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爱清

作品数:43 被引量:19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文化科学
  • 7篇艺术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媒介
  • 9篇幸福感
  • 8篇弱势群体
  • 5篇心理
  • 5篇受众
  • 4篇大学生
  • 3篇新闻
  • 3篇心理健康
  • 3篇直播
  • 3篇受众心理
  • 3篇教学
  • 3篇范式
  • 2篇电影
  • 2篇动态模型
  • 2篇新生代农民
  • 2篇新生代农民工
  • 2篇信息表
  • 2篇信息表达
  • 2篇虚假新闻
  • 2篇学习环境

机构

  • 40篇江西师范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7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43篇袁爱清
  • 8篇孙强
  • 7篇舒曼
  • 3篇徐朝亮
  • 3篇徐紫云
  • 1篇周岩
  • 1篇邵培仁
  • 1篇王宇荣

传媒

  • 7篇新闻界
  • 4篇华东交通大学...
  • 4篇东南传播
  • 3篇新闻爱好者
  • 2篇声屏世界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传媒观察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地理教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青年职业...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对外传播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生态学视角下对弱势群体恶性案件的报道被引量:1
2013年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媒介对弱势群体恶性案件的报道存在广泛的博弈。本文从生态学视野出发,辩证地梳理了媒介对弱势群体恶性案件报道的现状及类型。同时重点介绍了需要威胁理论、知情冲突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生态因子理论所导致的困境;并提出媒介对弱势群体恶性案件的报道应遵循动量缓冲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整体平衡原则,这对于改善媒介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袁爱清
关键词:媒介生态学弱势群体恶性案件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6名特殊大学生进行测查,了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并分别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研究应对方式上的共性与差异性,为针对弱势群体开展健康教育、构建救助体系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舒曼袁爱清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
仪式传播视域下华莱坞概念的认同塑造
2017年
凯瑞以类喻的方式诉说传播即仪式的本质,所以仪式感是塑造认同的关键。现实场域的观影与网络空间的观影构筑着电影的生态空间,观影是一种集体参与式的仪式。个体沉浸于现实虚构的环境中获得体验感,并通过参与、共享逐渐形成一种共识性信仰。研究发现,塑造华莱坞概念的想象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培植一种集体仪式感,以此来建构华莱坞概念的权威性与神圣性。观影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过程。但现状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知晓并未与华莱坞共同体联结在一起,个体认同的危机感是存在的。培植华莱坞共同体的集体仪式需要现实场域与网络空间的双向联动,集体仪式离不开媒介事件的塑造,以竞赛、征服、加冕的共识性媒介事件来建构华莱坞共同体的权威性,不失为一种塑造认同的关键方式。
袁爱清刘奕瑶
关键词:仪式传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调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试图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使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卷和SCL-90问卷对1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团体活动对改善人际敏感、强迫、焦虑起正向作用,个别咨询及治疗对精神病性起正向作用,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对偏执起正向作用.结论: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不同的作用.
舒曼袁爱清徐紫云徐朝亮
关键词:心理健康
剖析医患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被引量:17
2011年
以信息不对称作为研究医患关系的切入点,运用信息公平论的原理研究信息不对称下的医患关系,通过分析导致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信息公平的医患关系的具体措施,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袁爱清舒曼
关键词:医患关系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平信息公开
增强媒介免疫力的新路径被引量:1
2013年
在自媒体时代,屡禁不绝的虚假新闻已引起广泛关注,传媒生态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要求研究者们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以免疫论为切入点,引入媒介免疫的概念,分析了受众心理在媒介免疫中的作用,沿这一路径出发构建了媒介免疫的理论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媒介免疫力的相关策略。
袁爱清
关键词:虚假新闻受众心理
防御性的胜利:弱势群体话语权实现的内在路径被引量:4
2012年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本文以防御性悲观作为研究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切入点,探讨了弱势群体话语权实现的可能性及内在路径,以尊重弱势群体的情感诉求及心理需求为前提,研究了弱势群体在事件中的涉入程度与内在机制对促进信息表达的积极意义,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弱势群体推动事件发展维护基本权益及促进社会和谐都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袁爱清邵培仁
关键词:弱势群体话语权防御性悲观
媒介对受众幸福感影响的范式转换及其价值—一种基于媒介心理机制偏向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认为,媒介本身并不会影响幸福感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中介过程来起作用的,并且受到其它因素的调节。心理机制作为中介模式与调节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介作用有助于阐明某一关系是如何发生或为什么发生,中介变量是媒介影响幸福感的内在和质性原因,且不同中介之间互相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人们对媒介幸福感心理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
袁爱清
关键词:心理机制
社会转型期媒介对人类幸福的建构与影响研究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需求表现更为复杂。本论文基于中国梦实现的宏观视野、中国社会现实及媒介现状的研究,根据传播学学科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国梦实现的社会现实需求出发,提出媒介幸福感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媒介学的研究也应满足人类精...
袁爱清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媒介传播社会心理
观影养心的相关理论及动态模型探析——以媒介幸福感为视角被引量:5
2014年
由媒介带来的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引起了传播学及心理学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观影养心致力于关注观看影视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共振及情绪共鸣的现象,探讨观影养心这个话题会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本文首先提出观影养心的定义、结构及相关理论观点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观影养心的静态影响因素,并对建立动态机制模型做了尝试;并且鉴于观影养心作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以动态的观点阐述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建构观影养心的结构性成分,进而改变促发媒介幸福感的条件,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以在量化研究及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
袁爱清
关键词:动态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