR=12.256,95%CI:2.896~21.058)和肠穿孔(OR=6.305,95%CI:1.473~8.240);影响A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3.352,95%CI:1.866~18.540)、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9.662,95%CI:2.508~16.004)和休克(OR=11.254,95%CI:2.183~17.005)。结论 SGA并发NEC时病情较AGA更重,预后不良率更高,应积极治疗NEC后的各种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
- 董慧芳张晓丽李文丽徐发林
-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和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差异,为早产儿感染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首次血培养病原菌构成,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371例败血症早产儿,G^+菌组53例(14.3%),以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G^-菌组235例(63.3%),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组83例(22.4%),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3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6.0(1.0,13.0)d]比较,G-组[17.0(9.0,27.0)d]和真菌组[18.0(12.8,30.3)d]发病日龄较晚;G-组感染前机械通气时间[1.0(0.0,3.0)d]较G+组[0.8(0.0,1.0)d]和真菌组[0.0(0.0,1.0)d]长,更易合并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真菌组(15.7%,13/83)比较,G^+组(56.6%,30/53)和G^-组(34.0%,80/235)首发症状为呼吸困难比例较高,真菌组表现为腹胀的比例较高;真菌组起病时血小板计数[112.0(75.5,186.2)×10^9/L]较G-组[169.5(102.0,246.0)×10^9/L]和G+组[175.0(115.0,242.0)×10^9/L]低,感染前应用抗生素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更长,更易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败血症病原菌以G-菌为主;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应结合临床特征推断可能病原菌,及早合理用药。
- 刘嘉欣程琳关颖李文丽夏磊徐发林
-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