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瑞祥
- 作品数:70 被引量:39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探索——贵阳市乌当区信息化实践
- 2005年
-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贵阳市乌当区信息化发展实践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政府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产业以及社会信息化等内容。乌当区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是以政府主导、鼓励信息生产、强调信息管理、信息人员培训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并阐明加强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 刘江宜余瑞祥
- 关键词:信息化欠发达地区
- 关于中国矿产资源财产权利实现形式的反思被引量:1
- 2000年
- 余瑞祥
- 关键词:绝对地租资源税费财产权利资源租金统收统支权利金
- 流行文化的“境”“界”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前我国流行文化既呈快速发展态势,也面临挑战。流行文化需要提升自身既有领域和层次,同时需要摒弃其中没落成分。本文在明晰流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发展"境""界"模型,借此模型分析我国流行文化发展状态,指出流行文化达到境界相符的两条途径:一是加快向精英文化的扩张,二是与没落文化的分道扬镳。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是流行文化达到良性发展目的的重要途径。
- 孟霞余瑞祥
- 关键词:流行文化境界
- 基于居民环境偏好的两型社会经济学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首先从产出-环境边界的分析指出,任何经济产出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环境质量。不同的经济产出与环境质量的排列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偏好结构。从居民环境偏好的角度来看,居民环境偏好的强烈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绿色程度。那么,两型社会本质反应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偏好与经济物品偏好的选择与排列。使用产出-环境边界和环境偏好曲线分析了两型社会的一般均衡,对两型社会展开了新的解读,并指出,当一个社会的最大产出正好满足居民愿意支付的最高环境质量时,该社会即是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后,提出了两型社会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居民环境偏好打破传统环境治理的二元结构,实现对政府环境规制和企业环境行为的全面驱动,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起点。
- 朱清余瑞祥李彦军
- 关键词:两型社会
- 黔“西电东送”的电力供给与市场需求可靠性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贵州省经济发展滞后,但电力资源丰富。发展电力,将贵州省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振兴贵州经济的希望所在。结合贵州西电东送的优势,从供给与需求出发分析了"黔电送粤"的市场可靠性,以及西电东送对贵州经济的拉动作用。
- 李彦军余瑞祥
- 关键词:西电东送电力供给
- 资源竞争力的科学内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5
- 2004年
- 资源竞争力与资源优势不是一个概念,也有别于一般的竞争力涵义,它是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研究资源竞争力有助于揭示广大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影响资源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况、市场需求、成本情况、区位条件、制度因素以及区域环境,等等。文章最后对资源竞争力的评价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
- 余瑞祥成金华刘江宜
- 关键词:资源竞争力
- 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情景模拟被引量:32
- 2020年
- 厘清能源开采中的碳脱钩问题,对于推动能源绿色开采和能源富集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能源开采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并通过情景模拟,评估了中国能源开采业碳脱钩的潜力,提出了能源绿色开采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2017年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2012年达到拐点5.26亿t后开始下降,2017年达3.65亿t。整体来看,产业规模效应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大,能源强度效应也有部分贡献;投资效应、能耗效应、碳强度效应、技术效应与碳排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是主要的碳减排驱动因素。②基于能源-环境-经济的系统动力模型,能有效解释能源开采与碳脱钩效应之间的传导机理;碳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和碳排放因子是影响碳脱钩潜力的主要因素。2006—2017年间,中国能源开采业碳排放与GDP增长之间,除2008、2014—2016年表现为强脱钩,2009、2011年表现为扩张性负脱钩外,其余年份均表现为弱脱钩关系。③预计2020—2030年,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碳排放与GDP增长之间,在基准情景下呈现出弱脱钩效应,在规划情景下自2014—2030年间均呈现出强脱钩效应;然而,碳排放与其能源产出之间,2021—2030年在基准情景下呈现扩张连接效应,在规划情景和对比情景下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衰退脱钩效应。据此,未来中国能源开采业碳脱钩的政策重点,一方面应注重环境政策、税收政策、技术政策等政策变量间的协同作用,着力调整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投资强度和产出规模,优化能源进口结构,进一步减少能源生产碳排放强度,提升能源绿色生产水平;另一方面,还应着力能源开采业能源消耗结构和能耗强度的调整,革新采掘技术和设备,以进一步降低碳强度,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 揭俐王忠余瑞祥
- 关键词:碳排放
- 以规模化经营推进媒介产业化进程被引量:1
- 2006年
- 当媒介产业化已成为既定事实,如何推进媒介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媒介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媒介规模化经营来推进媒介产业化进程的构想,并在介绍媒介规模化经营内涵的基础上,论证媒介规模化经营是体现媒介根本属性的需要,分析媒介规模化经营的经济意义,并探讨具体对策。
- 张梅珍余瑞祥
- 关键词:媒介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 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层次及其政策设计被引量:16
- 2010年
- 企业积极的环境行为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使企业成为积极的环境行为主体是环境政策的重要目标。由于企业在环境治理中存在达到企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社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及污染完全控制三个目标层次的选择,企业在不同的污染控制目标层次上,其行为是有差异的。本文针对企业不同的污染控制目标层次,提出企业积极环境行为存在循环经济、利益调配、非此即彼三个行为层次的选择。每一个行为层次和相关的目标层次相对应。不同层次的环境行为,其行为动力和政策要求是有差别的。本文指出,从循环经济层次到利益调配层次、再到非此即彼层次,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动力是逐步递减的,并针对这一特征分别设计了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以促进企业积极的环境行为。
- 朱清余瑞祥刘江宜余韵
- 关键词:企业
- 内蒙古能源战略与经济发展被引量:8
- 2006年
- 进入21世纪,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显突出,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能源战略格局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角度,阐述内蒙古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实现内蒙古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变。
- 杨刚强余瑞祥贾凤珍
-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能源战略