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琳
- 作品数:25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妊娠方式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病率的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调查不同妊娠方式对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同时期因自然流产而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患者标本42例,自然妊娠流产胚胎19例,染色体异常发病率(8/19)42.1%;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23例,染色体异常发病率(12/23)52.1%。比较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比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不同妊娠方式流产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 赵晓曦武艾宁谷孝月梁琳
- 关键词:流产辅助生殖技术非整倍体
- 种植窗期白血病抑制因子和孕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研究
- 梁琳赵晓曦陈秀娟王振飞刘芳塔娜孙海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妇产科的新兴学科,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
- 关键词:
- 关键词:不孕不育症卵泡液
- 呼和浩特地区209例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因素调查
- 2012年
- 目的探讨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以及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基因拷贝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利用染色体G显带和PCR检测技术,对209例无精症和少弱精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对在染色体核型分析中Y染色体部分缺失患者5例,11例小Y患者,以及1例Y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有异常的嵌合体患者,共17例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71例,占34.9%。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4例。结论在无精症和少弱精症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以及无精子因子基因拷贝缺失,遗传因素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
- 赵晓曦武艾宁梁琳朱小军
- 关键词:男性不育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
- 如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教学的探讨
- 2014年
- 妇产科学是学习妇产科的主干课程,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作为系统学习妇产科学的基础务必夯实。临床见习中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也是学生进行女性生殖生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不孕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占育龄夫妇比例高达15%左右。与之相关的妇科疾病例如月经失调、紊乱,卵巢早衰,排卵障碍等疾病发病率也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问题出现而随之攀升,原有的课堂理论教学-见习-实习相结合已不能紧跟目前的教学形势。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适应医疗服务需要的具备扎实临床技能的合格医学人才。
- 梁琳
- 关键词:生殖生理教学模式辅助生殖技术
- 冷冻胚胎解冻后质量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胚胎解冻后损伤及过夜培养后生长情况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周期303例,共349个周期。(1)根据所移植胚胎卵裂球的损伤程度,分为移植的胚胎均无损伤的完整组(A1,n=193)、全部移植的胚胎均有卵裂球损伤的损伤组(A2,n=30)和移植既有完整胚胎又有卵裂球损伤胚胎的损伤混合组(A3,n=126);(2)解冻后胚胎经过夜培养,所移植胚胎均有不同程度生长的定为生长组(B1,n=187),所移植胚胎均未见生长的未生长组(B2,n=46)和所移植胚胎既有生长的胚胎又含有未生长胚胎的生长混合组(B3,n=116);(3)在生长组及生长混合组中,有胚胎达到桑葚胚状态的桑葚胚组(C1,n=86),无胚胎生长到桑葚胚的无桑葚胚组(C2,n=217);比较各组之间的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之间的差别。结果解冻后完整组(A1)及损伤混合组(A3)妊娠率分别为45.08%、40.48%,均显著高于损伤组(A2)(20%)(P=0.01,0.036);完整组(A1)种植率(24.25%)显著高于损伤组(A2)(11.11%)(P=0.02),活产率及流产率相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冻后经过夜培养,生长组(B1)妊娠率(47.06%)显著高于生长混合组(B3)(34.48%)(P=0.031),生长组(B1)种植率(26.34%)显著高于未生长组(B2)(17%)及生长混合组(B3)(16.16%)(P=0.049,0.002)。桑葚胚组(C1)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无桑葚胚组(C2)(54.65%vs.37.33%,28.28%vs.19.76%)(P=0.006,0.015)。结论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对妊娠结局有利;胚胎解冻后经过夜培养,有卵裂球细胞生长的胚胎能够获得较高的种植率及妊娠率,且生长为桑葚胚者能够获得较高的妊娠结局。
- 赵杰陈秀娟刘芳梁琳梁磊王萨仁侯石磊
- 关键词:冷冻胚胎胚胎培养
-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及运动减脂对其影响
-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中影响激素分泌物质的增加和食品安全质量的下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对女性健康影响甚大.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本身,所造成的不孕不育问题还会直接涉及到后代健康.了解其发生机理及治疗手段是项迫切的...
- 梁琳陈秀娟
- 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227例无精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27例无精症(120例)和少精子症(107例)患者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占31.7%;其中无精症患者中发现异常核型占总无精症患者的40%;少精子症患者中发现异常核型占总少精子症患者2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精子症染色异常患者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60.4%,少精子症患者均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在元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发生率高于少精症患者,前者主要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后者主要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
- 赵晓曦武艾宁梁琳
- 关键词:无精症少精子症染色体异常
- 观察体外受精中卵泡液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对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泡液抗氧化能力的几项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巯基化合物(SH)及丙二醛(MDA)浓度,并观察其与卵母细胞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中心行IVF-ET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258例,收集直径在18mm以上的2 876个卵泡的穿刺液,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中TAC、GSH-PX、SH和MDA含量,比较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组中4项检测指标与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受精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TAC、GSH-PX活力、总SH水平、MDA浓度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相关分析显示,在IVF组中,TAC活力与获卵数呈负相关(r=-0.475,P=0.012),与受精及胚胎发育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在ICSI组TAC活力与获卵数无显著相关性。GSH-PX活力在ICSI组与卵母细胞成熟率呈负相关(r=-0.505,P=0.046)。MDA水平与正常受精率呈正相关(r=0.371,P=0.038),与优胚率呈负相关(r=-0.301,P=0.050),并且在ICSI组中其与正常受精率呈正相关(r=0.609,P=0.012),与卵裂率呈负相关(r=-0.541,P=0.030)。SH水平仅在IVF组中与优胚率呈负相关(r=-0.385,P=0.047)。结论 TAC并不能作为反映受精率和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但可能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卵泡液中MDA浓度对于预测受精结局有意义;SH与优质胚胎形成有关。
- 梁琳陈秀娟
- 关键词:卵泡液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巯基化合物
- 121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总结分析内蒙古地区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助孕治疗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1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助孕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病人的年龄及病因有无区别,对比分析长方案、短方案这两个常用方案治疗结局有无区别。结果:总体临床妊娠率达39.6%,长方案与短方案两组在病因构成及不育年限上的区别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育女方的年龄上,短方案组(34±4.10岁)平均年龄比长方案组(31.3±3.88岁)大(P<0.05),两组妊娠率(长:33.7短:36.4)上没有显著区别,短方案(8.28±1.73)使用促性腺激素的天数比长方案(10.66±1.63)短,平均获卵数比长方案少(P<0.05),正常受精率比长方案少,但优质胚胎率(长:39.62±23.89;短:37.52±33.56)及种植率上两组没有区别。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是治疗不育症的有效方法,长方案及短方案是临床上常用方案,个体化方案是临床工作的选择。
- 陈秀娟王丽岩刘芳赵杰梁琳齐佳敏王海翔侯石磊张艳兵彭静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高龄不孕患者不同辅助生殖技术的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高龄不孕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共计184个周期。按照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Ⅰ组(n=67,周期数为63,35岁≤年龄<37岁),Ⅱ组(n=60,周期数为55,37岁≤年龄<40岁),Ⅲ组(n=57,周期数为37,年龄≥40岁)。各组患者身高、体质指数、不孕年限及受孕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Ⅲ组接受IVF-ET和ICSI者的新鲜胚胎妊娠率较Ⅰ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接受IVF-ET和ICSI者的冷冻胚胎妊娠率及胚胎冷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Ⅲ组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较Ⅰ组及Ⅱ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妊娠率较Ⅰ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种植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移植率、自然流产率及活婴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ART下,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胚胎着床及妊娠成功。
- 梁琳陈秀娟
- 关键词:胚胎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