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明月

作品数:25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犯罪
  • 10篇司法
  • 8篇犯罪学
  • 5篇少年司法
  • 5篇司法制度
  • 5篇法制
  • 4篇迪尔凯姆
  • 4篇少年司法制度
  • 3篇刑事
  • 3篇加罗法洛
  • 3篇犯罪概念
  • 3篇福利
  • 2篇刑罚
  • 2篇刑法
  • 2篇刑法学
  • 2篇少年
  • 2篇少年犯
  • 2篇少年犯罪
  • 2篇社区矫正
  • 2篇未成年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早稻田大学

作者

  • 25篇苏明月
  • 3篇于国旦
  • 2篇焦阳
  • 1篇李钰莹
  • 1篇李普

传媒

  • 2篇中国青年政治...
  • 2篇中国青年研究
  • 2篇预防青少年犯...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政法论坛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研究生法学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河南警察学院...
  • 1篇厦门大学法律...
  • 1篇中国青年社会...
  • 1篇人民法治
  • 1篇中国犯罪学研...
  • 1篇中国犯罪学研...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中日少年案件处理流程与矫正之比较看少年司法模式被引量:9
2010年
日本存在三类对非行少年的相应法律制度:刑事司法制度、少年保护与儿童福利行政制度,少年法院在制度的连接与案件分流中起主导作用;中国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与严重违法案件的对应制度可两分为刑事司法系统之内与刑事司法系统之外。案件的处理与分流成流线型,最终进入刑事司法系统中的案件为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案件。通过对于中日两国实然少年案件处理流程与矫正的比较得出结论:制定和实施具有司法法性质的少年法是实现少年司法制度独立的关键。
苏明月
不同平台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学上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辨析
刑法规范、刑法学、犯罪学在各自领域对犯罪概念进行了描述和界定,这三大领域中的犯罪概念有何异同,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指导意义,这正是本文试图去探讨的。
苏明月
关键词:刑法典立法者刑法学概念辨析
文献传递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研究——以非刑罚角度为切入点被引量:2
2021年
在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下,如何有效地降低犯罪率成为未成年人性权益保护的关键,鉴于该类犯罪的原因特殊和刑罚预防的功能有限,适时引入非刑罚预防措施有助于犯罪预防。我国应当改变当前"重刑轻防,重罚轻治"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模式,在借鉴域外有益经验并立足于我国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立法、整合未成年人保护部门的责任配置、引入再犯预防措施、加大对被害人的救济力度等方式,构建完善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苏明月苏明月
构建“少年社区矫正”的独立话语权——以整合现有资源角度为出发点被引量:9
2016年
在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与行刑社会化理念不断被强调的现如今,相关改革虽不得一蹴而就,但充分利用现有司法资源及社会资源,以刑事执行领域中的"少年社区矫正制度"为切入点来探讨相关制度的构建不失为改革进程中一条更为适宜的进路。本文从整合现有资源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少年社区矫正制度,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若干合理构想,试为相关制度的完善建言。
苏明月金日鑫
关键词:少年司法社会支持
美国应对校园网络欺凌的策略及其启示被引量:16
2017年
在美国,媒体报道因网络欺凌而导致的青少年自杀或受到生理、心理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美国各州也已经陆续立法管制校园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传统校园欺凌在网络上的延伸,又不乏新的特点。网络欺凌的空间辐射范围更广,欺凌手段更具有隐蔽性,虚拟距离使得欺凌者难以预知欺凌行为造成的伤害,加之网络欺凌的开放性与持续性特征,给应对校园网络欺凌带来不小的挑战。面对新形式的校园欺凌,学校管辖权的扩大和管制手段的革新势在必行,美国一些州在司法实践中引入"实质损害原则",同时呼吁引入旁观者责任。校园网络欺凌在我国尚处于蛰伏阶段,美国应对网络欺凌的很多策略值得我们借鉴,但前摄性言论限制和旁观者责任并不适合我国。
李普苏明月
论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兼论价值中立是否可能被引量:1
2004年
研究方法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实质性前提。任何学科都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方法,对于尚不成熟的学科而言,科学的研究方法尤显重要。巴甫洛夫(И.П.ИBaиПeTpOичПaBлOB,1849—1936)在谈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大意义时指出:“
苏明月
关键词:犯罪学研究方法价值中立自然主义
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最新发展与组织模式探索
2015年
中国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从立法层面来看,由"两院""两部"的试点通知上升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部门法规范,但是完整统一的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工作尚在推进中。从具体实施来看,由个别省市的试点到全国范围的推广。数据显示,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组织模式的构建上。从各地区的探索来看,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浙江模式等各具特色。但从长远发展考虑,社区矫正应鼓励民间社区力量的有效参与。
苏明月
关键词:社区矫正市民社会司法行政机关
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综述
2004年
由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主办,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吉林省法学会、长春市人民检察院和吉林大学法学院协办的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第13届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1日至23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和实务部门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犯罪学基础理论、少年司法制度、刑事政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论文和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于国旦苏明月
关键词:少年司法制度刑事政策刑事政策
越轨少年与网络规制--中美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不良网络信息可能诱发少年犯罪,因而需对网络进行必要监管。在网络监管形式方面,中国由多部门负责监管,网络法律还不完备;美国对网络的监管遵循法律主义路径,以间接管理为主,注重发挥社会作用;日本有多部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法律,各部门分工负责。在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中国仍然偏向于技术性教学,且道德教育在升学压力下沦为附属品;而美国和日本均较早在校园内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日本还更重视家长对少年上网的引导作用。网络管理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应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自律"一旦实现,既能促进网络环境的自我改善,又能减轻政府的负担。
苏明月焦阳
关键词:政府责任行业自律网络伦理教育
犯罪学对少年司法制度具有促进与“解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实证犯罪学研究成果是决定少年司法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犯罪学主张少年司法与刑事司法的二元分离,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强调对犯罪少年或越轨少年的提前预防与干预,并且少年司法中的少年转处受到犯罪学中标签理论的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惩罚、严罚主义的抬头,在少年司法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福利型的少年司法向成人司法模式回归。
苏明月
关键词:少年司法制度少年犯罪犯罪学研究标签理论福利型刑事审判程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