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淑华

作品数:38 被引量:455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针刺
  • 9篇针灸
  • 8篇针法
  • 7篇针灸疗法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灸疗
  • 7篇灸疗法
  • 6篇调神
  • 6篇脑梗
  • 5篇验案
  • 5篇中医
  • 5篇慢性
  • 4篇调神通络针法
  • 4篇针刺疗
  • 4篇针刺疗法
  • 4篇中风
  • 4篇随机对照研究
  • 4篇通络
  • 4篇脑梗塞

机构

  • 32篇天津中医药大...
  • 9篇天津市中医医...
  • 6篇天津市中医药...
  • 4篇天津市北辰中...
  • 2篇天津中医学院
  • 2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天津市和平区...

作者

  • 38篇赵淑华
  • 16篇张智龙
  • 9篇吉学群
  • 5篇郭家奎
  • 5篇林翠茹
  • 4篇张连城
  • 4篇张玉莲
  • 4篇尚立华
  • 4篇王占奎
  • 4篇张津玮
  • 3篇陈宏
  • 3篇杨元庆
  • 3篇张大鹏
  • 2篇杨秀娟
  • 2篇王立存
  • 2篇陈国华
  • 2篇薛莉
  • 2篇张金喜
  • 2篇刘占芬
  • 2篇徐进广

传媒

  • 6篇中国针灸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湖南中医杂志
  • 3篇天津中医学院...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天津中医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全国中医药研...
  • 1篇首届世界中医...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血柔肝针法结合缪刺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1则被引量:1
2020年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在现代高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持续性或间歇性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可伴有低热、疼痛、失眠、抑郁、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非特异性表现[1]。西医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且无理想的治疗方案。
李文龙赵淑华张春燕李利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缪刺法验案
温胆汤临床应用验案3则被引量:2
2018年
温胆汤最早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生姜、陈皮、炙甘草组成,至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于方中纳入茯苓、大枣而沿用至今,是治疗胆郁痰扰之名方。临证凡痰湿或痰热之邪,郁于少阳胆腑,中焦升降运化失司所致各种病症,皆可用之加减。笔者(第一作者)随导师赵淑华主任医师出诊时,观之其常以温胆汤作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疾病,每获良效。
张大鹏赵淑华
关键词:温胆汤验案
调理脾胃针法对DN患者淋巴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淋巴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60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糖尿病...
张智龙赵淑华杨元庆陈宏王漫
关键词:调理脾胃针法
加味血腑逐瘀汤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0年
赵淑华张智龙
关键词:血腑逐瘀汤中医药疗法充血性心力衰竭
李永成教授从脾论治眩晕验案二则被引量:1
2017年
眩晕病临床病因复杂,但不外乎风、火、痰、虚、瘀,多责之于肝、心、脾、肾四脏,治疗方法众多。从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的角度出发治疗眩晕,收效甚佳。
孙吉雅赵淑华张大鹏康冰
关键词:眩晕
调理脾胃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淋巴细胞损伤的修复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144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中脘、曲池、合谷、血海等穴;对照组参照《针灸学》教材取肾俞、太溪、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DN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球蛋白(β2-MG)、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淋巴细胞膜胆固醇、丙二醛(MDA)、羰基(PCO)、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84.29%(59/70),对照组55.56%(4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调节DN患者的糖代谢[(6.25±0.32)mmol/L vs(8.09±0.63)mmol/L]、降低尿蛋白排泄率[(154.43±55.14)mg/24hvs(268.91±77.65)mg/24h]、抑制MCP-1过度表达[(137.59±36.15)pg/mL vs(166.89±42.82)pg/mL]、调整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内蛋白的氧化、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活性异常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糖代谢异常造成的进行性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可改善DN患者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降低其尿蛋白排泄率,抑制MCP-1过度表达,调整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内蛋白的氧化,增加膜的保护性,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活性异常,从而修复淋巴细胞损伤,改善淋巴细胞免疫表达,因而延缓了肾损害。
张智龙赵淑华李鑫杨元庆陈宏王漫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针灸疗法免疫损伤调理脾胃针法
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变化临床意义初探被引量:15
2010年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不是按照三阴三阳排列的,而是根据气血在人体的运行规律确立的。气血在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最盛的太阴与阳明,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衰尽复生,终而复始。这种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的流注次序,不仅反映了经脉上行下循、内注外达的"脉行之逆顺",而且反映了人体阴阳互根、消长转化和气血多少平衡协调的变化关系,以及疾病的虚实病理变化。因而,明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流注规律,是掌握经脉流注次序意义的前提,是行针施药的基础。
张智龙赵淑华
关键词:十二经脉气血盛衰经络学说
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癫痫3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观察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以总体疗效、癫痫临床症状积分及脑电图异常程度积分作为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在总体疗效、癫痫临床症状积分及脑电图异常程度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癫痫具有较好疗效。
孔祥军徐进广李庆辉赵淑华
关键词:癫痫
“调神通络”针法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病残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调神通络"针法治疗脑梗死显效率达85%,对照组为7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和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简便的一种手段。
王占奎郭家奎赵淑华张连城张津玮尚立华张玉莲林翠茹
关键词:脑梗死血流变
应用调神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理论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肯定,现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理论,阐述经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理论依据。
赵淑华林翠茹王立存张金喜王晶王秀娟辛凤
关键词:经筋痉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