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积彬
- 作品数:59 被引量:38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 中国不同区域MIS-3时期气候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8年
- 在对比分析前人对MIS-3阶段气候环境特征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冰芯、石笋氧同位素与磁化率等各种代用指标,对中国不同区域在MIS-3时期的气候环境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区域MIS-3阶段的气候环境特征在大背景较为一致的条件下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青藏高原在MIS-3阶段的早期(MIS-3c)和晚期(MIS-3a)较其它区域来说可能温度要高,降水量更为充沛,中期(MIS-3b)气候曾经一度变冷变干,存在着千年尺度的气候转换;东亚季风区主要以暖湿气候为主,西南季风区则以凉湿为主,而温湿的气候环境可能是MIS-3时期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区域对比研究还发现,Heinrich事件与D-O循环在中国不同地区同样着存在不少记录.
- 甄治国钟巍薛积彬郑琰明刘伟
- 关键词:气候变化HEINRICH事件
- 海南岛双池玛珥湖揭示的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气汞沉降的高分辨率记录被引量:1
- 2023年
- 以取自海南岛北部双池玛珥湖SCH17-04岩芯全长为420cm的沉积物为材料,对其开展了AMS14C测年和总汞浓度、总有机碳、常量地化元素、干密度等指标的测试分析。通过对多代用指标的综合比对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着重探讨了815~1510A.D.时段内区域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汞沉积过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SCH17-04岩芯中汞浓度(Hg-C)为0.22~3.11μg/g,汞沉积通量(Hg-AR)为0.01~1.92μg/(cm^(2)·a)。进一步分析发现,双池玛珥湖沉积物中汞浓度与各环境代用指标之间呈现出变化步调的不一致性,揭示了有机质吸附、土壤侵蚀、气候变化、海洋释放等自然因素可能对沉积物中汞积累的贡献较为微弱。综合岩芯记录与史料记载分析发现,主要与人类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大气汞沉降输入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人为汞信号始于约940A.D.,对应于五代十国时期,并且在约940~1130A.D.(五代十国中后期和北宋)和约1320~1420A.D.(元朝中后期和明朝初期)期间,特别是在后一时期,出现显著的人为汞通量峰值阶段,这与历史上海南岛人口数量变化趋势较为吻合,揭示了人类活动(如金属冶炼和开采、战争叛乱、人口迁移等)在这些时期对自然界中的汞释放与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 陈境强薛积彬李彦婷卢毅马欣璐钟巍
- 关键词:历史时期
-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记录及区域对比研究被引量:61
- 2008年
- 选择位于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巴里坤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4C测年建立了巴里坤湖沉积剖面约9400cal.aB.P.以来的时间序列。对该湖泊剖面沉积物的矿物x射线衍射、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粒度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9400cal.aB.P.以来,巴里坤湖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大致经历了冷干(9400~7400cal.aB.P.)-暖湿(7400~5900cal.aB.P.)-暖干(5900~3100cal.aB.P.)-凉湿(3100~1100cal.aB.P.)-冷干(1100~500cal.aB.P.)-暖干(500cal.aB.P.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该过程基本上同周边区域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相-致。在3800cal.aB.P.左右,北疆地区的几个典型湖泊沉积记录序列都指示该时期气候环境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折,可能暗示了这-时期亚洲中部干旱区(至少在北疆地区)大气环流状况发生了重大调整。
- 薛积彬钟巍
-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指示意义--以新疆巴里坤湖为例被引量:21
- 2009年
- 腐殖质具有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敏感的特点,已经展示出了作为古气候演变研究载体的重要潜力和优势.当前,腐殖化度对气候环境变化指示意义的研究主要应用于泥炭沉积上,而对于湖泊沉积物中腐殖化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报道.根据新疆东疆北部巴里坤湖湖泊沉积物腐殖化度的分析,同时结合年代学、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自生碳酸盐δ^(13)C,δ^(18)O的分析结果,认为该湖泊沉积物中腐殖化度可以较为敏感地反映气候环境变化的相关消息.较高的腐殖化度,指示气候相对湿润,而较低的腐殖化度值,指示气候相对干燥.在此基础上,结合多指标变化,初步划分了巴里坤湖地区近9.4cal kaBP以来经历了干(9.4-7.5cal kaBP)-湿(7.5-5.8cal kaBP)-干(5.8-3.0 cal kaBP)-湿(3.0-1.0cal kaBP)-干(1.0-0cal kaBP)五个阶段.
- 蔡颖钟巍薛积彬徐华君
- 关键词:腐殖化度气候意义
- 15~19世纪末期间广东的气候与灾害特征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5
- 2004年
- 从对广东有关史料记载等资料的整理分析入手,选取史料中1480~1940年间共460年的自然灾害记载,分别采用寒、暖年数统计法和湿润指数法建立不同的指标序列分析,认为,广东的小冰期开始于1480's,结束于1890's,其间有3次较为明显的冷期,分别出现于1480's~1540's,1610's~1780's,1830's~1890's,相邻冷期间为暖期,在不同的冷暖时期水热配置模式也不相同.在小冰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自然灾害特征,冷期内发生的灾害次数远多于暖期中发生的灾害次数.还收集整理了历史时期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并对其与广东气候及灾害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对广东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影响不大,几者之间关系并不显著;拉尼娜事件对广东冬季气温则具有较大影响.
- 薛积彬钟巍赵引娟彭晓莹
- 关键词:冷期暖期小冰期湿润指数灾害特征气候
- 海南东部小海潟湖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台风活动的指示被引量:3
- 2019年
- 为探讨海南东部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2015年于海南岛东海岸小海潟湖中采集了一根长73 cm的柱状样(XH15-02),在年代学(210Pb和AMS14C)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环境代用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干密度等)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XH15-02柱状样TOC与TN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C/N比值在10.41~23.33之间变化,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org)值在-25.14‰^-23.29‰之间.通过对多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以及与历史文献资料和其他自然代用指标的综合比对,认为XH15-02孔岩芯沉积记录了研究区过去1100多年来较为丰富的气候环境、台风活动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信息.近千年来,小海潟湖沉积有机物主要以陆源输入为主,据估算该岩芯有机碳陆生来源约占47.00%~73.43%,但在不同时期变化幅度较大,该陆源有机碳含量变化可能主要反映了历史时期海南东部地区的干湿变化历史;自1850年以来,XH15-02孔岩芯沉积通量的显著增加与当地人口的快速增长历史一致,反映了研究区近二百年来可能受到的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活动影响强烈;多个具有显著偏正δ13Corg记录的时期同史料记载以及周边区域地质记录中的"大风"、"海溢"、"风暴"等事件发生时间较为相近,可能揭示了历史时期的台风或高海平面事件,进而认为小海潟湖沉积在重建历史时期海南地区台风活动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 游爱华薛积彬谢露华程嵘魏志强钟巍
-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强台风
- 末次冰期以来雷州半岛北部C_3/C_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2
- 2014年
- 末次冰期以来陆地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当前古生态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雷州半岛北部下录和屋山两处泥炭沉积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重建了该区域末次冰期以来C3/C4植物相对丰度演化历史,并探讨了其可能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MIS-3阶段初期,屋山地区的植被以C3和C4混合植被为主,在此后的MIS-3阶段绝大部分时期,下录和屋山地区的植被主要为C3植被,在个别时段C4植物也曾一度有所扩张;在MIS-2阶段,下录地区c,植物含量显著降低,区域植被以C4植物为主;在全新世初期,下录地区的C3植物含量呈现出增加趋势,气候环境变得有利于C3植物生长.对比研究表明,由于在末次冰期乃至冰期最盛期阶段,雷州半岛地区的气温下降幅度可能仅在5~8℃左右,温度足以满足C3/C4植物的生长需要,从而使得受东亚夏季风强度直接影响的降水增多或减少成为控制本区域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此外,大气CO2浓度可能对该地区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 薛积彬钟巍曹家元欧阳军
- 关键词:C3有机碳同位素末次冰期雷州半岛
- 基于史料记载的1470~1949年广东沿海地区台风活动历史重建与分析
- 李晴薛积彬
- 近50 ka以来雷州半岛北部泥炭序列^(87)Sr/^(86)Sr比值变化的环境意义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通过测定雷州半岛北部湛江市屋山村和遂溪县下录村的2个泥炭序列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探讨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我国北热带地区泥炭序列锶同位素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分析结果表明:(1)在过去近50 ka以来,泥炭序列中^(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13~0.722之间,平均值为0.716.(2)通过与已发表的气候代用指标对比,发现在轨道尺度上^(87)Sr/^(86)Sr比值在暖湿期(如MIS 3阶段)呈现相对低值,而在相对凉(冷)期(如MIS 2阶段)则表现为高值;这种现象甚至在千年尺度上也有很好的体现.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泥炭序列中^(87)Sr/^(86)Sr比值的变化与流域风化淋溶后残留的硅酸岩碎屑物质输入有关,且受到了因气候条件变化所导致的地表径流和植被繁茂程度变化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北部地区泥炭序列^(87)Sr/^(86)Sr比值记录可以作为流域化学风化强度变化的有效指标.
- 钟巍陈援翰魏志强叶素素商圣潭薛积彬欧阳军曹家元
-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稳定氮同位素的气候与环境意义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选择位于西风环流显著影响的新疆巴里坤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对位于湖心部位的人工开挖剖面的多指标(包括有机碳同位素(δ1C)、有机质含量(OM)和碳氮比(C/N))的对比分析和验证,发现该湖泊沉积物的δ15N记录较好地响应了过去9400年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依据其波动变化特征划分出以下阶段:9400~7300cal.aBP期间,气候状况较为干旱且不稳定;7300~5900cal.aBP期间,气候相对湿润;5900~3100cal.aBP期间,气候环境由湿转干;3100~1100cal.aBP期间,气候特征由相对湿润转向干旱;但在1100~0cal.aBP期间偏高的δ15N值,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巴里坤湖沉积物δ15N记录对于恢复研究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特征与历史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 钟巍张进尹焕玲薛积彬曹家元唐晓宏
- 关键词:稳定氮同位素全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